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期數
瀏覽人數
8,687,700
設為首頁
帳號
密碼
登入
2016
年
01&02
月號論壇主題
一、預測2016台灣大選最後走向
二、解讀台灣總統、立委選舉結果及影響
期數選單
習近平應從台灣民主演化中萃取「中國夢」的希望種子!
林健煉/資深媒體人(台灣)
回上一頁
選戰最後半個月,綜合台灣18家民調機構從8月24日至12月30日公布之2016總統選舉電話民調平均值,蔡英文支持度44.05%,朱立倫21.59%,宋楚瑜10.90%,未表態或無意見者23.46%;若3人平均值百分化則是小英57.55%,朱立倫27.68%,宋楚瑜14.24%,意謂4個月來選情大致未有重大起伏(選舉人數1880萬人,投票率預估71.82%)。
台灣大選的特色之一是候選人的電視辯論已成必備規格,同時也是在選戰末期較能扭轉局勢的重要因素;根據典通公司與EZchoice行動市調APP合作,首度針對20~39歲手機族,就12月27日第一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調查報告,蔡英文支持度36.3%,宋楚瑜13%,朱立倫12.4%,小英雖跌破4成大關,但支持率仍遠遠超越宋、朱之加總;此外,認為辯論表現宋楚瑜較佳者11.4%,也高於朱立倫的8.0%。
值得注意的是政黨票方面,年輕手機族傾向支持「時代力量」的6.4%,有意支持台聯黨的6.2%,百年老店的國民黨支持率則降至8.7%;國家未來走向部分,希望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者21.0%,希望永遠維持現狀者14.6%,希望維持現狀以後統一者10.6%。
兩岸政策協會總統大選辯論後的調查結果顯示,3組候選人支持度小英/大仁哥(陳建仁)45.1%,朱立倫/王如玄22.1%,宋楚瑜/徐欣瑩13.6%;至於辯論表現,宋楚瑜正面評價66.3%、 負面評價15.9%,小英正面評價62.4%、 負面評價21.2%,朱立倫正面評價38.2%、 負面評價43.8%,朱係唯一負面評價多於正面評價者,此應與其「淡水阿嬤」說被網民群起搞笑有關;宋楚瑜辯論會後聲望上揚,顯示感性訴求奏效,若能打鐵趁熱,或許多少有助親民黨立委及政黨票加分。
社會多元、國土適中、教育普及、資訊發達,民情熱誠,無形中讓台灣成為社會科學中,各種行為模式最佳的實驗室。
400年前大航海時代莫名與國際碰撞後,台灣即斷續融入各種外邦異族之人文基因;然而無論是2500年前希臘、羅馬城邦時代的原形民主、18~19世紀歐美的進階民主,以及二戰後的現代民主,台灣幾成絕緣體;1945年國府奉盟軍之令接收台灣後,社會甚至進入戒嚴41年之政治寒冬。
年輕世代的民主覺醒
譜出文明的節奏
民主不可能從天而降,總需付出一定代價;台灣民主的火苗源自1977年爆發的「中壢事件」,以及2年後的「美麗島事件」,接續衝撞到1996年方才公民普選總統,跟上「普世價值」腳步;儘管享有真正民主至今不過20年,且還是從混亂與血腥中出發,一路走來更跌跌撞撞,然而台灣在民主演化中的漸次蛻變,卻獨樹一格。
早先台灣的選舉,賄選、作票、綁樁、抹黑、造謠、暴力充斥,黨工、派系及黑幫更是身影幢幢;才幾年間,作票已近乎絕跡,暴力難逃司法和社會制裁,買票效益愈難發揮風險則升高,抹黑造謠也受到高度檢驗,稍有不慎則反傷自己,傳統派系式微,不斷浮出的是知識分子、社會菁英與社運人士之活躍;政策論述、選民服務日漸成為民主顯學。
過去選戰期間滿街高亢的宣傳車、四處林立飄揚的競選旗幟,則開始轉型為藝文 活動或音樂會、演唱會; 街頭的聚論,更化為電視政論節目的高談闊論、網路及社群媒體的鋪陳和一波波的民調;除了選舉最後一周之「超級星期天」,以及投票前夕的造勢晚會還依然熱情激昂,再怎麼緊繃的選情,皆已漸次昇華為文明的節奏。
改變這種選舉文化最突出的是去年參選台北市長的「政治素人」柯文哲,而顛覆過去傳統的動能則來自一向對政治冷感之年輕世代的民主覺醒!
一個象徵新時代撲捲的浪潮,120年老店、擁有數百億黨產,且還是現今當家執政的國民黨既毫無所感,更不知所措,這也是這次總統暨立委大選,從開放報名、推出黨內參選人的那一刻,聲勢即一路陷於低迷不振的源由。
國民黨最大的病灶,主要在於馬英九的顢頇跋扈與執政無方,其次是被思路封閉,不知民意走向的軍系黃復興黨部綁架,以及充滿鬥爭性格之列寧式政黨結構所羈絆;朱立倫主席雖係留美俊彥,卻未汲取美國民主的真締,也缺乏掌控黨內盤根錯節勢力的作為,對國內政治潮流的轉變,亦無深刻的體認,以致整個選戰主軸還停留滯在2、30年前的窠臼,無法開創新思維及新願景,特別是藍營幾位積極衝鋒陷陣者荒腔走板的形象和手法,飽受社會厭惡,說明國民黨並未自2014年大選慘敗中記取教訓。
軍系與警界二大傳統票倉
嚴重大鬆動
由於選情膠著,特別是軍宅案重傷中基層退除役軍系選民對國民黨支持度,另方面去年地方大選民進黨遍地開花後,一向是國民黨鐵票的警界全面鬆動,因而選後即將進入「看守政府」的馬英九,不顧政治倫理,接連大肆拔擢30位將領及110位中高階警官,企圖鞏固250萬黃復興黨部軍系及20萬警察警眷等大票倉;就民調結果判斷,尚看不出端倪,若這二大票倉失守,國民黨選情勢必土崩瓦解。
中共當局對台灣大選自始只在乎蔡英文有關「九二共識」的態度,這次總統候選人辯論,朱立倫亦以此對小英窮追猛打,小英雖有備而來,立場也適度妥協為「九二共識是選項之一,但非唯一選項」,然中共喉舌與學者依然不甚滿意,持續批判;小英也因過於審慎照本宣科,被虧成了讀稿機,讓民調失分;不過朱立倫亦無得分,反倒成就了扮演「兩岸公道伯」的「宋神掌」。
「九二共識」真相是一場「未達成共識的九二會談」,癥結在於中共只堅持「一中」,拒絕「互表」,況且這是23年前之舊事, 對數百萬2、30歲台灣年輕選民來說,不過是乏味無趣的政治八股而已!
台灣實質民主不過20年,卻活力旺盛,創意十足,也累積豐富的成敗經驗,運作上也愈來愈成熟;儘管這8年經濟萎靡不振,但終究會在民主的基礎上找到正確的修正方向!
中國20多年來的改革「重經輕政」,雖然創造豐碩的經濟紅利,卻也因缺乏多元異見,累積龐大的「經濟負利」,包括貪腐瀰漫、環境惡化、政綱淪喪、財富懸殊、抗爭四起、城鄉落差及管理偏差等後遺症。
選舉係社會負能量的局部釋放,也是社會正能量的汲取;滿腔抱負且權力空前高度集中的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台灣大選,實應敞開前瞻性的視野,從台灣民主演化的過程中,萃取「中國夢」的希望種子,進行歷史性的超級政治工程,化解國家結構性的沉痾;唯有成熟的民主,才能長保社會穩定,同時讓經濟永續發展;而非在意台灣誰當家、誰落選,甚至拘泥是否擁抱「九二共識」,而錯過建立兩岸劃時代「新共識」的歷史契機!
回主題論壇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健煉/資深媒體人(台灣)
台灣大學法學院商研所企經班結業(企業經理班~EMBA前身)。
曾任:21世紀出版社總編輯、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台灣電視台監察人、東森電視台董事、民眾日報發行人、東森媒體集團副秘書長、新新聞周刊社長兼總編輯。
轉寄好友
Forward
送出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
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