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6,407
2016
05
月號論壇主題
蔡英文520就職,您希望她說什麼?做什麼?
肯亞案引爆兩岸關係的脆弱與矛盾
林健煉/資深媒體人(台灣)
  2年前肯亞意外破獲的「兩岸夥謀詐騙案」,突於台灣新舊總統即將交接月餘前收網,一大票中、台涉案者被浩浩蕩蕩遠從非洲押赴北京偵審,引起軒然大波,中、台為爭搶嫌犯鬥嘴鬩牆之醜象,一時也成為國際冷笑話;隨後兩岸詐騙集團在其它國被逮事件接連爆發,暴露中國偵防經驗的不足、台灣司法品質的拙劣和審理邏輯的錯亂,以及兩岸跨國詐騙的高度嚴重性。
 
由於時機點敏感,台灣咸信肯亞案羼有政治水分及針對性,中國方面則高調訴諸受害者立場及痛斥台灣姑息養奸,博得眾民叫好;國際觀察家卻判讀相當程度係藉故順水推舟,趁機轉移近來中國內部的諸多矛盾。
 
早年肆虐台灣的詐騙集團,隨著經濟情勢近年改赴大陸深耕,形成經驗豐富的台灣首謀勾結「市場龐大」的中國主犯,以遍佈六大洲29國基地之滾動式機房,聯手詐騙中國各界,年「營收」上百億,全球布局遠勝鴻海集團規模的奇特現象;由於台灣與大陸不少曾被騷擾甚或受害,是以兩岸率皆對詐騙集團極端痛恨。
 
肯亞案糾葛的是,為害的主從及苦主兩岸都有,作業地點卻在非洲,中、肯有邦交,台、肯則無,惟兩岸與肯國皆無引渡協定,且肯亞又無詐欺罪,為配合中方抓人乃判無罪,不料一夥嫌犯全被押赴北京。
 
兩岸分治至今67年,基於實際需要與不對抗之務實原則,多年來雙方在充分默契、接觸、協商、談判及交流下,建立不少良性的遊戲規則,對於雙方互動及經濟發展,作出不少貢獻;特別是維安方面,李登輝時代兩岸紅十字會曾於1990年簽訂「金門協議」,作為兩岸遣返偷渡及刑事犯的依據,開啟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的里程碑;1996年前警政署長盧毓鈞進而率團赴大陸參訪,奠基兩岸警政交流的濫觴。
 
阿扁上任後,2001年12月盧毓鈞再率刑事局代表赴中國協商,達成通緝犯、刑事犯不限海運和可擴及第三地遣返之「澳ˇ門模式」共識;2005年刑事局與大陸公安部又在澳門研商建立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聯繫窗口,2008年雙方並敲定優先打擊跨境電信詐欺犯罪為首要目標。
 
打擊跨境電信詐欺,兩岸應善用優劣勢合作

「金門協議」後台灣曾提出「司法互助協議」主張,中國未置可否,直至近年兩岸詐騙猖獗,雙方歷經19年磨合方於2009年簽署「司法互助協議」,對兩岸夥謀不法之處理原則是協同偵辦,各自審理執刑,以合作取代對抗或競爭,化解諸多無謂紛擾。
 
因而這次肯亞案台籍疑涉人被強行押赴中國處理,台灣朝野怒指對岸違反司法程序、外交慣例、國際私法與「兩岸共打及司法互助協議」之約定與默契,顯違政治誠信,亦不符合國際文明;國台辦則一再指責台灣罔顧受害人權益,突兀的是,對於立法院聲明使用「中國當局」一詞,國台辦抨擊這是明顯在搞「一邊一國」,意圖破壞兩岸現狀,製造兩岸對立;正應驗台諺「相罵無好話」之說。
 
在打擊跨境電信詐欺方面,台灣的強項是偵辦經驗豐富,詐騙組織背景情資掌控也具地利之變,如兩岸共打機制建立以來,台灣警方即自海外帶回6千餘名詐嫌受審;中國的優勢是駐外使館遍佈全球,涉外處理與取證較便捷;至於懲治部份,台灣對人權的維護,反讓詐騙集團有串聯不肖官民操弄司法的空間,特別是馬政府這5年來的行政怠惰與司法散漫,導致台灣跨境詐騙輸出猖獗國際,無端釀成台灣之恥。
 
兩岸查辦跨境電信詐欺,重點步驟計有:1).先期防範,包括情資蒐集與交換 2).協同偵辦 3).追查犯罪所得資金流向 4).各自審理執刑;這次中國因不滿台灣司法輕縱,為急於表功而搶押嫌犯,反讓最重要的一環~兩岸共同追查犯得資金流向斷線,這對根治詐騙及減少受害者損失,顯係一大失策。
 
肯亞案因涉及管轄權競合,兩岸各有強詞,亦互有理虧;其實中國若能提供卷證,先與台灣交換情資,進而全面瞭解現今兩岸詐騙組織跨國散佈詳情,依先前協定共商聯合偵辦、各自審理執刑事宜,並取得台灣依法或立即修法朝「罪刑合度」之量刑的司法默契後,雙方再一舉共同宣佈總結偵破多國詐騙情節,後續且攜手深入追查詐得資金流向,非但可圓滿收場並獲得兩岸人民肯定,亦可贏得國際敬重,同時對打擊跨境電信詐欺產生震懾性的嚇阻作用。

肯亞案事發之後續應對,台灣法務部舉措極度無知無能與軟弱;至於中國官媒要台灣「給自己留點臉」之叫板嘲諷,則暴露其之幼稚,台灣網民的回應是:要留臉的應該是包庇詐騙台灣數以千億之數百經濟罪犯而拒不遣返的中國大陸吧?
 
認知中華民國存在事實,方有助兩岸新未來

 
共打犯罪及審判執刑,一旦被政治跨越,即貶損司法公信、社會正義與協約誠信;然而,在彷如「被獨立妄想症」氛圍下,一切講究政治正確,凡事不滲入政治水份,似乎很難;尤其民進黨又重新執政,中共除了在設定框架的「九二共識」繞口令外,還想不出或無意思考跟台灣新民意及新政府良性互動的更好對策。
 
沒有達成共識的九二會談,硬要說成「九二共識」,若真能有助兩岸和平及互惠雙贏,也不失一帖良藥;問題是中華民國肇建時沒有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也沒有台灣,基於兩岸和平,接受中華民國已是台灣的最大公約數,不幸中共卻鐵板一塊,非但不承認「一中各表」,還強行壟斷「一中原則」,若任何中共領導人換成是台灣的元首,會無條件接受嗎?尤其台灣總統是依中華民國體制一票票產生,如果放棄主權讓中華民國消失,下場可想而知,也必將牽動亞太各國的憂懼,甚或引爆南海成為血海。
 
再說,中華民國誕生時,中共尚未建黨,其建國後遵行的是蘇聯的馬列共產主義,而非三民主義,要論中國,中華民國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更中國;蔡英文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為架構的「維持現狀」說,除非她總統就職演說意外宣佈「台灣獨立」,否則不就是在維持台海及南海的國際現狀,以及確保兩岸「一中分治」的現狀。
 
無論國際外交或兩岸情勢,不可能永遠敵對或永遠親融,必有起伏或盤整之波段,蔡英文當選總統後有關兩岸事務,諸多言行皆隱約釋出善意,中共卻視而不見,繼續強打「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肯亞案因而被解讀有針對性,不令人意外。
 
弔詭的是,現今總統尚是馬英九在位,而去年(2015)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才剛把馬英九臨時通知前往新加坡進行「馬習會」,顯然這個歷史性會晤並無助兩岸關係的良性突破。進一步審視,從去年初中共片面劃設台海中線的M503航線、年中發行卡式台胞證、減縮陸客來台旅遊客數及虱目魚契約採購、與甘比亞建交,以及亞投行得委由中國財政部代申請加入之種種事件觀之,肯亞案僅是中共有節奏步步進逼台灣的一環,既非單一事件,也非突發意外。
 
兩岸關係的生變,固然受習近平對外擴張以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影響,但最大因素還是這幾年來馬總統在兩岸政策與態度上的曖昧、躁進,誤導中共對台政策作出錯誤的期待與判斷。
 
傳統華人社會,凡事欲圓融皆得情理法、法理情兼顧,講究以藝術手腕解決;尤其兩岸事務高度敏感,若過度執着政治與法理,賭氣衝動很爽快,但傷害雙方人民情感卻化解不易,徒讓情勢複雜化而已!
 
解鈴人還在繫鈴人,唯有中共放空思維以同理心認知中華民國存在事實,接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修正霸權式的「一中原則」,停止打壓限縮台灣國際空間的舉措,否則台灣不斷試圖掙脫國際封鎖下,兩岸未來前景不樂觀,或將停滯於「冷和平,弱發展」局面;這對政治、經濟、外交與軍事等內外矛盾日益突出的中國來說,徒增變數。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健煉/資深媒體人(台灣)
台灣大學法學院商研所企經班結業(企業經理班~EMBA前身)。
曾任:21世紀出版社總編輯、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台灣電視台監察人、東森電視台董事、民眾日報發行人、東森媒體集團副秘書長、新新聞周刊社長兼總編輯。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