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1,176
2014
10
月號論壇主題
透視伊斯蘭國組織(ISIS)引爆的問題
華盛頓、莫斯科在反伊斯蘭國議題上的外交博奕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遜尼派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IL,又稱「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的暴行劣跡斑斑,暴力更甚於恐懼,組織成立之初原來是國際恐怖組織「基地」(al-Qaeda)的分支,但原來的伊斯蘭國極端行為,當時就讓「基地」已故前領袖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忍受不了,「基地」最後決定與他們斷絕往來。是以,賓拉登為首的蓋達是在西方國家殺人 但伊斯蘭國卻是直接在當地大屠殺,於是當賓拉登被美軍擊斃之後,反恐專家卻認為賓拉登死後,伊斯蘭地區的恐怖主義會在持續進化。
賓拉登也認為ISIL太過暴力

曾被視為全球頭號恐怖分子的賓拉登,2011年已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最近在他的喪命處發現一封由他的侍從官員,親自撰寫的21頁信件,內容就提到ISIL的行為太過殘暴,包括使用氯氣當作化學武器、炸毀清真寺和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天主教教堂進行大屠殺。曾發動「911事件」、導致數千人死亡的「基地」,都認為ISIL的行為太過極端,根本不把人命當回事,也會影響到「基地」的聲望,所以決定與它斷絕關係。可見賓拉登之死和瓦解蓋達組織,雖達成美國發動推翻阿富汗神學士政權、伊拉克海珊政權的戰略目標,但華盛頓更像是一隻腳陷溺在中東地區而無法自拔,倫敦看到這齣國際政治的大戲,除了想起在中東地區的殖民和介入的歲月,也只能愛莫能助。中東地區混亂和伊斯蘭國崛起還是得看華盛頓、莫斯科兩強的運籌帷幄。

俄羅斯在中東地緣政治及反伊斯蘭國議題上進退維谷

普丁自回任俄羅斯總統以來躊躇滿志,對內成功舉辦2014冬季奧運提升國內經濟,對外趁烏克蘭政變在亞努科維奇政權被推翻後,兵不血刃地取回克里米亞半島,一時之間俄羅斯國內民族主義情勢高漲,普丁才向西方國家嗆聲,「我有核武,別惹我」,大斯拉夫主義又開始響側雲霄,但一般國際專家認為普丁和莫斯科當局在虛張聲勢,因為俄羅斯不可能回動俄羅斯帝國或蘇聯的年代。從地緣政治上來看,伊斯蘭國打鬧之處又緊鄰著高加索地區,好戰分子並宣稱普丁所支持敘利亞總統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威脅要把他趕下「王位」並「解放」北高加索地區。聖戰士近日在YouTube張貼這段影片,並說畫面中的戰機是俄羅斯提供給巴夏爾.阿塞德的武器。俄羅斯檢察署要求YouTube封鎖這段影片。

伊斯蘭國頓時向美俄兩強下戰帖,但熟悉國際政治的專家確認為伊斯蘭國正巧妙地掐中美俄兩國的咽喉,所以美俄在外交、軍事行動不會同心協力,甚至會相互制軸。俄羅斯一直試圖加強在中東地區的外交和經濟的影響力,俄國便成為敘利亞常規武器的主要來源,在敘利亞近四年的內戰中給予阿薩德重要支援,並積極阻止西方國家對阿薩德實施制裁,敘利亞成為美俄能否同心一致攻擊伊斯蘭國的結。事實上,受烏克蘭危機影響,美俄關係已跌至冷戰以來低谷,俄羅斯懷疑美國隱秘動機是鏟除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美國官員表示,從在聯合國的高層會談、到在莫斯科的非正式接觸,種種外交努力都未能打消雙方疑慮。是以,俄羅斯堅持稱美國在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需要敘利亞和聯合國批準,美國就拒絕考慮與俄羅斯合作。美國和俄羅斯都將伊斯蘭國武裝視為敵人,但華盛頓及莫斯科難以消除互相猜忌,無法在如何共同應對伊斯蘭國威脅方面達成共識,因此俄羅斯不大可能參與美國領導的打擊行動。

美國外交佈局策略得當,有利軍事行動的進行

若伊斯蘭國武裝份子退回高加索地區,正是俄羅斯不願見到的局面,因為北高加索的流血衝突根源是前蘇聯解體後之兩次車臣戰爭,若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返回北高加索,可能對俄羅斯構成安全威脅。《全球事務中的俄羅斯》主編盧科亞諾夫(fyodor lukyanov)便認為:在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中,俄羅斯發揮的作用將僅限於對伊拉克和敘利亞政府提供協助。莫斯科目前已向兩國安全力量供應武器。俄羅斯官方也認定當前中東地區的混亂局面,很大程度上歸咎於2003年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但是山姆大叔卻始終單方面堅信,美俄兩方在擊敗伊斯蘭國此種暴力極端主義。其實有共同的利益,於是積極遊說俄羅斯加入反伊斯蘭國聯盟。美國非常清楚,如果俄羅斯沒有加入反伊斯蘭國聯盟,這加大了美國行動的復雜度,使得美國難以遏制俄羅斯武器流入敘利亞,只是俄羅斯顧慮美國一方面帶頭在敘利亞進行空襲,另一方面在武裝反阿薩德的反抗力量。

美國打擊伊斯蘭教遜尼派激進組織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擴大至敘利亞,美國總統歐巴馬坦承,誤判伊斯蘭國的實力,這個組織比美國初期所認為的還要強大,這是迄今歐巴馬最坦白承認伊斯蘭國的崛起在美國意料之外。美國還得到另外一項收穫,當國務卿克里試圖勸說阿拉伯國家建立一個抗擊伊斯蘭國武裝的廣泛聯盟,竟然得到阿拉伯十國響應,包含巴林、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爾、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的外長對美國的計劃表示支持。尤其以沙烏地為首的十個阿拉伯國家發表的會後聲明說,阿拉伯國家領袖承諾提供軍事支持和人道主義援助,切斷伊斯蘭國武裝的財政來源,制止外國武裝分子加入伊斯蘭國武裝,並將團結一致,共同打擊任何恐怖主義威脅。地緣位置和伊斯蘭國相緊密者為土耳其,土耳其雖未敢明目張膽地參與反伊斯蘭聯盟,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仍為美國重要盟國。華盛頓針對反伊斯蘭國的外交工作成效非凡,剩下的就是要看軍事行動。但是,筆者時常反思,美軍撤出伊拉克後是否導致中東地區的混亂?然而,歐巴馬拒絕接受情勢發展至此要怪罪美軍撤出伊拉克的說法。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林士清(祖籍廣東平遠,生於台北),現職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學術領域為組織行為、政策分析、國際政治經濟學。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中國大陸研究學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學生時期曾赴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交換,代表臺大參與海峽兩岸知識大賽,獲得最佳團隊獎,亦參加海峽兩岸演講比賽,獲選第二名。「從國家與社會關係析論ECFA簽訂之議程設定模式」,評選為江丙坤兩岸交流貢獻獎年度最佳碩士論文,經常撰文評析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