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48,087
2016
04
月號論壇主題
談兩岸四地文學與出版
一個普通讀者的同志閱讀感受
李涵/ 書評人(大陸)
作為一個關注同志出版的普通讀者,我同時涉獵過不少大陸和港臺的同志書籍,在此對於兩岸的出版狀況,有一點自己的對比和心得。
 
大陸的同志出版一直潛流湧動,因為大陸沒有臺灣這樣細化的出版分類:專門的同志出版社如男性的基本書坊,女性的北極之光、集合等,這些名稱本身就是彰示。臺灣不僅有專門的同志書店晶晶書店,大眾書店和網店也會開闢專門的同志書區,書店還會定期舉辦同志書展,《聯合文學》也有過一期同志文學專號。大陸書店和網店不會專門將“同志”作為一個分類,如果沒有一定的注意力和專注度,以及對這一領域有所瞭解,確實不易發現隱藏在眾多書籍中的彩虹色。
 
在大陸尋找同志書籍需要懂得“順藤摸瓜”的道理,比如知道這位作家是同志,這本書關於同志,在引進大陸之前已經看過台版或外版,但它們僅限於著名的作者和書籍(比如進入主流的作家,或近年文學獎新秀)。更小眾的,比如獲得美國著名LGBT(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書獎“浪達獎”的那些書籍,鮮少作為大陸書籍的宣傳點。這並非因為不可說,而是浪達獎太小眾,遠不如諾貝爾獎、普利策獎、布克獎有宣傳價值,但它們卻篩選出一批可能夠不上那些主流文學獎,但依舊是LGBT好書的書籍,是辨別這些書的珍貴符碼。
 
以下是我簡要篩選出的大陸同志出版特色。
 
一、“文學同志名家”還是“同志文學名家”
 
大陸在引進港臺和海外優秀作家方面,速度一向不慢,甚至不少文學獎剛公佈,就已經有簽下版權的消息,所以一些“同志文學名家”就可以借著“文學同志名家”之衣,走入大陸讀者的視野。當大陸出版社買下一個作家的版權,就會出版這個作家的諸多作品,而這些作家,往往可能有一兩部作品關涉同志題材,也就在其中得以順利出版(雖然也會有如《斷背山》的“肉戲”被刪的悲劇,不過總體得以“全身”)。
 
文學史上經典作家,大陸幾乎已經出版了他們大多數代表作,其中就包括同志主題。比如紀德的《背德者》《偽幣製造者》,三島的《禁色》《假面自白》,讓·熱內的《鮮花聖母》《小偷日記》《玫瑰奇跡》,奧登的詩集、遊記和評論,路易士•塞爾努達和卡瓦菲斯關注同性情欲的詩歌,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的《單身》,E•M•福斯特的《莫瑞斯》,皮埃爾•路易的《比利提斯之歌》,以及卡森·麥卡勒斯、杜魯門·卡波特、赫爾曼·黑塞、湯瑪斯·曼、威廉·巴勒斯、格特魯德・斯泰因的同志主題代表作等等。最近,森鷗外的女兒森茉莉的四本作品也正陸續出版,包括耽美文學代表作,描繪男性間情欲的《戀人們的森林》。諾獎得主巴爾加斯•略薩的《天堂在另外那個街角》也是放在他的小說系列中一起出版。
 
進入布克獎名單的女同作家薩拉·沃特斯的“維多利亞三部曲”和《守夜》,珍妮特·溫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寫在身體上》《激情》(據說她的自傳也買下版權),男同作家阿蘭•霍林赫斯特《美麗曲線》《陌生人的孩子》,還有愛爾蘭作家科爾姆·托賓《黑水燈塔船》,英國作家瑪麗·瑞瑙特的“亞歷山大三部曲”(本書翻譯也是同志),瑪德琳·米勒獲得橘子獎的《阿基裡斯之歌》,普利策獲獎作家安妮·普魯的《斷背山》,邁克爾·坎甯安的《時時刻刻》,文壇新星謝拉·科勒的《裂縫》等。都依託“文學獎”大旗得以出版。
 
不少發掘現代小眾冷門作家的書系也會進入一兩部同志內容。西班牙女作家埃斯特·圖斯蓋茲的《年年夏日那片海》是在“她世紀叢書”中出版的,伊莉莎白·喬利的《井》是在“當代澳大利亞小說譯叢”中出版的。
 
值得專門寫出一筆的是,隨著電影《卡羅爾》的熱播,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女同小說也迅速在2016年初出版。早在2012年,派特裡夏•海史密斯的雷普利五部曲就已經全部出齊。以三角出版社評選的“百部最佳同志小說”為尺規,大陸已經出版和待出版的作品就超過了三分之二。
 
現當代華語作家裡,只要這些作家在主流文學中佔有地位,大陸也會一攬子出版他們的作品,並且在其中加入同志主題代表作。白先勇的《孽子》,邱妙津的《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陳雪的《迷宮中的戀人》《蝴蝶》,朱天文的《荒人手記》,蔣勳的《欲愛書》《因為孤獨的緣故》、紀大偉的《膜》,邁克、林奕華的散文集都早有了簡體版。
 
大陸同志文學的出版狀態是,如果這個作家進入主流文壇,作品獲得主流文學獎項認定,或改編的影視劇非常知名,那麼就會很快引進他們的代表作,一般都是一兩個出版社買下全部版權(包括新作),持續出版。“同志文學名家”獲得出版認可的前提是成為“文學同志名家”。
 
這些書籍已經很豐富了,但是更多“同志”色彩重於“文學”色彩的名家,也就是說作品大多數關乎同志主題、又在主流文壇佔有地位的作家,可能就不易進入出版視野,比如艾德蒙•懷特,大陸出版過他無關同志的遊記,而沒有出他最具同志色彩的自傳和小說。大陸出版過林懷民寫雲門舞集的心得,但鮮少發掘他早期關涉同志的小說《蟬》。黃碧雲的書在大陸一本都沒有,更不用說《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了。董啟章的書早進入大陸,但是玩耍性別轉易遊戲的《雙身》就沒有引進。港臺更年輕的作家如郭強生、羅毓嘉、陳克華等,他們的作品筆力很足,關於同志的內容也占主導,因為名氣不夠等種種原因,就難以進入大陸出版社的視野。
 
關於大陸本土的同志作家,我知道的就是同志導演崔子恩出版的一系列小說,女同方面有來自網路熱帖的《友誼,或者前戲》《我的天使我的愛》。此外就是一些主流作家涉及到同志內容的出版了,現當代有比如王小波的《東宮西宮》,嚴歌苓的《白蛇》,陳丹燕《百合深淵》,王安憶、林白、陳染等作家的小說,八零、九零後的同志書寫更經常,也更隨性。
 
如果作者是同志名人,尤其在電影、時尚、藝術領域,他們的傳記/自傳/書信/日記也有一些已經出版。比如英國導演德雷克·賈曼的日記《現代自然》,義大利導演帕索裡尼的傳記《在天使手中》,保羅·莫内的《借來的時間》,諾獎得主派翠克·懷特的自傳《鏡中瑕疵》,女畫家弗裡達的傳記《弗裡達》,伊夫·聖·羅蘭情人皮埃爾·貝爾熱的書信集《給伊夫的信》。
 
還有一些小說裡微涉同志內容,比如有一個同志角色,或非主線的同性經歷,我認為它並不能算同志主題,因此不在此討論。
 
這些同志主題的書籍公開流轉,不會由官方開闢專題,若沒有相關瞭解,還是比較難找到線索的。在豆瓣上,網友建立相關豆列可以查詢。不過缺陷就是,這些豆列會將含有一點點同志內容的書籍都收錄進去,不專門區分“以同志為主”的書籍,容易混淆不清,分辨不明。
 
臺灣的同志文學出版就廣泛得多了,且不說那些已進入殿堂級的同志作家,臺灣本土的同志小說家、詩人、文學評論家,以及海外鮮為人知的同志小說,在臺灣都有出版空間,這方面僅舉出一端就可見其大。在臺灣,“同志”已經不是噱頭或秘密,而成為作家本身的一部分。
 
文學評論家紀大偉的小說《感官世界》《膜》,文論《正面與背影:臺灣同志文學簡史》《晚安巴比倫》,小說家郭強生的《夜行之子》《斷代》都是同志主題,詩人陳克華的詩歌和散文則曖昧綿密地寫出男體情欲。最近還將出版詩人羅毓嘉書寫與同志戀人日常的散文集《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更不必說陳雪和早餐人的臉書日記《人妻日記》了。
 
海外的LGBT暢銷書,可能因為作者的不出名而難以被發現,但它們改編的影視也是相當出彩。在挖掘這些小說方面,我喜歡臺灣出版社的迅速。知音人文化出版的派特裡夏•尼爾•華倫的《賽跑領先者》系列,三采文化出版的瑞典同志小說《戴上手套擦淚》三部曲,麥田的《丹麥女孩》等,都是小眾而優秀的LGBT小說。
 
二、同志研究、同志文化和同志生活書籍
 
在“豆瓣”網站中,如果輸入“同性戀”作為檢索關鍵字,就會發現大多都是港臺外版書籍,少部分是大陸學者或翻譯成簡體的同志學術研究書籍。最出名的還是王小波、李銀河夫婦合著的《同性戀亞文化》,這本書讓早期缺乏網路途徑的同志有了認識自我的管道。有一些學者也出版了同志研究的書籍,比如張北川的《同性愛》,方剛的《同性戀在中國》,周丹的《同性戀與法》,施曄的《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同性戀書寫研究》,劉達臨的《中國同性戀研究》,王森波的《同性婚姻法律問題研究》,熊金才的《同性結合法律認可研究》,楊潔的《酷兒理論與批評實踐》,甚至還有一套集合中國古代同志書寫的《斷袖文編 : 中國古代同性戀史料集成》。
 
關於同志社群,大陸出版有富曉星的《空間 文化 表演 : 東北A市男同性戀群體的人類學觀察》,魏偉的《公開 : 當代成都“同志”空間的形成和變遷》。
 
翻譯作品裡,有關於同志歷史的弗洛朗斯•塔馬涅的《歐洲同性戀史:柏林,倫敦,巴黎,1919-1939》,讓•勒比圖的《愛與黑暗 : “二戰”時期歐洲的同性戀者》,伊芙•科索夫斯基•賽吉維克的《男人之間》,裘蒂斯·巴特勒的《性別麻煩》。在同志文化方面,比如同志人群的傳記/自傳、同志藝術與美學等,大陸出版過凱特•伯恩斯坦的跨性別自傳《性別是條毛毛蟲》,吉野賢治的《掩飾:同性戀的雙重生活及其他》,邊靜的《膠片密語 : 華語電影中的同性戀話語》,以及同志影人范坡坡的電影研究。
 
可以粗略發現,大陸本土學人的同志研究主要集中在醫學、法律、社會學,偶有文學領域,研究同志人群的存在、構成與權益。同志文化這方面,大陸出版的多是翻譯作品,並且數量有限。而且,大陸也不會出版關於同志運動的指導書籍,呼籲兩性平等女權的活動分子尚且被關押,這方面的保障顯得尤其薄弱。
 
港臺版同志書籍早已經遍及諸多領域,比如同志身體美學(攝影、電影、繪畫、歌舞)、同志人群的傳記/自傳、同志運動的歷史等等,這方面的書籍不勝枚舉。
 
觀察一個社會對同志的態度,不僅在於這個社會是否去研究他們的“存在”,還要看這個社會是否關心他們的“生活”。在這方面,我個人認為同志群體在大陸,還是一個籠統的研究物件,對於他們生活最基本的位面需求,還沒有這方面的書籍。
 
在同志自助與生活書籍方面,臺灣同志出版社會針對較為小眾的同志人群出版專門的書籍,出版的多元化就給予更多同志人群用書籍發聲的機會。如同志小說、同志漫畫、自我認同、同志出櫃、同志親子、同志遊記、老年同志,各個方面都能夠涉及。不僅是男/女同志作為一個整體,這其中還區分出單身、伴侶、親子、老年、教徒等眾多位面,以及LGBT的每一個領域。同志出版早已不僅僅是同志生活,而涉及到婚姻平權、同運發聲等追求政治議題、權利尋求的方面。
 
大眾的時報文化出版過張娟芬的《愛的自由式》《姐妹戲牆》,基本書坊出版了不少同志親子的書籍,如《天佑鮑比》《我的兩個媽》,同志旅遊書籍如《男X男自由行》《同遊特拉維夫》等,專注女性主題的女書坊也有同志生活指南,如《蕾絲新生活寶典》,《去公司上班 : 新公園男同志的情欲空間》,集合出版社則出版了《集娃娃: 一群好友兩個媽!》。老年同志這一塊,也有《男男正傳:香港年長男同志口述史》《彩虹熟年巴士:12位老年同志的青春記憶》這些書籍。耽美小說也有映象文化、紅豆文化、倍樂、威向等。
 
木馬文化出版的《拉把手,在一起》,講述了34位女同志的故事,她們不僅有戀人,還有母女,姐妹等關係,尤其讓人看到臺灣中老年女同志的生活。是臺灣第一本以影像記錄臺灣女同志的生命故事,涉及不同時代、職業、族群。金曄路的《上海拉拉》書寫上海拉拉的田野調查,獲得過美國著名LGBT圖書獎“浪達獎”的“LGBT研究”決選名單。
 
當大陸還在網路上探索同志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學會理解與接納時,臺灣的同志出版生態就已經蔚為大觀,將觸角延伸到同志伴侶與孩子的關係了。在我的閱讀經驗裡,同志書籍在臺灣已經形成了分層區塊的良性生態模式,出名的同志作家、散文家、學者,多在較大型的綜合出版社如麥田、時報、九歌出版,同志出版社則會針對同志人群出版專一主題的書籍,尤其關注同志自身的自我認同、出櫃、親子、伴侶關係,乃至更私密的性技巧、情色審美、旅遊等生活類圖書,可以說全面指導同志生活的各方各面,無論多麼小眾的題材,都會有出版社關注。
 
在這方面,大陸的同志出版無疑少得多,如果說前述的同志研究還能因為學者的身份獲得“社科學術基金”資助,同志自助書籍,就缺少了這方面保證,如果缺乏市場認同,出版就更加不易。在我的閱讀經驗裡,只有老藕的《我的那些同志孩兒》,李銀河寫給同志網友的筆談錄《關於情感的對話》涉及到同志自助關係。
 
三、同志純愛/情色移居網路
 
因為大陸出版題材的限制,主要描寫同志純愛的小說以及較為露骨的同志情色書籍(包括小說、旅行、自傳等)不能被正規出版商出版,所以它們就以網路載體出現為耽美與百合小說,有些甚至相當“高H”( 是網路用語,“H”是日語Hentai的意思。指高度色情),露骨地描繪同性情欲。這方面的論壇很多,在我的閱讀經驗裡,搜狐的同志情深、天涯的一路同行(1999年),都是比較早期的同志論壇,它們給同志人群提供了書寫故事、互助交友、性情討論的平臺。許多影視動漫的同人論壇都會有專門的分區,讓觀者自由發揮他們的想像。
 
當然現在同志交友app(如男同的blued,女同的the L、les do)、同志網站和同志主題微博微信的興起,在論壇之外開闢了更多管道。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大陸有一部網劇《上癮》獲得了很熱門的關注度,兩個主演也順理成章成為新晉小鮮肉,這部網劇改編自該劇改編自柴雞蛋同志小說《你丫上癮了》,播出24小時內,1000萬的點擊量刷新了網劇首日最高點擊量。可謂是以同志為主題的小說走向大眾影視的一個新進步。當然,小說中較為大尺度的內容沒有具體展現,更多體現在青春校園的純愛題材。該劇在沒有播完的情況下,被廣電總局勒令在中國大陸下架。隨後廣電頒出《電視劇內容製作通則》規定電視內容不得出現同性戀、婚外情、未成年早戀等。雖然這部網劇被迫下架,但從它在網路引發的影響,比如在新浪微博和天涯論壇,這部網劇的口碑和品質是很讓人稱道的。
 
在這方面,臺灣的出版管道很暢通,只要標注出“限”,讀者就心知肚明是何等尺度的內容。比如北極之光的一系列女同小說等。
 
大陸的同志出版之路漫漫,書籍和影視的合作已初露曙光。對於同志人群而言,或許書籍已經不是他們獲得自我認同的首要途徑,但圖書的出版,影視的表現,無疑代表了主流社會對同志群體的態度,也是同志人群面向大眾發聲的管道。關注大陸的同志出版,看到它從暗夜行路到漸漸明晰,同志仍需努力,而心中希望不滅。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李涵/ 書評人(大陸)
李涵,西安人,自由書評人,浙江大學中文系畢業,在微博還擁有“鹿鳴之什”這個身份。
業餘讀者,喜讀雜書,並愛胡思亂寫,認為書籍是打開通往無限個世界的鑰匙,對每一本這樣的書都懷抱興趣。
書評散見於《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晶報》、《經濟觀察報》、《中華讀書報》、《文藝報》、《都市週報》等。
個人評論主頁:https://www.douban.com/people/lmzslh/reviews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