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693
2015
09
月號論壇主題
從柯P訪滬,看民、共可能如何互動?
臺灣政壇小黨化時代的柯文哲模式
郭振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者(大陸)
柯文哲在臺灣是一個很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從一個「政治素人」變為「政治紅人」,自認「墨綠」卻又獨立參選臺北市長並成功選上,言辭犀利卻又以「勤政雍正」自詡,似乎每一次出現都能吸引媒體的眼球。這次柯文哲率團訪問大陸,倍受禮遇,成果豐碩,不僅是雙城論壇的成功,在臺灣島內的政治湖面似乎也砸出一波波深遠的漣漪。可以說,臺灣政壇生態孕育了柯文哲,柯又進一步推動臺政治生態走向新的局面。
 
臺灣政壇將進一步走向小黨化?

如果說,國民黨從九十年代至今,一步步走向小黨化,是很容易得到學界認同的。翻看一下曆史事實即可明白,從1993年新黨出走,到2000年親民黨出走,到眼下臺灣本土派對於喊出“一中同表”的洪秀柱質疑聲高吭,國民黨內的派系分化越來越嚴重。雖然有2008年泛藍整合拼選舉,但是眼下宋楚瑜出來攪局,國民黨卻展現出無能為力,而對於洪秀柱參選的種種高層分裂傳言,不由得使人對於這個黨能否走出2016選舉“沼澤”心生疑慮。國民黨的小黨化在一些“忠貞黨員”看來全怪那個“叛黨賊”李登輝,孰不知,臺灣的民主政治運行早就孕育某種大黨裂變為小黨的趨勢,各種不滿意的力量通過重新組織政黨來持續發聲,顯示存在。

那麼,民進黨會不會小黨化呢?這一點主要取決於民進黨所處的政治環境。眾所周知,2012年臺灣選舉,雖然蔡英文敗北,但其仍有45.63%的鐵票並且將四分五裂的民進黨團結起來了。可見,當下民進黨團結也主要是因為其面臨著困難和危機的時刻。盡管有一些臺灣朋友一再說,如果2016選舉國民黨像2014年11月一樣大敗的話,臺灣民進黨會迎來一個行政院和立法院“一黨獨大”的時期。但筆者的看法是,設若2016年民進黨上臺了,不論是其艱難的經濟政策,還是走入僵局的兩岸政策,勢必難以短期脫困,勢必對於政策走向溫和或者嚴厲出現嚴重分化,遑論利益分贓導致派系爭鬥公開化。這種局勢下,激進勢力必將出走,就像2001年臺聯黨成立以及近期“臺獨”行動黨與“時代力量”整合的一系列動作,民進黨將再難以保持鐵板一塊。

因此,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分化,預示著臺灣政治小黨化時代即將到來。小黨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原先各政黨堅持的理念並不能吸引大多數的支持,而為了選舉實施權宜之計,與其他黨派搞攻守同盟將成為選舉新常態。說到這裏,有必要分析一下,臺灣政治與美國的政治其實並不類似。一般而言,美國政治中,共和黨代表大企業和軍工利益集團,民主黨代表弱勢群體和中小企業。美國兩黨制因其代表不同利益團體,穩定而持久。而臺灣的政黨分化並未結束,一個小黨化的政治生態導致了邊緣的或者非主要政黨的政治勢力很受歡迎,柯文哲就是抓住了這樣的政治生態。柯文哲打敗連勝文,固然因為連勝文被貼上諸多負面標簽,但柯文哲與綠營大佬的良好互動以及其超強的民意支持,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政治學上“屁股決定腦袋”的原理也決定了柯文哲上臺以後必須從臺北市長的視角來看問題,之前個人的喜好需要放到次要的位置。於是乎,兩岸關系上,柯文哲模式也就應運產生了。
 
兩岸交流中柯文哲模式非藍非綠?

柯文哲成行雙城論壇,其兩岸交流既不同於藍營,也不同於綠營。大陸對待藍營,不論是國民黨、新黨、親民黨,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均給予很高的禮遇,國家領導人和國臺辦官員多次會見之;但大陸對綠營的態度則有所不同。綠營因為其兩岸認知問題,普遍避免對九二共識表態,或者就是比較敵意地說“根本不存在九二共識”,這一點讓大陸很不滿意。因此,大陸對民進黨學者來訪尚可采取小心謹慎、坦誠交流的心態,對於在任的民進黨官員,則采取更加嚴格的甄選,以避免釋放出不當的信息。

但大陸此次對待柯文哲顯然有所不同。首先因為其非民進黨的身份。無黨無派,更容易被解讀為“第三勢力”。其次雖然其背景深綠,曾長期“挺扁”,多次主張陳水扁保外就醫,今年2月還在接受美國《外交政策》專訪,拋出所謂的“兩國一制”而遭到大陸的強烈譴責。但在之後3月的“一五新觀點”中提到“當今世界上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更在八月赴大陸之前表達了“了解和尊重九二共識”,這些均可以解讀為向大陸釋放積極善意。因此,柯文哲訪問上海成行,雙城論壇也得以繼續,柯文哲也鋪就了一條頗具個人特色的兩岸交流之路。

柯文哲回臺之後,各種“失格”“討好中國”“淪為大陸棋子”的指責聲撲面而來,甚至有綠營認為柯以臺北市長身份說出“兩岸一家親”不符合臺北市長身份,且掉入大陸設定陷阱,柯文哲不得不一再重申“今年3月到現在幾乎所有的論述都一致,在這裏講的跟在臺灣講的都一樣。”綠營對於柯文哲的杯葛實際上正好印證了柯文哲路線不同於民進黨,實際上,自稱“墨綠”的柯文哲已經走到了民進黨的前面,而民進黨是否可以跟得上?
 
民進黨需體認“兩岸交流,誠意為上”

包括筆者在內的大陸學者一直有著隱隱的擔憂,如果2016年民進黨上臺了,兩岸關系就要“變天”了。臺灣民眾或許不太了解局勢的嚴重性,但臺灣學者難道不清楚當下大陸對臺政策的底線嗎?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穩定基礎,既可以確保現狀維護,也可以促進兩岸繼續交流深入。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關系的倒退並不是難以預期的。然而,蔡英文似乎總是埋有伏筆,不願意就“九二共識”清晰表態,而又模糊承諾“維持現狀”。眼看民進黨即將上臺、兩岸即將走入僵局的時候,柯文哲訪問大陸帶來了新的交流模式,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柯文哲訪問大陸是可以解讀為“一次有誠意的訪問”。柯文哲不僅到了大陸不說讓主人不高興的話,而且,還主動點名訪問中共一大舊址,並且說“中共蠻厲害的”話語,寄語臺北要更加努力,這實際上是用實踐來表明其一再重申的“兩岸交流目的應當促進交流、增加善意,兩岸交流要互愛、互信、互諒”。當然,這次訪問也完全可以解讀為符合其臺北市長身份,是一次個人之旅。接下來兩岸均關心的是,民進黨會以柯文哲模式登陸嗎?

民進黨當下面臨的障礙有四個:一是民進黨缺乏一位超人氣、強勢的黨主席,現在的蔡英文更像是一位學者,其“女版馬英九”的氣質很難雷厲風行地推動重大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二是民進黨為了選舉拉攏“基本教義派”,不會把兩岸關系放到優先位置來處理。不僅如此,還會以維持臺灣的主體性來抨擊柯文哲“失格”。三是民進黨本身的“臺獨”標簽被大陸十分忌憚,因此沒有放棄臺獨黨綱的話,大陸也不會輕易放行;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民進黨內的兩岸政策很難短期形成共識,因此,即便是在民進黨上臺之後,也不會有清晰和積極的兩岸政策,更不會現在就循著柯文哲的道路不斷“拓寬”、“拓遠”。總之,如果民進黨真正認為兩岸關系是其繞不過去的“最後一哩路”的話,當下已經將一招“好棋”白白浪費掉了。

因此歸根結底,是民進黨希望化解兩岸關系的“結”,還是希望這個“結”越系越緊。毋庸置疑,兩岸之間的分歧是客觀存在的,但若秉持坦誠交流、積極發展的心態,不拘泥於曆史恩怨,可以看得高、走得遠;反之,強化兩岸間矛盾分歧,甚至以為傍著美日等“大腿”就可以“高枕無憂”,最終不僅不利於臺灣民眾的福利,也未必有利於民進黨。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郭振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者(大陸)
郭振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博士後,主要研究是臺灣問題與中美關係、大國崛起戰略比較、政治學理論與實踐。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