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1,812
2015
02&03
月號論壇主題
從查理周刊事件看人類文明衝突
查理週刊遭恐襲事件:看多元族群與國家整合之間如何平衡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穆斯林是伊斯蘭的派生名詞,意為「順從真主者」、「實現和平者」。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真主,實現和平,那麼信仰伊斯蘭的人,就要成為順從真主的人、實現和平的人。一般來說,我們在台灣對於穆斯林的理解與見解是偏頗的,相較基督徒的寬容和博愛,誤為穆斯林是偏頗且極端,這並非是一種正確的歷史認知,起碼從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戰爭來看,伊斯蘭更為文明。事實上,無論從西方世界或者東方世界,以為伊斯蘭教只是一個宗教,其實並非如此。伊斯蘭是一個民族,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例,因巴基斯坦認為自己是伊斯蘭更高於印度,成為兩國分裂的肇因。
如何理解「穆斯林」(مسلم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學界通常將伊斯蘭和西方社會的衝突,詮釋成「宗教衝突」、「文化衝突」。其實伊斯蘭是一個廣義的民族,伊斯蘭目前全球有將近15億信徒,大多數皆屬溫和派。極端伊斯蘭教派不賣「普世價值」、「言論自由」的帳,這與「種族仇恨」可以解釋為非穆斯林打壓穆斯林,是一個民族打壓另一個民族。既是宗教之戰,也是民族之戰,遇到美國邪惡帝國就演變為聖戰。穆斯林人口在歐洲的情況引起關注,歐洲的年輕穆斯林人口將持續成長,政治意識形態仍左右歐洲人對穆斯林的態度,德國與法國是歐盟擁有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國家,德、法兩國對穆斯林的態度左右國際關係裡的文明衝突。

伊斯蘭之政治理念倡導「公議」,認為眾人之事,應當由眾人遵照古蘭經、聖訓指導的原則,以公議決定適當的執行方式,包含政治領袖應當依照條件由眾人推選,領袖的品德及學識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也可以理解宗教領袖為何在伊斯蘭世界有普遍的公共事務影響力。伊斯蘭世界為維持現有社會制度安定亦是必須遵守的規範,政治制度可以因時地的不同而有變化,伊斯蘭政治制度經常被認為是「政教合一」,只是這種說法過於籠統。伊斯蘭宗教本身是「入世」並且以「人生最佳生活方式」作為信仰訴求,因此伊斯蘭的社會制度多以古蘭經作為準則,使一般人誤認為是「政教合一」。

尊重伊斯蘭世界的文明形成過程

伊斯蘭文化亦積極兼顧人類的物質與精神均衡特質,積極謀求今世的繁榮,同時努力自身的修為,因為伊斯蘭的宗教信仰與基督教、猶太教一樣,認為人類除去短暫的今生,去世以後仍有復活及末日審判,因此平衡精神之修為與物質的享受,不流入偏激。穆罕默德曾經教導信徒:「為你的今生努力經營,就好像你會永生不死一般。也為你的後世積極努力,就好像你將在明天死亡。」伊斯蘭的經濟論主張分散財富而非集中,因此伊斯蘭律法禁止高利貸,明定遺產分配,鼓勵經營造福社會。另一方面,伊斯蘭之核心思想在於敬拜阿拉,注重內心自我約束,透過對真神的崇拜,清楚界定人在宇宙的地位,以適當方式表達敬天法祖,維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倫常,皆屬於對造物主的崇敬,許多方面和儒家頗有相似之處。

穆罕默德及其弟子在阿拉伯半島的活動,奠定了伊斯蘭群體的基礎,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區宣導,與衣索匹亞、埃及、拜占庭、波斯等國家有書信往還。穆罕默德武裝群體對抗阿拉伯半島的部落及鄰近的地區。穆罕默德逝世以後,伊斯蘭群體逐漸邁向國家雛形,建立了阿拉伯文的檔案,麥地那是它的政治及財政、學術中心,掌控阿拉伯半島與西至摩洛哥,東至中亞、印度的廣大疆域。從歷史上可以發現:伊斯蘭傳播到中國、印尼、馬來亞、菲律賓等地,完全不是憑藉武力,而是經由前往該等地區的商賈和平傳播。中國古代的三大發明:羅盤、造紙及火藥,都是經由伊斯蘭商賈流傳至世界各地,阿拉伯語文直接影響了西班牙、波斯、土耳其以及其他亞非民族的語文,伊斯蘭的人文與科技更是直接促進了人類文明。

伊斯蘭正在滲透歐洲世界

   依照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人口預測,目前德國境內有480萬穆斯林,占總人口的5.8%;法國有470萬,占總人口的7.5%。不過俄羅斯有1400萬穆斯林,占總人口10%,是歐洲大陸擁有最多穆斯林的國家。穆斯林人口在歐洲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1990年至2010年,由全歐人口的4%提高至6%,約每10年成長1個百分點,至2030年,歐洲的穆斯林人口將占8%。歐洲世界憂慮穆斯林快速成長,英國與荷蘭等國出現限制移民的聲浪,查理週刊遭恐襲後,民眾發起大規模遊行示威,穆斯林與歐洲人及當地猶太人的關係漸趨緊張。

在巴黎經常可以看見有色人種比白人更多的情況,法蘭西本身就相信,法蘭西可以將異國人消融於民族主體,無論吸納多少非洲、中東、亞洲移民,法蘭西恆為法蘭西。事實上,法國是想建立一個跨越種族膚色的「法蘭西民族」,是共和國模式;英國是「帝國模式」,她有很多殖民地,很多海外屬土,但並不熱衷將異國的文化和人口消融於英國裡面,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統治模式,共以英皇為首就是。無論如何,筆者認為歐洲的左右政治意識形態主導歐洲各國對穆斯林的看法,查理週刊遭恐怖份子襲擊是個悲劇,但是否因此支持「我是查理」的政治口號訴求,筆者認為過渡望文生義就是場鬧劇,台灣目前對待新移民的政策措施亦引發多元族群與國家整合如何平衡的問題,應當以此為借鏡。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林士清(祖籍廣東平遠,生於台北),現職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學術領域為組織行為、政策分析、國際政治經濟學。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中國大陸研究學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學生時期曾赴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交換,代表臺大參與海峽兩岸知識大賽,獲得最佳團隊獎,亦參加海峽兩岸演講比賽,獲選第二名。「從國家與社會關係析論ECFA簽訂之議程設定模式」,評選為江丙坤兩岸交流貢獻獎年度最佳碩士論文,經常撰文評析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