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025
2014
11
月號論壇主題
①透視香港普選抗爭 ②解析台灣大選
中國大陸文化與運動產業的未來式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30年,世界工廠的地位逐步萎縮、房子大量搶蓋完後的泡沫形成、人口開始逐年老年化、經濟發展速度開始走緩、GDP的神話也跟著結束,於是,中國大陸正思索著未來的走向。調結構是另翻改革重點,除外,還有幾個亮點,我關注的是跟文化、運動相關的,就在這幾天,中國總書記習近平講話了,關於運動產業的深化開放,也點名了文化界人士,告訴大家,文化人不會再是墊腳石。一時之間,文化、運動產業看到了關懷的希望。
文化、運動產業在中國大陸GDP的分量是羽量級的,似乎可有可無,過去中央或地方政府要拉拔GDP的業績,優先考慮房地產或重工業,至於羽量級的文化、運動產業在過去三十年來就被擺在一邊,領導人不發話,下面的人就不會當做一回事。在中國大陸,什麼樣的產業能發展,要懂得看政府政策的風向球,如果是最高領導人正式講話欽點的物件,基本就不會有錯。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過程當中,文化、運動產業一直是經濟主軸裡的邊緣人,中國大陸押注房地產等的相關產業,長時間下來,經濟表面甦活了,但經濟發達背後出現的副作用跟著冒出來,包括文明素質的低下、文化程度的落後,而中國大陸雖然在亞運、奧運的競賽項目裡大量奪獎牌,但實質的一般大陸人並不是那麼熱衷於運動,運動強國只是虛有其表,這兩件事情讓中國大陸感到很傷,改正已是不能再拖的事。
中國大陸的文化改革是個很廣義的話題,包括傳媒、文藝、藝術、音樂...等等都包含在內,13億人口的大國裡,人口的紅利並沒有表現在文化產業上,這點,有些不可思議。“文化”兩個字在中國大陸是很敏感的字眼,這也跟上世紀60、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有關,就從表面上的字眼來看,一定有人好奇,文化為什麼要革命?還要大革命?到底文化是禍根?還是搞文化大革命的人有問題?因此,同樣是談文化,海峽兩岸四地的解讀就不盡相同。
在文化大革命之中被擊垮的文化概念很難在短時間翻身,有國外的學者提出看法,認為文化大革命不僅影響了下一代人,可能還影響了下下一代人,這樣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可以佐證的,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40年,中國大陸的文化產業的確是很不爭氣,就拿文字工作者來說,官方訂出的稿費制度還是改革開放前的標準,這樣的落後思維確實是壓抑了文字工作者的生存,至於發展的機會就更別說了。文革之後,很多文化相關的標準無人理會,中央的政策只要不發話,文化產業就像放在冷宮裡,無人搭理。現在,習近平發話了,還點名文化人士約見面,這將是文革之後大陸領導人很高調的拉高文化界的氛圍。

中國大陸文化產業的落後,問題還是文化產業處在一個無人擔當的狀態。有人問,中國大陸的文化產業首長是誰?幾乎沒人可以答得出來,如果有人想的出來,那一定是某某書記之類的人名,因為從中央到地方,書記才是背後真正的老大,書記一把抓的方式就產生很嚴重的後果,書記只懂鈔票,不懂文化時,文化產業也從很值錢而變的一文不值。於是,從中央到地方,文化產業很難抬得起頭來,除非把文化搞得很商業化,否則文化產業想要在地方獲得發展勢頭都有難度。這次習近平的拉拔文化人士動作,已經很清楚解讀出各個地方政府必須認真看待文化產業的發展,能給予幫助的就必須制定出一套協助政策出來,相信地方政府應該清楚嗅到訊息了。
文化產業的落後,還包括文化相關人才的無力感,以流行音樂為例,中國大陸不斷主辦歌唱選拔大會,但堂堂13億人口的優勢,流行音樂的主幹卻是臺灣、香港歌手的舞臺,而且已經是二、三線的退流行歌手也能輕易在大陸發展,關鍵還是中國大陸的流行音樂缺乏作曲、作詞人才,當歌手沒法演唱屬於自己的歌曲時,就很難深深刻印在歌迷的心裡。另外,流行音樂的傳播管道還是掌握在政府手上,又落入書記管一切的俗套裡。流行音樂是如此,電影、戲劇、舞臺劇的狀態大致相同。
運動與文化產業在中國大陸都屬於蹩腳的產業,面對的問題如出一轍。大陸的運動發展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在亞運、奧運或世界盃裡奪牌,各地設立運動學校的目地就是訓練比賽選手,由國家負責吃喝拉雜睡,免費培訓,整個做法就是職業的手段,這樣的集團式訓練在過去共產國家採用的運動選手模式,雖然能大量奪牌,各地都缺乏私人俱樂部的存在,因此,實在的運動人群與13億人口對比,實在少的可憐,沒有大量的運動人群,就完全走偏了運動發展的道路,關於這點,中國大陸領導人終於正式面對運動產業的處理態度,從過去的密閉式管理,逐步走到開放管理的程度,只有這樣才有機會與國際接軌。
中國大陸的文化與運動產業,勢頭看好已是必然。習近平的一連串表態與談話,激勵更多相關人才願意投入,相信能有效提高文化、運動產業的未來式。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知名社會評論者,運動專欄作家
臺灣讀輔仁大學 日本東海大學。
現任:Fox體育台評論員,西尼爾運動管理公司技術顧問。
曾任:ESPN、TVIS評論員,運動專欄散見各國報章、雜誌。
過去25年,離開臺灣後,先後旅居日本、美國、古巴。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城。
文字作品:《兵臨北京城》、《筆感•球感》、《果嶺上的社交術,第19洞》、《東方超特級•郭泰源》、《奧運100年》、《洛基•林明佳》等20餘本。
影像作品:《日本人的聯想》、《背的聯想》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