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1,595
2015
02&03
月號論壇主題
從查理周刊事件看人類文明衝突
柯P柯政 終結的是財團利益或臺灣營商環境?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柯文哲獲選任臺北市長尚未滿月,就已大爆利口,一竿子推翻了既已成案並且執行相當時日的六大BOT計畫,包括大巨蛋、臺北文創大樓、新店美河市、YouBike、三創生活園區,以及四鐵共構大樓的雙子星案,都在柯P未審先判的一己主觀認定之下,紛紛予以叫停,並厲聲要求重啟談判議約。首發行動是2014年1月21日要求遠雄趙藤雄在晚間8點30分到市府會議室會談80分鐘,遽爾決定「大巨蛋重新議約」,一忽地給了整個臺灣乃至國際經濟社會,一次相當大的重力震撼。
否定六大BOT的夥伴契約
對於臺灣左傾激進的社會民粹以及義和團式「婉君」們而言,這一舉措,當然是柯P神「終結臺灣財團利益」的一句超級重磅巨拳;但是,對國際經濟社會言,則是一舉打開了足以根本摧毀臺灣良好營商環境的第一個關鍵性破口。柯P這一大動作,不但破毀了WTO政府採購協定的國際基本運作規則。也破毀了未來在臺灣所有民間部門願意繼續參與政府公共建設/公共投資計畫的可能性。
臺北市的六大BOT計畫,原本就不是臺北市的獨創發明。自從1998年政府促參條例實施,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據以訂定政府採購法關於BOT施行條規,頒行全國之後,從中央到地方的BOT計畫,就不下於9,000件之多,倘若臺北市的六大BOT計畫有了政府及社會國民吃大虧的問題,則豈不應該也是過去幾年來所有BOT案件都有了相同的結構性問題,甚至於應該說,整個臺灣的BOT法制機制,都存在了根本不合理的破綻問題,否則豈會要留待柯P來震怒發掘?
BOT可以讓政府變得小而美
政府公共建設/公共投資計畫的BOT模式,主要源自於先進社會的「政府瘦身運動」。1992年由美國首發啟動,終致全球先進社會普遍跟進加入的「政府再造運動」(government re-inventing movements),乃藉由「民間化」( privatization)政策手段,達到公共部門減量瘦身、「脫萬能」的「小而美政府」目標,主要都是透過三個策略途徑予以落實:一是倘有公營事業(SOEs)則予以民營化,二是,公共建設/公共投資可讓民間參與(civic participation),以BOT作為其典型,三是,公共事務委外(outsourcing)由民間來辦理。
就在政府再造運動崛興初期,亦正值臺灣的政府財政赤字開始浮現之時,因此,臺灣也就在1998年起,發動推動公營事業大規模民營化,以及公共投資/公共建設大量採BOT方式釋出,公共事務委外民間辦理之風潮。臺北市六大BOT計畫,當然,也就在這一背景下產生。
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全世界推動BOT的政策的目標,無非都是「減少政府成份及負擔」、「可高效引進利用民間資本、經營管理效率及營運制度方法與人才」、「增進政府對國民服務能量及品質」。絕大多數所採行的實施策略方式,普遍都準用「公民夥伴關係」(PPP, 但絕對不是獨買獨賣的「轄屬關係」),而且都係採行「公開市場競標」勝出者獲得協議商業契約之形式而成案,分別給予35-50年期的「定制合約」(可予續約權利,以確保得標者能夠永續營運到結案);政府與民間之參與者,並須雙方同時信守自由市場經濟契約的「誠信原則」,任何一方不得中間隨意毀約或中止。基本上,這種作為之遊戲規則模式,已然形成為1990年代以來的國際慣性,在全球市場社會鮮見有所爭議,抑或是根本反悔而重來一次之先例。所以,柯趙在大巨蛋年內即將完工前夕之「重新議約」決定,乃會引致國際社會大震撼。

後任官不得推卸前任官的行政承諾
記得我在2009年6月中,自倫敦返台飛機上,看到當日所有歐洲媒體在經濟版面頭條,都報導了日本三菱重工擬自中國東北撤資之消息。三菱重工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2001年,決定在東北設廠投資,並取得50年減免稅以及「到期可續約延長」之行政優惠待遇;然則,就在興建八年廠房設施即將竣工營運前夕,屆期更替而至的新任省長,竟一夕翻臉,全盤推翻破毀(反悔)了前任省長既已簽立的所有優惠承諾,認為給予三菱重工太多的好處,而要求:必須由新任省長重新議定新條規,乃得認真算數。
這項消息,被歐美先進國家認為「中國基本還是人治國家,如此惡劣營商環境,應警告全球投資人,必須審慎前往。」(但返抵臺北遍查報導,竟然無一露出,表示當時臺灣對此類事物,根本不在意。)
為「臺灣風險」添一筆
今天柯文哲對付趙藤雄,乃至即將入列的其他五個既已開發執行的BOT案主之作法,竟然就一次性地把全世界國際投資實務上,最犯忌諱的「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都予以三合一,而在同時一次引爆;此與當年猶被臺灣人譏為「控古力中國」的東北省長「以後任摧毀前任承諾」舊事,根本就是如出一轍,也同時坐實了今天臺灣,也同樣變成了「政府不連續」之惡劣營商環境國家。也正好應驗了2014年12月初美國華爾街日報警告國際投資人,應該積極趨避的「臺灣風險」(Taiwan risk),增添一項新事證罷了。
讓臺灣「祇見民粹,不見法治」
當然,臺北市六大BOT計畫,倘有過程弊端,確須嚴格查辦,固有既定法制可為依循,但絕不可以「祇見民粹,不見法治」,僅用義和團式作為對待。 當柯文哲全盤否決臺北市所有BOT案件,再加上中央政府之對付臺灣高鐵公司財改案、ETC營運案,以及民間企業頂新集團的「滅頂行動」的迭迭爆發,充分顯露臺灣果然也是「人治社會」之時,當然,也就難怪國際社會要風傳示警全球投資人(公司企業)應該「慎入臺灣」了。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學者、教授(生於1949年,台灣花蓮人)
現任: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知名制度經濟學者,專注於公共政策、應用經濟與國際事務。美國聯邦政府韓福瑞獎金中華民國首位得主、美國聯邦智庫經濟評議會亞太經濟預測工作委員、中國傅爾布萊特學友會級美國馬利蘭大學在台校友會理事、蘇聯遠東基金會台灣地區秘書長、並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等多所大學。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碩士、美國拉撤勒大學經濟管理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政策學人。
曾任:經濟部外銷服務團團長、環保署環境評估常任審查委員、勞委會職訓諮詢委員會,以及國科會、交通部、僑委會、外交部、國防部、全國工業總會等政府公、民營單位之公共事務之公共事務重要顧問及諮詢角色。
著作:《經濟知識學》、《商情預測》、《產業政策與產業管理》、《現代服務謝行銷學》、《台灣企業原理》、《永續政策經濟學》、《讓市場真正市場化》等二十一種,並經常著文評論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