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48,223
2016
01&02
月號論壇主題
一、預測2016台灣大選最後走向
二、解讀台灣總統、立委選舉結果及影響
中美競逐下太平島的戰略重要性
劉復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
一月二十八日,馬英九總統終於如願成功造訪太平島,慰問守島官兵、重申南海主權,並利用此機會發布「南海和平倡議路線圖」。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國際媒體向世人展現太平島是自然生成的島嶼,其條件足能提供居島人員的生活條件;用這種積極性回應正在進行中由菲律賓提訴的國際仲裁案。
 
國際政治意涵
 
此行在國際政治上意義重大,不僅國際媒體焦點關注此行,更重要的是讓世人注意到太平島的島嶼法律地位殆無疑義、和其與台灣的關聯性,以及台灣在南海被忽視的關鍵性角色。但可惜因為這時已經是馬總統任期之末,也是其民望甚低的時刻,這幾天經由國內媒體失焦的批判以及民進黨即將執政團隊的遲疑反應,讓這樣重要的強化國家主權作為無法在國內形成共識,或許也減損一些原先期待達成的目標,殊屬極為可惜之處。
 
國內各界對於我國應該如何應對南海的緊張局勢眾說紛紜,甚至誤導視聽在所多有,政府長期來對南海欠缺明確的戰略規劃,且對於南海仲裁案反應太遲、關注不夠是一主因,全盤資訊掌握不足也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挑戰
 
菲律賓於2013年1月22日正式向中國政府發出通知書與聲明書,要求其同意一同將南海爭端問題提交國際仲裁,中國稍後正式拒絕參與。翌年3月30日,菲律賓正式向仲裁庭提交備忘錄,其中特別補充提出將南沙群島中太平島等一干較大島嶼定位為岩礁。由於我國並非仲裁案直接參與的國家,無法接收完整的仲裁案資訊,但因政府未能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也使我國在南海的主張出現嚴重的挑戰。2015年11月仲裁庭進行第二次聽證會時,菲律賓以及出庭作證的澳洲學者提出一些不利太平島的說法,更使太平島的法理定位問題浮上檯面,政府不得不嚴肅面對。因此,如何呼籲國際社會正視太平島的地位,以及台灣在南海的角色?就成為政府的政策重點。
 
馬總統訪行相關國家的反應
 
馬英九此行引發國內外複雜的反應,1月27日,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就公開指出對馬總統決定造訪太平島表示「失望」,並評論其此行是「對區域和平極無助益」。同時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也就此行表示「不同意」,其理由均是馬總統訪問太平島可能引發區域緊張情勢。不料國內若干媒體竟然引用美國政府的不同意聲明,反過來批評馬總統此行不當,又更離譜的連結到與中國政府的一中政策上。這顯示出完全是國內政治鬥爭的延伸視角,罔顧美台關係中我國應該有的獨立性,不知道國家在錯綜複雜情勢下所應扮演的角色,更不清楚台灣在南海複雜局面中應該做的事在哪裡!
 
另一方面,國際上相關國家對於馬此行也有不同表態。由於越南政府過去以來針對我國在南海的任何作為,慣例上都會向我政府提出抗議,此次也循外交管道向我提出抗議。菲律賓政府則表示提醒相關各方應共同負起責任,避免採取增加南海情勢緊張的行動,相對較為緩和。大陸國台辦正式表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基本上持正面態度。呈現在台灣老百姓眼前的情況就是,美國、越南和菲律賓對馬總統此行有不同程度的批評或不滿,相對的,大陸方面卻對鞏固主權作為持支持與肯定態度。


 
中美競逐下的台灣南海作為
 
美國政府的強力反對表態似乎出乎國人的意料,由於在華府政策圈中,長期以來都是期望我國能夠在南海問題上保持緘默,所以,我國政府南海不作為的背後還有美國政府的壓力在。當前美國極力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設定美國連結所有區域盟友,共同抗衡中國的擴張。在南海問題導向法律戰的今天,戰略上美國期待透過國際仲裁案,讓中國的南海九段線失去國際法的法理立論基礎,進而對中國產生戰略上的槓桿效應,使中國的擴張受到抑制。因此,美國自2014年年初起,即多方敦促我國政府出面釐清十一段線的法理與歷史基礎,片面希望台灣方面能夠澄清而挫折中國的法理依據,並對仲裁案保持緘默不回應。
 
但因菲律賓與美國律師團的策略運用,將太平島降格列為岩礁,卻直接衝擊到我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和應有的權益。預計仲裁庭將在今年年中做出最後裁決,此時將是台灣向國際社會表態的關鍵時期。美國擔心馬總統訪太平島強化其法律定位以及主權印象,將可能影響到仲裁庭對南沙群島爭議部分的裁決,或打亂美菲兩國訴案的盤算,才有強力表態反對的意見。這是國人應該有的理解。
 
至於中國政府對於馬總統的強化主權動作,表示歡迎與支持,自然有更多層面的考量。具體而言,台灣強化太平島的地位,自然鞏固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其中自有兩岸關係層面的有利思維。同時,兩岸在保障南海的權益上,共同採取強化措施,也有利於個別的南海權益主張之穩定性,北京不必擔憂九段線的主張受到挫敗。因此,北京自然會持正面與肯定的態度。
 
在南海的競逐當中,各相關國家無不善用形勢壯大實力,在南海深耕。由於台灣在戰略上與中美兩大的複雜關聯,採取積極深耕南海政策導向,必須要審慎反映出美台和兩岸關係的緊密程度與連動關係。因此,未來政府必須要將南海問題定位在國家安全層次上,特別將南海問題、東南亞外交、台美關係和兩岸關係都整合在一個決策核心中,設定妥適國家戰略,以避免失去政策方向。
 
台灣迫切需要重新定義南海戰略
 
由於南海問題牽涉較為複雜,南海聲索國多年來都採取較為積極前進態度,針對彼此的特定作為相互抗議事屢見不鮮。國內有些媒體卻利用外國的抗議來抨擊自己的政府作為,極為不恰當。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長期缺乏互信,就訪問太平島事,也形成朝野的口水戰,完全沒能將國家安全意識升高到國家安全戰略層次。由於太平島與中國九段線存在共同的基礎,這將是兩岸的連結與共同利益;另方面,維護太平島的現狀,又能強化美國亞太再平衡在南海的力道,也符合我國家利益。
 
國內出現輿論和政黨的觀點相互紛歧,主要還是在政府欠缺明確的南海戰略,尤其面對中美兩岸的戰略競逐,台灣如何鞏固主權權益,確實需要有戰略的支撐。國內政黨輪替,新政府迫切需要重新定義南海戰略方向與步驟,如此才能做出符合國家利益的抉擇。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劉復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
劉復國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暨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博士英語學程(IDAS)教授、並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以及「戰略安全研析」月刊主編和Strategic Vision英文雙月刊主編。

劉教授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研究所所長、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國防部國防報告書與四年期國防總檢諮詢顧問、並曾擔任澳門大學政府既公共行政系客座教授、中國南海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訪問學者、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

劉教授參與亞太區域安全第二軌道外交並與區域相關國家智庫建立密切網絡,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亞太安全、美國亞洲政策、亞洲區域主義、兩岸和平發展進程、南海問題、台灣安全與外交政策。劉教授獲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