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72,036
2015
06
月號論壇主題
2016總統大選,國民黨還有機會一搏嗎?
為何台灣年輕人不喜歡國民黨?
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台灣)
自從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以來,在兩任總統任期快結束之際,執政黨都深陷各種內外的紛擾與危機,呈現出改朝換代前的衰退徵兆。陳水扁總統在2006年面臨了紅衫軍的倒扁浪潮,黨內浮現了要求下台的聲浪。然而,陳水扁的因應方式是採取了急獨的路線,以正名、入聯、去中國化的訴求來動員基本盤群眾。同樣地,馬英九總統在第二任也是面臨了白衫軍、太陽花運動的衝擊,在去年九合一大選中黯然辭去黨主席。馬英九近來極力宣傳「九二共識」,他多次公開批評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輕兩岸、重內政」的策略,彷彿他仍是2016年大選的參賽主角。就如同八年前的陳水扁一樣,馬英九越來越不掩飾的終極統一立場,一方面是其真實面貌的展現,另一方面也是反映了更深層危機感,擔憂自己的路線會被下一任總統所徹底推翻。
 
如果拿2015年與2007年來比較,國民黨所面臨「政權末期症候群」明顯更為嚴重。八年前,民進黨的各大天王為了爭奪總統大位,激烈競爭,黨內的鬥爭甚至「砍到見骨」。然而,目前國民黨內的真正實力派人物,卻沒有人想敢表態參選總統,報名黨內初選者似乎被認為是不具競爭力的二三軍。從去年底以來,國民黨一直提議修憲改採内閣制,明眼人都知道這即是國民黨的逃生方案,因應即將到來的總統敗選。
 
事實上,國民黨瀰漫著失敗主義氣氛,反映了執政七年來所帶來的民心思變,其中或許最嚴重的打擊在於台灣年輕人不喜歡國民黨。去年的太陽花運動是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也是最持久的學生運動。在24天佔領立法院的行動中,學生與青年公民儘可能地維持和平非暴力的自制,種種資源回收、動線管制等作法就為了向公眾展現他們「守秩序」的一面。但是太陽花運動所換得的卻是執政者的無情對待,用各種虛假的姿態與空洞的承諾,來敷衍學生們的訴求。如此一來,在佔領運動落幕後,「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講法在網路加盛行。
 
青年是否總是傾向理想主義,擁抱進步性的價值?實際的情況並不一定是如此。六○年代的新左派浪潮席捲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許多年輕人投入於反戰、和平與民權運動的行例,因此,導致人們將青年與激進政治劃上等號。然而,在其他歷史脈絡下,年輕人是有可能他們上一代更為保守。許多日本的資深教授在學生時期曾參與反安保、反成田機場的抗爭,他們發現目前自己教的學生通常比他們更保守與右傾,在民族主義催化了下,甚至有些人採取了「仇韓厭中」的極端立場。
 
回到台灣,我認為當前的國民黨之所以引發年輕人的反感,主要有兩個原因,分別是其根深柢固的大中國意識,以及經濟發展優先的政策違背了公平正義。
 
首先,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本土化已經是明顯存在的既成事實。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從1992年到2014年,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從17.6%提升至60.6%,而「中國人」的認同則是由25.5%降至3.5%。在野期間,國民黨也曾用大動作化解其背離本土的形像,在2004年連戰曾以五體投地方式親吻土地,在2008年馬英九也宣稱「化成灰都是台灣人」。
 
然而,在重新取得政權之後,國民黨核心人物的大中國意識卻逐漸浮現。馬英九一上台,原先被更名的「台灣郵政」被改為「中華郵政」,外國官員也從「訪台」變成為「訪華」。這些「改名」小動作可能對於一般人影響不算太大,但是在教育領域暗藏的深藍份子,卻積極大搞復古復辟,大開時代倒車,從恢復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為高中必修課、提高國文課中的文言文比例,到發公文通令全國各校要求將南京視為「我國首都」,其目的都是為了復振一個僅剩個位數支持率的國家認同。這兩年來,教育部用光怪陸離的「檢核憲法」名義,將現行高中的公民、歷史、國文進行所謂的「微調」。如此一來,未來學生可能在課本上找不到白色恐怖,所讀的台灣歷史也是被扭曲與閹割的。無怪乎,國民黨修改課綱的舉動引發諸多的反彈,由高中教師組成的「公民教師行動聯盟」與目前陸續浮現中的高中生聯署抗議,都意味著年輕世代的不滿。
 
其次,國民黨相信發展主義的意識型態,認為經濟發展是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先決條件,只要企業賺錢,勞工就會加薪,民眾生活就會改善。但是在晚近以來,發展主義越來越被看破手腳了,它所應許的各種美好承諾都成為了芭樂票。試想「高科技業」在近年來的公眾形象轉變:在十年前,各地方政府不是搶著要科學園區,它總是與「環保」、「乾淨」、「高配股」等好處聯想在一起。但晚近以來,各地出現了反對徵收農地,開闢科學園區的抗爭。工程師以前被認為是科技新貴,但是後來也傳出「過勞死」的新聞,電子業的形像也淪為「血汗工廠」。
 
台灣的GDP仍舊每年成長,房價不斷飆漲,但是受薪者的實際薪資卻倒退十五年。《崩世代》一書大膽揭露,台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面臨青年貧窮化、少子女化、財團化的困境,也因此獲得了2012年的金鼎獎。面對這樣的青年不滿,國民黨政府不是不沒有意識這個嚴重議題,只是其處理方式往往避重就輕,不敢碰觸盤根錯節的政商關係,反而有時適得其反。「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的結果就是將大專生起薪定價為22K,號稱要健全健保財源的「二代健保」反而是向兼差族、在校打工的學生收取補充保費。國民黨先是大幅調低了遺產稅,後來提出的奢侈稅與證所稅,乃至於最近的「加薪四法」都是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假改革。攸關世代正義的年金與18叭改革,至今仍是只是空中閣樓。
 
事實上,立法院草率審查,強行通過服貿,之所以點燃台灣年輕人的不滿,正因為這項自由貿易的法案不僅加速了台灣與中國的經濟整合,同時也被認為是圖利大財團,衝擊勞工的就業保障。換言之,太陽花運動即是新國家認同的展現,也是一場捍衛公平正義的抗議。
 
目前看來,九合一選舉大敗後的國民黨仍是不知道如何掌握台灣年輕人的心。政府官員找電腦專家來上課,也花許多錢養「網軍」,彷彿置入性行銷的手法一樣可以在網路世界取得成效,如此就可以改變青年的想法。網路的確是一個無遠弗屆的新媒介,但是無論管道再怎麼樣及時與迅速,重點還是其所承載的內容與訊息。只要是國民黨仍維持其大中國主義的意識型態,與經濟發展優位於公平正義的價值觀,那麼它就註定很難在短期內獲得台灣青年的認同。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台灣)
何明修,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研究興趣包括社會運動、環境社會學、勞動社會學。專書著作包括《社會運動概論》(2005)、《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2006)、《四海仗義:曾茂興的工運傳奇》(2008)、《社會運動的年代》(2011)。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