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681,050
2014
10
月號論壇主題
透視伊斯蘭國組織(ISIS)引爆的問題
當戰火蔓延到「第二戰線」
馮嘉誠/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助理講師(香港)
 ISIS如何挑戰印尼國家安全?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崛起,控制了伊拉克北部及敘利亞東部大片土地,更在今年六月成立「伊斯蘭國」(IS),中東地區格局重新「洗牌」之餘,對歐美國家同樣帶來隱憂。事實上,曾被喻為美國反恐戰爭第二戰線、穆斯林數目占全球四分一的東南亞,一樣難以獨善其身。東南亞國家之中,猶以印尼影響最深。印尼是全球最大穆斯林國家,國內極端恐怖組織與ISIS又共享相近的意識形態,因此ISIS對當地構成重大威脅。本文先分析ISIS結構,了解它如何與印尼國家安全構連,然後探討雅加達政府目前以甚麼方法回應有關挑戰。

ISIS趨型成立之時,一直由蓋達第三號人物「劊子手」扎卡維(Abu Musab al-Zarqawi)領導,後來更一併成為蓋達組織的分支。不過,「伊拉克蓋達」(Al-Qaeda in Iraq,AQI,ISIS前身)成員多為外國人,並以伊斯蘭什葉派信眾和普通平民為主要攻擊對象,這些特徵能為扎卡維向其他保守伊斯蘭國家爭取資源,但這些行徑與一般蓋達分支有明顯差異。後來,AQI和ISIS目標有變,改為成立「伊斯蘭國」並且建立「哈里發」制度(Caliphate),直接實行伊斯蘭律法(Sharia Law)管理「國土」。在扎卡維繼任人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領導下,ISIS不但成立「伊斯蘭國」,在財政上擁有獨立資源;而且它近來正式脫離蓋達自立,讓巴格達迪如願成為「哈里發」,自稱為全球穆斯林領袖,有無上權力處理所有相關事務。即使「伊斯蘭國」現在不獲外界承認,其領土主權存在爭議(敘伊兩國不承認失去該地領土主權),但是在操作上,它已成為一個不受地域邊界限制、形態上卻儼如一個正式國家的政治實體。
ISIS如何入侵東南亞?
首先,「伊斯蘭國」的「哈里發」名義上擁有號召各地穆斯林的「權力」。即使這力量絕對不會獲得主流信眾承認,但對於部份曾經共同接受蓋達訓練、參與過「聖戰」的激進教徒而言,彼此之間在意識形態上有許多共通點。再者,「伊斯蘭國」在包裝上刻意模仿傳統「穆斯林帝國」的形象設計,增加其他原教旨主義支持者的認受性。近來有不少前蓋達的分支或盟友已宣佈改投其門下,而這股勢力在東南亞亦慢慢甦醒。以東南亞跨國恐怖主義組織回教祈禱團(Jemaah Islamiyah)為例,其精神領袖巴薩(Abu Bakar Baasyir)月前便基於宗教信念,以及目睹ISIS的成功而宣誓效忠。不少分析相信這樣有助重新包裝本已衰落的祈禱團,維持它對印尼、馬來西亞激進主義者的吸引力。
其次,ISIS所以成功爭奪地盤,主要受惠於敘利亞內戰產生的分裂局面。同一時間,內戰促成的人道危機刺激到其他國家的穆斯林介入當地局勢,讓ISIS伺機吸納,擴充自己的成員數目,從短短兩年間又五千升至三萬。據南洋理工大學教授Joseph Liow所述,東南亞國內擁有不少同情敘國人民的穆斯林,亦有不少教徒對主導敘、伊兩國的什葉派充滿反感,兩者一拍即合,於是鼓勵當地激進遜尼派支持者加入ISIS。印尼二億五千萬人口當中,有超過百分之八十七都是穆斯林,他們主要都是信奉遜尼派。雖然主流教士聯合會(Nahdlatul Ulama,NU)和穆罕馬迪亞(Muhammadiyah)都相對溫和,未必認同ISIS的誇張手法。但剩下極少數的激進派之中除了祈禱團以外,目前已知有四個團體對ISIS表示效忠。由於近年來這些極端主義者開始集中攻擊國內的警察和什葉派教徒,假如日後有更多激進支持者受到ISIS「感召」,它們之間本來十分鬆散的宗教組織得以重新整合,最終不但損害印尼本土安全,更有可能從此讓它變成「恐怖份子出口國」。
第三,ISIS善長利用網絡社交媒體發表資訊,藉著發佈「斬首」電影短片宣傳它的激進理念,再製作幾個不同語音版本,容易接觸其他國家、語系的觀眾。最重要的是,網絡媒體容易推動年輕人選擇「自我激進化」,有利恐怖主義組織煽動並招攬信眾。印尼國家反恐局月前公開報告表示,當地已有至少34人加入ISIS。根據伊拉克駐印尼大使說法,實際人數更已高達53人。雖然比例上這個數字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倘若這個趨勢能夠持續擴展,最終決定「回流」印尼,或挑起宗教立場相對保守的阿齊省再次進行獨立運動的話,那麼雅加達政府一定十分頭痛。
印尼政府可以如何回應?
面對ISIS對印尼帶來的挑戰,雅加達政府應該如何回應呢?回答相關問題時,我們可以參考印尼過去十年的反恐政策。首先,即將卸任總統職務的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從執法、情報收集方面增強政府效能,直接打擊恐怖主義組織源頭,當中包括沿用前總統任期內通過的反恐法禁止傳播極端思想、加強政府與軍隊之間的溝通橋樑兼進行情報互換、動用專門為反恐而設的特殊部隊執勤,打壓祈禱團高級成員及擊潰其組織復原能力。
此外,尤多約諾為免開罪國內的穆斯林,避免一味採取強硬執法,另外引入一些較溫和婉轉的方法配合政府反恐措施,提高其認受性。印尼政府刻意在教育及經濟政策上著手,降低該國部份較貧困地方生產恐怖主義份子的可能性。同時,政府亦會動員代表主流及溫和派的穆斯林組織,透過製造輿論支持政府執法,從而爭取社會大部份階層認同。
ISIS在印尼的影響力仍然處於萌芽階段,而且印尼建國五項原則(pancasilla)強調宗教包融,極端伊斯蘭難以短時間內扎緊當地。觀乎現任總統尤多諾約(Susilo Bambang Yudhoyono)近日回應ISIS崛起的手法─除了禁止國內傳播任何與ISIS有關的思想系統、禁止國民參與任何協助ISIS的活動以外─政府表面上打算繼續保持現有反恐政策。但從政府對於ISIS的極速反應顯示,政府似乎對激進主義重新崛起產生一定恐懼,同時更擔心經營十年的「新興國家形象」毀於一旦。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馮嘉誠/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助理講師(香港)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研究興趣包括東協地區安全、東亞政治及國際關係。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