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567
2015
09
月號論壇主題
從柯P訪滬,看民、共可能如何互動?
臺灣就是臺灣,什麼中華臺北?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我不相信政治歸政治,運動歸運動這句話,過去50年來,海峽兩岸的運動較勁一直不是那麼平靜,除了雙方暗自拔對手的樁外,名號才是波濤洶湧的源頭。
 
8月下旬在溫哥華舉行的加拿大太平洋女子高爾夫公開賽,臺灣球手龔怡萍最後一天成為爭奪冠軍的熱門人物,負責電視轉播的媒體記者問她,妳們中國選手.....,話還沒問完,龔怡萍說了,我是臺灣人。電視螢幕出現的龔怡萍與中華臺北的奧會旗,但比賽現場的計分板上出現的是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一片混亂的標示,難怪洋人看了一頭霧水。
 
龔怡萍是旅美華人,13歲跟隨父母移民美國,之後在美國LPGA女子高爾夫職業賽事展露頭角,她到美國21年了,至今在職業賽事裡還是登錄中華民國的護照,儘管她的英文跟美國人一樣溜,洋人還是把龔怡萍視為外國人,有媒體搞不清楚實況,說她來自中國,很快就被打臉,龔怡萍愛臺灣的情節是其他在美國職業運動舞臺打拼的臺灣球手少見的。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巴爾的摩金鶯隊總教練休瓦特說的,臺灣就是臺灣,什麼中華臺北?金鶯隊旗下投手陳偉殷來自臺灣,有記者問休瓦特陳偉殷是來自中華臺北時,休瓦特就不耐煩了。的確,洋人在地圖上找不到“中華臺北”這個名字。
 
運動的歸運動,政治的歸政治,這句話說來好聽,卻不是那麼容易做到。上世紀70年代之後,出現在奧運相關的競技項目,國際上有個約定俗成,中國大陸叫中國,1997年後,多一個中國香港,1999年後,再多一個中國澳門。而臺灣就以中華臺北定調,80年代的奧運競技項目只有業餘選手能參加,所以職業賽事的名稱並不受限,直到90年代,奧運開始允許職業球手參賽,中華臺北的名稱就成了海峽兩岸一再較勁的話題。
 
奧運籃球比賽允許職業球手參賽,接著,也有其它運動賽事開始讓職業選手加入,奧運或國際單項協會與職業運動賽事的分際越來越模糊,因此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義參加成了理所當然的事,至於比賽現場,為臺灣加油的啦啦隊拿什麼旗子,很難約束。記得有回棒球比賽,中國的電視臺插播新聞片段,臺灣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出現在現場,也入了鏡,這在中國算是要檢討的大事,聽說,提供畫面的國外電視臺之後就被列入黑名單,意思是,在中國的生意就難做了。

棒球已暫時自奧運除名,職業棒球員與奧運、國際棒協扯不上關係,臺灣旅美、旅日職業棒球選手不受奧運或國際棒協的約束,所以巴爾的摩金鶯隊總教練休瓦特的名言,臺灣就是臺灣,什麼中華臺北?!也有另類的解讀。
 
在美國威廉波特少棒賽場,由於沒有中國隊參加,臺灣出賽時,中華民國國旗就是球場的常客,中國不抗議,臺灣就是臺灣,什麼中華臺北又成了另一種約定俗成。
 
中國官方或媒體習慣以中國臺北稱呼臺灣的運動單位,而私人媒體則使用中華臺北居多,不管是官方或私人,都不會用臺灣字眼。幾年前,一位臺灣教練被中央電視臺邀請做評論員,上鏡前,導播特別交待,不能說臺灣兩個字,否則他們都會丟飯碗,由於壓力太大,這位臺灣教練只好選擇放棄參加評論邀請。
 
運動場上的臺灣、中華臺北、中國,牽扯很多人的敏感神經,而運動是很感情的,一如宗教,很難妥協。海峽兩岸曾經為了名稱、國旗使用,明爭暗鬥了幾十年,雙方各有明與暗的勝負。像是職業棒球,臺灣選手強過中國,就是臺灣說了算,而中國在游泳、乒乓球、舉重等專案超強,又是中國說了算,至於中性的高爾夫,雙方互有擅長,誰居優勢,就是誰說了算,像是加拿大太平洋女子公開賽,臺灣球手龔怡萍優於大陸,情勢比人強,龔怡萍的發言一定讓中國不爽,但不爽也得接受。
 
運動是實力的展現,比的不是誰的拳頭大,或背地裡的手段狠,而是看誰能登上冠軍的舞臺,只有第一名的人講話才大聲,所以,有人說運動是最好宣揚國威的地方,說的也是。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專欄作家。
畢業於臺灣讀輔仁大學 日本東海大學。
曾任:ESPN、TVIS評論員,運動專欄散見各國報章、雜誌。
過去25年,離開臺灣後,先後旅居日本、美國、古巴。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城。
文字作品:《兵臨北京城》、《筆感•球感》、《果嶺上的社交術,第19洞》、《東方超特級•郭泰源》、《奧運100年》、《洛基•林明佳》等20餘本。
影像作品:《日本人的聯想》、《背的聯想》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