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72,010
2015
06
月號論壇主題
2016總統大選,國民黨還有機會一搏嗎?
城市競爭力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中國大陸最近畫了一些經濟大餅,包括亞投行、一帶一路....,搞得中國人心莫名的興奮,被點名的城市也開始有了實與虛的變化。
 
由中國科學財經戰略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推出的《2014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綜合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序是: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天津、蘇州、北京、澳門、無錫。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港澳臺,廣大中西部地區無一城市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之列,中西部城市中排名最前的是武漢,位列第12位,與2013年相比,變化最大的是深圳取代香港,一躍成為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
 
深圳的人均GDP在內地最高,但綜合競爭力排名是否超越香港?就引來話題。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資訊部2年前公佈最新的全球最具競爭力城市調查報告,紐約榮登榜首,英國倫敦和新加坡分列第二、第三,中國香港和法國巴黎並列第四。排名前十的城市還有日本東京、瑞士蘇黎世以及美國華盛頓、芝加哥和波士頓,而中國內地城市中,北京排名第39,上海第43,深圳第52。
 
香港與深圳的城市競爭力排名在英國與中國方面的評價有很大的差距。究竟是深圳崛起?還是香港沒落?
 
雖然中國社科院發佈《2014城市競爭力報告》藍皮書中,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被深圳超越,但香港的可持續競爭力優勢依然十分明顯,在知識城市、和諧城市、生態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資訊城市等六大分項競爭力方面,香港的等級排名均比較靠前。在可持續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序為:香港、上海、北京、澳門、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南京、廈門。
 
香港的綜合競爭力指數似乎被中國大陸的評測機構低估了,經常遊走香港、深圳的人都能看的出來,香港的競爭力是國際水準的,全世界一流的企業亞洲總部多數在香港紮營,中環的天際線一線排開的世界級企業名字在深圳一個都看不到,世界級企業會選擇香港而不是深圳,關鍵在於香港的法律是國際通用,而深圳的法律只能在內地適用,這就是香港與深圳的最大差距。所以國際的評測機構來看香港,會給予高度評價,而中國的評測機構就顯得是往深圳臉上貼金。至於臺北也被列入中國大陸評測機構的排名裡,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這應該是大陸方面一廂情願的做法,臺灣與大陸的政治問題還沒解決前,城市的競爭力排名要以國際評測才有準確度。

不過,中國大陸內地城市的競爭力排名比較有可比性。藍皮書指出,全國294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排第二,廣州排第五。289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宜居城市競爭力和宜商環境競爭力等10項指數,廣州有8個指數排名落後於深圳。僅文化競爭力和知識競爭力兩項指數,廣州超過深圳,原來北上廣的稱呼出現質的變化。
 
深圳因靠近香港,且走在改革開放之先,深圳有8項指數排名居於廣州之前。這8項指數分別為綜合經濟競爭力、宜居城市競爭力、宜商城市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生態競爭力、全域城市競爭力、和諧城市競爭力和資訊城市競爭力。廣州僅文化競爭力和知識競爭力兩項指數超過深圳。廣州在文化和知識方面有較強競爭力,這是歷史和客觀方面的優勢。然而,從創新角度來講,深圳遠遠走在廣州的前面。深圳的創新是被倒逼出來的,土地空間已經日益狹窄,只能靠創新來發展。當然,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企業,集聚了一批優質資源,他們具有冒險精神,對市場的反應快,完成了企業內部創新的轉變,也為深圳帶來活力。
 
中國大陸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十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說明在目前與未來的一段長時間裡,上述三大城市群將繼續擔當中國轉型發展的火車頭。而2010年進入高鐵時代後,支撐群網城市體系的出現,高鐵的推廣與延伸改變了城市的物理距離,也讓經濟資源配置和城市競爭的格局發生變化。
 
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30年,沿海城市的競爭力依舊遠遠大於中西部的發展,可以注意到的是,靠香港、澳門近的深圳、廣州始終排在前位。一帶一路、亞投行順利推動後,西安、廈門等城市會進入較前的排名。中國大陸的城市競爭力變化緊緊扣住海峽兩岸三地的關注。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專欄作家。
畢業於臺灣讀輔仁大學 日本東海大學。
曾任:ESPN、TVIS評論員,運動專欄散見各國報章、雜誌。
過去25年,離開臺灣後,先後旅居日本、美國、古巴。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城。
文字作品:《兵臨北京城》、《筆感•球感》、《果嶺上的社交術,第19洞》、《東方超特級•郭泰源》、《奧運100年》、《洛基•林明佳》等20餘本。
影像作品:《日本人的聯想》、《背的聯想》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