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9,663
2015
01
月號論壇主題
網路世代對兩岸三黨走向的衝擊
網絡世代正在顛覆列寧式政黨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不用五十步笑百步,網絡世代的興起將顛覆國、共這對列寧兄弟黨,民進黨也無法擺脫網路對列寧式政黨的詛咒。
國民黨早期統治階層以江浙財團為核心,即便在國共內戰中失利,國民黨來台之後始終以中華文化正統自居,「法統」、「正朔」、「現代」等理念合為一生的政治象徵意義,卻一點一滴的流失,甚至成為年輕世代網路嘲笑的熱點。具有江浙權貴性及上海現代性的國民黨恐怕也有形無神。無非乃台灣政治文化的快速變遷,逐漸讓出台灣民主鞏固議程設定者的頭銜,從制訂規則變成規則的跟隨者,即便經歷兩次政黨輪替,也無法讓國民黨擺脫威權政黨朝向民主政黨的良性循環,讓整個政黨的政治轉型顯得步履顢頇,馬英九上台之初的清新形象隨著執政不佳,國民黨在兩岸關係的平衡立足點遭受動搖,若2016大選失利,國民黨恐再次面臨黨內分裂的陣痛,優勢的政商結構也會面臨裂解,國民黨的裂解和泛藍的政黨解組會讓台灣的政黨政治會重新洗排

從同盟會時期的革命團體,一路從廣州、南京、重慶到台北,回顧中國國民黨的歷史,總結下來就是五個字:恨鐵不成鋼。國民黨曾經分裂為南京政權(蔣介石)與武漢政權(汪精衛),國民黨被蔣介石奪權後,才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國民黨,國民黨在海峽兩岸都有傑出歷史貢獻,不容質疑和抹煞,但能否避免被歷史淘汰的危機,必須要從正視和反思自己的黨史開始,錯誤的黨史觀影響到國史,埋下今日台灣內部出現對立的國家認同觀。另一方面,民選化過程讓國民黨不得不走向群眾政黨的選舉路線,原先理念型政黨被更深藍的政治團體裂解後,導致目前國民黨在意識型態和政治理念的喪失,導致國民黨今日進退兩難的處境,畢竟國民黨在兩岸建立政權時,皆有優勢政黨的地位,內戰時期被中國大陸人民拋棄,選舉時期亦有多次被台灣選民唾棄的時刻,中國國民黨面臨快速轉型的社會出現政黨解組的危機,日後中國共產黨亦會面臨之。

黨產宛如魔戒面臨取捨困境

國民黨除了面臨無法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歷史以外,黨產處理也讓國民黨進退維谷。在台灣執政超過半世紀的國民黨,運用龐大的政治資源與商界人脈相互結合,積聚出龐大的黨產規模,黨產宛如「魔戒」的比喻相當傳神。由於政商緊密結合,難以避免給人聚斂民脂民膏的印象,因此每到選舉之時,總成為競爭黨派的攻擊目標。社會大眾對其「全世界最富有的政黨」的印象難以抹滅,總認為國民黨一定還有值錢的土地或是事業可以再拿出來賣,國民黨黨產的規模到底有多少迄今成謎。馬英九擔任黨主席期間應付接連的選舉,財務狀況逐漸吃緊,雖然高層採取人員精簡、機構裁併的下策,企圖讓國民黨成為選舉機器,但無法改變國民黨作為剛性政黨卻還是恨鐵不成鋼的現狀,甚至出現黨務系統及黨代表體系呈現劣幣驅除良幣的反淘汰情形。
曾有學者計算國民黨由來台開始,至1994年國民黨正式宣示為「法人」為止,國民黨的投資事業高達94家,黨營事業的總資產為9,640億,負債有7,170億,淨值約為2,470億,這些還不包括國民黨在台灣各縣市的土地房屋等財產。投資領域龐大繁複 事業規模難以估計,尤其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國民黨投資的事業已經多到數不清,不過其中部分僅為國民黨參與投資的事業,並非屬於黨營事業;而黨營事業中,國民黨也並非都持有百分之百的股份,而黨營事業彼此之間也相互轉投資,這些盤根錯節的轉投資關係,的確在估計黨營事業的規模上,造成相當困難。在當代民主政治體系的國家內,少有如威權式國家的政黨掌握龐大資產,這在選舉過程和政府治理上會造成不公平的競爭,造成局部的政治壟斷,而國民黨逐漸喪失政治理念及意識型態的現狀下,對於「財聚人聚、財散人散」的黨產困境,恐怕也無能為力。

藍綠結構是否在解構

民眾對於馬英九政府的支持率下降,很大程度與民眾擔憂馬英九政府的傾中路線,成為國民黨執政失利的宣洩出口,淪為在野黨攻擊政府的藉口。統一和獨立在目前國際局勢下是個假議題,馬英九政府究竟有無「傾中」的意圖?筆者認為馬英九總統的反共意識仍為強烈,甚至不可動搖,另一方面也相信中國大陸遲早發生「和平演變」的可能,外交政策與兩岸政策仍然奉行華盛頓的「一中政策」,傾美、友中是比較正確的說法,不統、不獨、不武是設下防火牆的底線,但馬英九政府的外交及兩岸政策的理念陳意過高,高估自己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中議程設定的角色功能,這是台灣面對兩大之中難為小的結構制約。

筆者一直關注政治學界所謂的「中間選民理論」,一來認為向中間收斂的結果會讓政策較為理性而不至於極端,二來中間選民的增加代表以後選舉過程對藍綠的懲罰性作用更大,減少含淚投票的可能。2014年的地方選舉讓國民黨面臨空前的慘敗,讓國民黨的優勢逐漸變成劣勢,也導致統派政治團體的隱憂與危機。今年九月習近平會見台灣統派團體聯合參訪團,再次指陳「一國兩制」為未來兩岸統一的基調時,倒是引起筆者的興趣和比較,獨派透過318學運擴大年輕選民支持獨立的基數,統派卻跑去北京取暖痛批318學運的不是,並批評馬政府在兩岸政策的消極,急獨的支持率是否大幅成長或急統的支持率面臨萎縮,若任一條件成立,深藍萎縮促使淺藍擴大,淺綠逐漸往深綠移動,是否牽動中間選民的數量和影響中間選民的投票意願,將對日後2016大選投下重大變數。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林士清(祖籍廣東平遠,生於台北),現職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學術領域為組織行為、政策分析、國際政治經濟學。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中國大陸研究學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學生時期曾赴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交換,代表臺大參與海峽兩岸知識大賽,獲得最佳團隊獎,亦參加海峽兩岸演講比賽,獲選第二名。「從國家與社會關係析論ECFA簽訂之議程設定模式」,評選為江丙坤兩岸交流貢獻獎年度最佳碩士論文,經常撰文評析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