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2,489
2015
04
月號論壇主題
蔡英文競選總統的最後一哩路,會怎麼走?能怎麼走?
亞投行全球聚焦 台灣因應之道
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台灣)
隨著與美國向來有「特殊關係」的英國於3月12日申請加入中國大陸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歐洲的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與盧森堡也紛紛表態參加,另外澳大利亞、南韓、瑞典也準備加入,連日本的立場也開始動搖,使得參加國家總數迅速增至40餘國,讓一向對亞投行持反對立場的美國尷尬不已。未來,美國有無可能重振雄風,或至少與大陸分庭抗禮?

亞投行戰略意涵深遠 美國主導之金融霸權體系受到挑戰

自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10月2日倡議成立「亞投行」以來,竟有這麼多國家對中國大陸主導的「亞投行」趨之若騖,當然具有國際政治、戰略與經濟的重大意涵。首先,雖然尚不能據以認定中國大陸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權。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美國主導世界金融體系達60年之久的霸權領導地位,已經受到中國大陸這個新興強權的強而有力的挑戰。
其次,儘管美國經濟已經穩健復甦,國力在全球也首屈一指;但卻仍勸阻不了美國的盟友加入「亞投行」,顯示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確已式微。
美國在國際上影響力的式微,並非全然是美國國力的下滑,而是美國策略的錯誤。戰後由美國一手創立的「布列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到了1971年,由於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導致黃金大量外流,美國的黄金儲備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因此,尼克森總統被迫決定於1971年8月15日宣告「布列頓森林體系」正式解體。
問題是,雖然「布列頓森林體系」已經解體,但作為該金融體系餘緒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IMF) 的營運狀況卻一直不佳。及至21世紀初,「國際貨幣基金」甚至要求各國挹注資金,才能繼續運作。

美國長期把持全球金融機制  許多國家頗有微辭

美國與日本長期把持「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以及1966年在亞洲成立的「亞洲開發銀行」(ADB)等國際金融機構的主導權,壟斷對其他國家援助、貸款、融資等業務。在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更是獨攬大權,強制南韓、印尼等國家必須先行提出經濟體質改革計畫,才同意貸款,招致不少國家不滿。
對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大國來說,「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早無誘因可言,如同雞肋,食之無味。然而,「亞投行」的出現對這些國家來說,卻提供新的商機與投資機會。
第三,2008年度全球金融海嘯後,美國連續3期的寬鬆貨幣 (QE) 政策,大量印製美元,讓許多強勢貨幣的英國與歐洲國家既羨慕又妒嫉,但卻敢怒而不敢言。「亞投行」的成立,終於讓全世界多了一個實力夠強的國家來與美國分享國際金融體系的主導權。易言之,美國獨自主導全球貨幣體系的局面從今而後必須正面迎接來自中國大陸的挑戰。
第四,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美國一方面不支持亞洲國家成立亞洲版的「國際貨幣基金」,一方面又拒絕對陷入亞洲金融風暴的國家伸出援手,引發許多亞洲國家反彈。
「亞投行」2014年10月24日成立伊始,連同發起的中國大陸,共有柬埔寨、越南、新加坡、印度、哈薩克、科威特等21個東南亞、南亞、中亞與中東國家共襄盛舉。後來參加的國家則包括印尼、馬爾地夫、紐西蘭、沙烏地阿拉伯、塔吉克、約旦以及前述西歐六國。

顯然,「一帶一路」周邊或沿線的國家都清楚加入「亞投行」,不僅申請貸款較為方便,而且也不用再看美國的眼色。另一方面,西歐與先進開發國家都知道加入「亞投行」,不啻掌握參與「一帶一路」周邊與沿線的國家基礎建設與開發的門票。。
第五,在全球經濟體系出現劇變,特別是中國大陸經濟以及印度、印尼等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之後,美國不知大事改革「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和「亞洲開發銀行」,仍然抱殘守缺,以20世紀的方式治理前述全球或區域金融建制,既不開放決策結構,也不調整援助、貸款、融資機制,終於在「亞投行」冒出之後,嚐到苦果。
 
美國不是加入 就是被迫改革
 
未來,美國有必要透過「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IMF)、「亞洲開發銀行」(ADB) 等組織結構的改造,包括認股權與發言權必須和成員國 (特別是新興發展國家) 的經濟實力相符、美日兩國不再壟斷,以及調整貸款規定等改革,以重振美國在世界金融體系的霸權領導地位。
此外,美國有一句諺語:「打不破它,就加入它」(If you ain’t broke it, join it) 就很適用於美國當前的處境。既然打不倒「亞投行」,也無法勸阻盟國參加,倒不如自己也加入「亞投行」與中國大陸合作,甚至從「亞投行」開始,與北京發展 Cooperation 2 (C2) 與Group of 2 (G2) 的關係。
 
面對亞投行變局 我國因應之道
 
至於我國應否趕搭「亞投行」的列車,答案是顯而意見的。首先,台灣在中國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計畫中沒有缺席的理由。而不論申請融資或參與「一帶一路」周邊與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與開發,都需要加入「亞投行」。
其次,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已經結束召開,台灣代表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已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交換意見。雙方會談內容顯示台灣加入「亞投行」的機會頗大。
其次,「亞投行」為申請制;因此,我國應主動表態參加或主動提出申請,而非被邀請後才考慮是否參加。我國於3月31日才提出申請,已經稍晚。
最後,「亞投行」目前皆為主權國家參加;因此,兩岸必須在共同參與東亞經濟整合的精神上,透過兩會或商定的談判機制讓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稱,以及享有所有權益的原則下加入「亞投行」。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台灣)
現任: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士。
曾任:立法委員、國大代表、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著作:《從軟硬權力對比看中美在東南亞的競逐》,宋鎮照主編;變遷中的東南亞政治:制度菁英與政策的磨合(台北市:五南,2007年)、《入聯公投將把台灣帶到哪裡?》,王緝思主編,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08年(總第一期)(北京市:北京大學,中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2008年)、《美國對兩岸外交休兵的看法與反應》,林碧炤主編,(台北市:遠景基金會,2008年)、《兩岸外交休兵的美國因素》,國防戰略摘要,第三卷、第三期,2008年。專長領域:國際關係理論、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美國對中國與台灣的決策過程。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