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71,818
2015
04
月號論壇主題
蔡英文競選總統的最後一哩路,會怎麼走?能怎麼走?
兩岸政策是民進黨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嗎?
童振源/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
 
2014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勝、國民黨慘敗,奠定民進黨贏得2016年總統大選的重要基礎。民進黨總共贏得13席縣市長,還有政治盟友柯文哲贏得台北市,是民進黨創黨以來贏得最多的一次選舉。台灣並沒有期中國會選舉,九合一選舉反應台灣民心的向背。然而,兩岸政策會是民進黨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嗎?
 
我們先回顧一下2012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以45.6%輸給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51.6%。民進黨在「2012大選檢討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因素是2012大選敗選的三大因素之一,兩岸政策被外界視為民進黨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因此該報告建議,民進黨「應該更具體展開[民進黨與中國]雙向的交流,擺脫反中、鎖國等錯誤的刻板印象」。
 
        經過一年多,民進黨從2013年5月至11月,共召開四次中國事務委員會討論該黨的兩岸政策,從該年7月至12月,共召開九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俗稱「華山會議」)。2014年初,民進黨公布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回應台灣人民期盼的兩岸穩定與經濟發展,同時堅持兩岸關係發展須經台灣人民同意的核心價值。民進黨總結,台灣的國族認同、統獨態度與兩岸關係發展趨勢與其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立場已經趨於一致,這是該黨的兩岸政策基調。
 
民進黨強調,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為中華民國,國家主權獨立現狀之更動必須經由台灣人民公民投票決定。此外,民進黨認為,應該更自信參與包括智庫與執政縣市的兩岸交流、兩岸交流不得傷害台灣的主權與安全;應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作為兩岸對話的基礎;兩岸協商應謹守民主程序與資訊透明原則;兩岸交流應該促進兩岸自由、民主、人權、生態與公民社會的提升。
 
民進黨主張,台灣應採取強化優勢、共享利益與平衡發展的經濟戰略,包括兩岸經貿利益應該由全民共享及參與多邊的經貿體系以平衡對外經貿關係。民進黨強調,兩岸公民社會交流應該自由人權與經濟發展並重,發揮台灣促進中國民主化的燈塔效應。民進黨認為,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應該以外交、國防與兩岸關係均衡並重,強調價值外交(深化民主國家夥伴關係)與強化自我防衛的決心。
 
睽諸二個月後的太陽花運動的發展,該運動的訴求反應不少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主張。例如,民進黨主張兩岸協商的民主程序與資訊透明原則,正好反應該運動批判的兩岸協商黑箱作業與權貴政商網絡。民進黨主張兩岸經貿利益應該由全民共享,也回應該運動對國民黨政府執政下的貧富差距擴大、買辦經濟與權貴政商網絡的嚴厲不滿,兩岸交流利益集中在少數財團或權貴。最後,台灣民眾擔心兩岸服貿協議造成台灣國家安全與主權的傷害,也反應在民進黨主張兩岸交流不得傷害台灣的主權與安全。
 
簡而言之,2012年總統大選後將近二年,民進黨並沒有調整兩岸政策的基本政治立場,只是反映台灣民眾對馬政府兩岸政策的憂慮與不滿。然而,台灣民眾不僅希望堅持台灣主體性與民主,也希望兩岸穩定交流與協商,不僅希望兩岸交流利益公平分配,也希望兩岸交流有助於整體經濟繁榮與就業。事實上,雖然台灣民眾質疑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但並沒有進一步肯定民進黨的兩岸政策。
 
根據民進黨2013年9月公布的民意調查,對國民黨政府的大陸政策滿意程度,全體受訪者中有26.3%滿意、57.0%不滿意。如果將滿意度減掉不滿意度,可以得出淨滿意度,由此得知,馬政府的大陸政策淨滿意度為負30.7%。另一方面,對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滿意程度,全體受訪者中有17.5%滿意、53.6%不滿意,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淨滿意度為負36.1%。
 
        根據民進黨2013年11月的民意調查,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認同度,全體受訪者中有27.3%認同、48.0%不認同。如果將認同度減掉不認同度,可以得出淨認同度。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淨認同度為負20.7%。對國民黨兩岸政策認同度,全體受訪者中有35.0%認同、52.0%不認同。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淨認同度為負17.0%。
 
根據民進黨在2014年3月上旬所做的民意調查,除了對中國的社會政策之外,台灣民眾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各個面向的支持度都比國民黨還低大約十個百分點。整體而言,35.2%的民眾認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與他們比較接近,41.1%的民眾則認為是國民黨;34.0%的民眾認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對台灣比較有利,45.6%的民眾認為是國民黨。
 
        根據新台灣國策智庫在2014年6月11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對國民黨的中國政策滿意程度,全體受訪者中有22.3%滿意、58.4%不滿意,國民黨的中國政策淨滿意度為負36.1%。對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滿意程度,全體受訪者中有19.1%滿意、48.7%不滿意,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淨滿意程度為負29.6%。
 
        總而言之,過去一年半的時間,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滿意度與淨滿意度大部分略微落後於國民黨。第二,無論民進黨或國民黨,台灣人民對兩黨兩岸政策的滿意度都遠遠低於不滿意度,大概只有一半。這樣的民意結果顯然不認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優於國民黨,而且不認為台灣兩個主要政黨能有效地捍衛國家利益。不過,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優勢已經不再,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支持度已經差不多。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6年總統大選,去年九月,筆者與台商雜誌社社長李曉莊開始策劃一本關於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論述專書,希望透過民進黨的政策顧問撰述,及採訪民進黨的重要領袖,釐清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方向、並提出政策建議。經過將近七個月的規劃、邀稿與訪談,這本書即將在今年四月份由時報出版社出版,書名為《面對:民進黨菁英談兩岸未來》。
 
這本書邀請民進黨的派系領袖、直轄市長、立法委員及重要幕僚(很多是前政務官或黨務主管),包括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台中市長林佳龍、新北市主委羅致政及五位現任立委。這本書分析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走向及建言,作為民進黨討論兩岸政策的參考書,同時也是外界(包括台灣、大陸及國際社會)理解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思維與可能趨勢的重要資料。
 
這本書的大部份作者與受訪者判斷,國民黨在2016年不敢再打兩岸牌與經濟牌;就算國民黨再打這兩張牌,也不靈,對民進黨沒有太大殺傷力,甚至可能是民進黨的優勢。當前的情勢已經不像2012年總統大選時,台灣民眾對兩岸和平發展充滿憧憬與預期效益。過去七年,兩岸關係的和平紅利既不顯著,也沒有受到一般大眾的認可。
 
詳細而言,馬政府的戰略是希望兩岸和解效果能帶來台灣經濟利益與促進台灣的國際參與,然而前者的利益分配效果與政商權貴糾結無法讓台灣民眾支持,後者的成效相當有限,也讓大部分人民無感或失望。要進一步化解兩岸對抗需要兩岸政治談判,但是馬政府無法建構國內共識、沒有獲得民眾的信任,導致沒有立場與實力進行兩岸政治協商,讓兩岸發展陷入僵局與停滯。
 
對民進黨而言,馬政府內政失能提供民進黨贏得2016年總統大選的很大優勢,民進黨目前調整兩岸政策的動力相當小,並不認為兩岸政策是民進黨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面對》專書的大部份作者與受訪者都認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基調應該是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既符合台灣民意,也符合兩岸現狀。同時,不少作者與受訪者都提到,民進黨應該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推動與穩定兩岸關係。
 
更詳細而言,有四項原因造成民進黨不願意調整兩岸政策的基本立場:
  1. 馬總統的支持度與兩岸政策滿意度相當低,所以民進黨朋友認為不需要調整兩岸政策便可以贏得總統大選。
  2. 民共沒有互信,民進黨朋友擔心調整兩岸政策而對大陸讓步可能造成進退失據與得不償失。
  3. 國民黨已經與大陸互動十年,已有默契與互信,即使民進黨調整政策到國民黨的程度,大陸仍然會在2016年選舉支持國民黨。
  4. 2016年的兩合一選舉將限制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政策調整空間,因為中南部民進黨立委的支持者比較傾向傳統台獨的支持者,這些民進黨立委將反對該黨總統候選人大幅修正兩岸政策的基本政治立場。
 
兩岸政策是不是民進黨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讓我們拭目以待,十個月後便會揭曉答案。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童振源/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
現任: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國際事務碩士與博士。
曾任:2006年9月至2008年5月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8年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秀年輕學者獎。
主要學術專長為國際政治經濟、中國經濟發展、臺、美、中三邊關係及預測市場等領域。著有《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2003)、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China’s Leverage and Taiwan’s Vulnerability(2008)、與《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2009)等專書,編著《人民幣匯率:經濟與戰略分析》(2004),《胡錦濤時代的挑戰》(2002)書中專章、《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2002)書中專章、《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2004)書中專章、及《 China as the World Factory 》(2006)書中專章。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