瀏覽人數
8,362,362
2010
08
月號論壇主題
兩岸三黨的發展與互動趨勢
台灣邁向黃金十年不要攔路虎
陳國祥 / 中央通訊社常務監事 (台灣)
 

馬英九總統在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宣告政府將努力帶領台灣開創「黃金十年」。這是台灣經濟在經歷十餘年近乎停滯性困苦之後展露的曙光。
馬英九就職後,將再創台灣經濟奇蹟列為首要任務。他將遺贈稅由50%降至 10%,並通過「產業創新條例」,希望透過創新研發,提升產業、廠商與勞工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將營利事業所得稅由25%降至17%,希望透過租稅優惠,降低企業的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並藉此吸引外資企業與海外台商來台投資。 同時,推出六大新興產業,包括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精緻農業、觀光旅遊、醫療照護及文化創意等,從多元化、品牌化、關鍵技術取得等面向,投入更多資源,並輔導及吸引民間投資,以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值及提高附加價值。
在外部環境上,從今年1月1日起,大陸與東盟間,將有超過90 %的產品實施零關稅,相較而言,台灣出口至大陸的產品平均還要徵9%左右的關稅,出口至東盟的產品平均要徵12%左右的關稅,產品競爭力勢將大受影響。
基於此,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乃是不得不的舉措。 ECFA的主要內容就是降低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促進彼此的投資與貿易往來與提升雙方的經濟發展,將來若能因勢利導,將是打通台灣經濟的任都二脈,再創台灣黃金十年的關鍵因素。
回顧過往,兩位卸任總統先後以意識形態治國,施行戒急用忍政策,抵禦兩岸經濟結合,幾乎斷送了二十年理應可以與大陸共創兩岸雙贏的機會。
馬政府毅然趕走既往的攔路虎,並斥退新的攔路虎,與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普獲國際人士佳評。美國官方稱讚:「ECFA使台灣對外商更具吸引力」、「兩岸交流的現況較過去數十年來任何的時刻都健康」。
馬英九決心擺脫鎖國心態,要「根留台灣、連接亞太、佈局全球」,ECFA更提供了動力,讓台灣得以有能量開創黃金十年。
我們深信,台灣人要自信而勇敢地敞開大門,全力改善國內各種條件;「開放」是唯一的路。只有對外「開放」,才是增加競爭力的積極做法;「封閉」與「保護」則是退縮之計。只有與世界接軌,才能擴大貿易、投資、市場與經濟規模,分享全球化的利益。
兩岸簽訂ECFA是順應國際貿易自由化、區域整合板塊化、雙邊協議普及化的大趨勢,維護並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的必要舉措。其能順利推進且所獲優惠大於預期,當然是拜中共當局經濟「讓利」以遂長遠政治期盼之政策所賜。如今既能因得到獲助,而將利益極大化、衝擊極小化、時程緩步化,實已展現馬英九領導下的政府洞察時代趨勢、引領產業發展壯大、奠立台灣經濟發展基業的器識、格局與能耐,終能在不能再拖的時間,做了不能不做的事。
簽訂ECFA的良性經濟效應,伴隨兩岸簽訂的其他協定以及營利事業所得稅調降等措施,將逐步顯現出來,且其效應將愈來愈強、受益者越來越多、輻射範圍越來越大,因此必將使兩岸之間各層面關係愈加犬牙交錯密不可分,對台灣內部經濟、社會與政治的影響也將既深且巨。堅決全面性反對ECFA的民進黨,如果真的為此發動「十年抗戰」,與目前執政的國民黨對峙周旋到底,則將構成今後朝野政黨長時期對抗的主軸。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且如蔡英文主席所說發動公投予以廢除。那麼,在這場尖銳、深刻、全面的對抗過程中,兩黨勢必在兩岸關係發展上清楚呈現一方積極推進、交流合作緊密、果實豐富碩大;而另一方強烈反對、極力干擾抵制、血汗匯流成河。
可以預見,國民黨當局為了證明兩岸簽訂ECFA及其它協定確實于國於民有大利,勢必更加發揮其精細的政治功夫,與對岸協商兩岸交流合作關係深刻化、廣泛化,並且在內部的政策法規與施政作為上,不斷將兩岸緊密交流合作的配套性措施完善化;相對的,民進党必定祭出愈益強烈、暴烈而多樣的反制手段。攔路虎是不會輕言罷休的。           
攔路虎的策略在四月間馬英九總統金日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辯論ECFA時已充分表現出來。首先,他絕不「關照全局」,反而一味「以偏蓋全」。照理,構思重大政策必須關照全局,宏觀遠視。近十年來全球出現以自由貿易協定(FTA)構建新的貿易網絡及區域性板塊的整合趨勢,特別是東協與中國大陸乃至日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後,如何避免台灣被排擠、被邊緣化以至喪失競爭力,乃成為台灣的重大挑戰。然而,攔路虎不願關照全局,以宏觀視野擘劃對策,反而以偏狹的意識單向思考,以致陷入以偏蓋全之盲。
其次,理想的謀國之道應是從各項途徑中做利弊之辯,力求趨吉避凶,避免陷入「因噎廢食」的困境中。當前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伴隨區域經濟板塊的成型,任何經濟體都必須納入國際經貿網絡,才能增強或保持競爭力。趨吉避凶之道,究竟是尋覓捷徑加入,還是自外於亞洲經濟新板塊之外?當然,與大陸簽訂經濟合作協議,如同任何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在享有諸多優惠之餘,必然也要承受一些產業上乃至就業上的衝擊,要緊的是總體評估是否利大於害,而非因一點小害即誇大宣染並因噎廢食。
另一方面,我們面對全球經濟整合加速進行之際,一定要「近悅遠來」,而不要變成「近疏遠離」。台灣欲透過雙邊自由貿易的簽訂以維繫經濟的國際連結並確保競爭力,經驗證明在中國大陸的主權意志阻攔下,是窒礙難行的。於今之計,似乎唯有先與大陸簽訂經濟合作協議,進而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也就是先求近悅,才能進一步圖遠來。欲與大陸在WTO架構之下洽談個別產業關稅減免,因牽涉需普遍給予最惠國待遇之規範,根本不可行。欲以此反對兩岸簽經濟合作協議,難道不是疏了近鄰且無法遠交嗎?
當然,大陸對台灣的主權威脅確實存在,但我們要「政經兼顧」,而不要「政治掛帥」。台灣與大陸發展更緊密經濟合作關係,當然會產生長遠的政治效應。如何客觀精確地評估其政治效應,並據以衡量簽訂經濟合作協議的必要性,確實要理性以對,但無論如何,都不可將遙遠且難以斷定的政治效應無限上綱,並將政治上的焦慮,不分青紅皂白地推衍到經濟領域中,從而扼殺一條經濟康莊大道。這是台灣邁向黃金十年的道路上最應防範攔路虎干擾之處。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陳國祥 / 中央通訊社常務監事 (台灣)
現職:
1、中央通訊社常務監事(2010年4月起)
2、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2009年11月起):經行政院長提名、立法院同意。
3、中國時報特約主筆 (2008年1月起)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1979年6月)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1976年6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短期研究(1988年12月)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