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45,723
2015
12
月號論壇主題
綜觀馬習會及對台灣大選效應
日本如何看待馬習會
加藤嘉一/紐約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日本)
2015年11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這一第三國進行了會談。兩位(中國人)互稱(先生),是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見了面的。用中國國務院臺灣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11月4日表示的話來說,(這種安排也是在兩岸一些政治分歧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一種務實安排,雙方也都可以接受)的。
 
  “馬習會”的具體內容和所謂成果,讀者朋友們已有瞭解,都很清楚,我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
 
   日本社會可以說是相當關注這次會議的,從官方到民間、從政治家到普通百姓、從企業家到知識份子,日本公民都很關係兩岸關係的動態和走向。其中一個直接、生動的原因恐怕與最近正在發生的現象或動態密不可分。
 
   根據日本觀光局的統計資料,2014年訪問日本的臺灣人有282萬人次(排名第一)、中國人有240萬人次(排名第三);而2015年1月至9月,訪問日本最多的是中國人,為384萬人次(同比增長115%)、臺灣人第三,為277萬人次(同比增長31%)。  
 
  這些訪問日本的遊客們給日本社會和民眾帶來最為直觀而真實的印象,它促使本來趨於封閉保守,對外界不太熟悉,甚至不感興趣的日本社會和公民逐漸適應多元化的公共空間,相對客觀地瞭解中華文明與崛起。
 
    11月8日,日本兩大報紙《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都一律在社論版面上評論了“中台首腦會談”,其標題分別為“快速的靠近有利於地區穩定嗎?”、“被考驗的中方姿態”。在我看來,這兩篇社論基本呈現著日本輿論對“馬習會”的基本評價和總體感受,值得給予介紹,認真解讀。
 
  《讀賣》社論提出的觀點包括如下:
——對於相互不承認主權的中台之間的快速靠近對東亞的和平與繁榮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需要謹慎加以觀察。中國把這次首腦會談定位為未來中台統一的一個籌碼。我們也能看到習近平想在國內展示主導臺灣問題這一算計。
 
——預測明年1月的臺灣總統選舉,時隔8年發生政權交替的可能性正在上升。根據輿論調查,傾向於“獨立”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的候選人大大領先于正在實施對中融合政策的執政黨國民黨的候選人。習近平想從側面支持國民黨。馬英九則想把穩定的對華關係告訴臺灣選民,扭轉處於劣勢的選舉形勢。中台首腦會談的實現無非是雙方領導人的利益考量走到一起的結果。
 
——臺灣不少住民擔心被中國吞併,並對於中台關係的緊密化只給富裕階層帶來恩惠持有不滿。大多數住民希望的既不是“中台統一”,也不是“獨立”,而是“維持現狀”。那麼,這次首腦會談是否真的有利於國民黨,不一定,甚至有可能起反效果。這或許也是這次沒有發表共同聲明的原因之一。
 
——習近平這次歡迎了臺灣加入亞投行(AIIB)。對於從創始意向國排出去的臺灣方面直接伸出手是出於“拉攏”或“懷柔”的考慮。
 
  《朝日》提出觀點包括如下;
 
——雙方到新加坡,互稱先生,表示敬意,面對面。這是歷史性的一步。問題是,能否把這一氛圍持續下去,而不把它淪陷為一次性的會談。雙方領導層都有追求包括中國國民和臺灣住民在內的真正和解之責任,但尤其中國的角色與行為將左右兩岸關係的方向。
 
——習近平似乎想通過這次會談把“一個中國”的原則固定化,並為了繼續對話迫使民進黨接受這一原則。民進黨有正視現實的相應責任,但習政權對民進黨明顯採取不同於國民黨的措施,也過於狹隘。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習近平應該與通過公正的選舉當選的臺灣領導人展開誠實的對話。假如習近平只高舉原則而拒絕對話,恐怕難以得到臺灣的人心。其實在臺灣,與中國的心理距離日益擴大。中國的經濟確實取得了發展,但看不到民主化的徵兆,習政權也始終不改變無視人權的姿態。
 
——而且中國始終沒有放棄用武力統一臺灣的選擇,在中國這邊準備著1500左右的導彈。據說,習主席說明“不是針對臺灣的”,但它依然是東亞的不穩定要素。從展望未來兩岸關係走向看,更多被考驗的是中國的姿態。不依靠權力或威壓,而通過對話構建和平、共生的關係。這是不僅臺灣,其他亞洲各國都對中國的行動抱有的希望。
 
  兩篇社論背後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有所不同,但在我看來,它們都提出了3個核心評價性觀點:一,馬習會是歷史性會談;二,包括對九二共識的解釋和立場,雙方之間依然存在較深的分歧;三,臺灣海峽的動態影響圍繞日本的安全形勢。這三個都可以被納入到日本社會對兩岸關係的基本興趣與重大關切。
 
  11月9日,日本官房長官日本菅義偉(內閣二把手,僅次於首相)在記者招待會上評價馬習會表示,“我們期待中台之間的動向有利於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將繼續、十分注視形勢的推移。我們希望中台之間的問題能夠通過當事者之間的直接對話和平得到解決。日台是共用基本價值觀的重要夥伴。關於這一點,我國的立場和見解不會發生絲毫的變化”。
 
   馬習會已經發生,成為歷史一幕的此刻,作為一個日本選民,站在日本國家利益的角度,我對臺灣海峽、兩岸關係持有的觀感有三:
 
  其一,希望兩岸關係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穩定則意味著“不統、不獨、不武”。
  其二,希望擁有自由民主這一體制與價值觀的臺灣無論從政治發展的角度還是權力均衡的維度,能夠有機、健全地制衡“中國崛起”,起到一個平衡者的作用。
  其三,日本應該堅持不懈地穩定對華關係,發展對台交流,如前所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和臺灣人訪問日本,“我們”能夠直接面對面的場面越多,越有利於創造穩定形勢,增進理解,實現和解的大時代與小環境。我個人則希望,日本社會能夠成為中國人和臺灣人之間能夠直接接觸,兩者之間心平氣和進行相互交流的,合格的第三地。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加藤嘉一/紐約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日本)
加藤嘉一,專欄作家。1984年出生于日本伊豆。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2003—2012在北京遊學之後,
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中文著作有《愛國賊》、《中國的邏輯》、《日本鏡子》等。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