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4,362
2016
05
月號論壇主題
蔡英文520就職,您希望她說什麼?做什麼?
鞏固經營南海的政策抉擇
劉復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

近年間南海情勢快速變化,相關各國均採取不同程度的積極動作因應,使得緊張情勢益趨升高。越南和菲律賓強化與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合作,菲國也提出國際仲裁案挑戰中國大陸在南海主張權益的合法性;中國大陸為迎頭趕上掌控島礁不足的現實窘境,自2014年起在南沙群島七個礁盤上進行填礁造島的大型工程。而相對之下,我國的因應作為除了建設太平島碼頭工程外,在區域間總是顯得步調太慢、太消極,立場主張太弱。嚴重的是,長年外交孤立已經讓國人不知道我國應該爭取什麼?哪些應有的權利應該堅持的?自己國家的總統為保衛主權大聲疾呼,竟也有不少不明就裡、沒有國際常識的政治人物痛批馬總統作秀等不恰當言語。
 
我國消極被動的結果,一般百姓不甚理解南海問題的複雜性,更因政府對待南海情勢總是想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或是老想以拉高國際道德性主張和平方式,不意在你爭我奪的國際政治現實下,結果就是導致台灣完全在南海風雲中,逐漸消失應有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南海仲裁案具高度複雜性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在黃岩島失利之後,向中國大陸提出邀請參加南海問題仲裁的外交聲明,稍後大陸正式拒絕參加仲裁。菲律賓乃以缺席方式提交仲裁,組成仲裁庭。目前在因應南海複雜的情勢中,面臨仲裁案所發酵出的國際政治運作,形成中美兩大強國間的相互鬥法,是影響周邊國家政策動向最深的一股催促力道。台灣涉入南海,不僅需要面對東協國家,卻更要面對中美雙方糾結的利益矛盾所產生的牽扯拉力。而對內,由於問題的本身牽涉太過複雜與專業性,兼具有國際法、海洋法、外交、安全戰略、區域政治、大國政治等等的因素在內。國內除了少數專家深入研究了解情勢險惡之外,政府部門無法迅速掌握動態變化而隨時提出因應方案,一般人更難窺得其中的戰略深意與影響所在。因此議論南海問題,多流於浮面和泛政治化。表面上是美國協助菲律賓對中國大陸進行的法理鬥爭,儘管實際仲裁效果是提供爭端當事雙方有法理的依據,以解決爭端,不過,特別是大陸拒絕參加仲裁過程,並不具有約束力。但卻牽動周邊所有南海聲索國的利益,也實際是中美競逐戰略優勢的抗衡,南海周邊戰略均勢的再重組。
 
對我國而言,南海問題更牽動兩岸關係最敏感的神經,也連動到國內政治立場主張差異的觀點論辯。菲國在提訴仲裁案中列出15個項目,申請仲裁庭進行仲裁其合法性,這15個項目可以概分成三大範圍:中國大陸傳統主張的「九段線」合法性、大陸在「九段線」範圍內的執法行為合法性、大陸在「九段線」內的天然資源開發利用之合法性。為了方便在訴訟中進行策略運用,菲律賓在後來提出的正式訴狀中,主張南沙群島中最大島:太平島,不具有「島」的地位,只應有「岩礁」地位。可以顯現菲律賓在美國律師團建議下,主張拋出太平島等島都不具備擁有200浬專屬經濟區/大陸礁層的島嶼權益,這是意圖用此強化菲國主張延伸專屬經濟區範圍,可涵蓋南沙群島大多數水域,並用為否定大陸九段線主張的策略運用。
 
南海仲裁案的政治本質
 

整體而言,雖然菲律賓在提出仲裁時強調本案不涉及任一方的主權權利和海域劃界問題,只是關於中國大陸在南海主張的合法性問題,既然中國大陸拒絕參與本仲裁案,使得仲裁案缺乏最起碼的成案合理條件,而進行片面仲裁。各界雖然看不到菲律賓在本案上的訴訟真正要求,卻理解真正目的是要透過國際法理機制挑戰大陸的主張不合法,菲律賓聚焦在政治意圖和動作上的操作痕跡相當明顯,美菲兩國的動作連連便是明證。
 
因為自仲裁案提出迄今,南海問題更加緊張而毫無疏緩的現象。雖然國際社會訂有相關規範,相關國家面對爭端無法透過雙方協商解決時,可以經由雙方協議同意提交國際機構協助仲裁,裁決出個是非道理。不過,本案因有美國背後操控,並伴隨著中美軍事和外交對抗的升溫,美國國防部在2016年3月18日向國會提出東南亞海事能量建構倡議,深化運用外交和國防介入南海,更凸顯美國積極爭取南海戰略優勢的動作。因此,截至目前為止,各界專家都抱持悲觀的態度,認為此仲裁案無法帶來和平,反而更在政治運作下,激化中菲之間和中美之間的矛盾性,區域內國家紛紛面臨選邊站的窘境,連帶使得南海緊張情勢更緊繃。
本仲裁案以法理之名而進行,卻投射到主權歸屬爭端上的意涵,只會催化相關聲索國的緊張與深化鞏固南海權益動作。既然南海主權爭端是政治性問題,唯有期盼透過政治協商方式解決。
 
仲裁案同樣衝擊台灣

 
本案雖是中菲之間的問題,但到底會如何影響我國的權益?國內的許多評論迄今也謬誤百出,有以國內政治鬥爭為主的論述,欠缺國際常識;另有一些意見刻意主張與大陸切割,置身於事外的說法,多從排斥兩岸關係連結著眼,殊不知兩岸的關聯性此刻看得更加清楚。由於仲裁案的主體是針對九段線的合法性而來,而我國長久以來主張的南海「十一段線」就是九段線的基礎,如果九段線主張被仲裁庭裁定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則將會對我國南海政策立場產生重大衝擊,動搖堅持南海主權的努力。立即的效應就是傳統的「十一段線」主張會受到極大的壓力,但是太平島的地位如果經此仲裁案確認後,就可進一步考量劃訂領海基線和專屬經濟區,也免不掉需要與菲國進行外交談判。但是大前提是兩岸之間需要先有默契才可能展開對外談判。
 
除了仲裁案本身的法理衝擊之外,美國的態度和政策是我國政府決策上最大的制約因素。美國在仲裁案進行期間,不斷放話要求我政府闡明十一段線的原由,並催促我方公開南海相關歷史文件和檔案資料;甚至有個別美籍人士公開主張台灣應該放棄九段線,回歸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範,與中國大陸清楚切割。面臨這些內外在的政策壓力,政府往往就是從台美關係單項中去尋找迴旋空間;卻因此錯失以更廣泛國家安全層次的視野,未能釐清我國對外關係、兩岸關係和軍事安全交疊的國家利益重要性。對於我國在南海的主張、以及所擁有的歷史檔案文件,政府迄未把握住時機,善用檔案文件闡述有利於爭取更大國家利益的作為。仲裁案其實也挑動台灣內部對於固有疆域的認知,也碰觸到兩岸分立共存的現實面,中華民國的存在以及在區域中應扮演的角色,都在仲裁案過程中,必須接受檢驗。
 
南海政策的上策
 
目前最令人擔憂的是民進黨和新政府團隊對於南海問題的關注一向不足,對於其中複雜程度了解相當有限,無法兼顧外交關係、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的交疊。在少數的民進黨人士南海政策論述中,除了模糊以外,卻都帶有強烈的政黨意識形態,而觀點嚴重偏頗,對於實際的狀況掌握不足,且對於實況變遷有不少錯誤的解讀。因此,台灣在中美戰略對峙下的南海複雜詭譎情勢中,要如何選擇對於國家利益最有力的政策途徑?就需要仰賴專業、有能力、有經驗的人士,協助政府綜觀全局,掌握中國大陸的作法、顧及兩岸關係、又能平衡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才是台灣上策之選。具體內涵包括有:
 
  • 台灣對南海問題的政策利基,取決於建立穩定的兩岸關係。南海主權是兩岸重大利益的交集,不必迴避也不需要刻意否定,我國南海立場的鬆動將不僅是台灣在南海的退卻,更是兩岸關係的倒退。面對目前兩岸在政治上的歧異立場,穩固兩岸關係,可以強化新政府在南海的政策主張,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基礎,堅持維護南海固有疆域包括傳統的「十一段線」主張,不變動南海政策立場。這該是維持兩岸關係穩定之道,最有利於國家利益。
  • 針對仲裁庭即將公布的最後裁決,新政府應選擇延續馬政府的政策主張:不承認、不接受影響我國利益的裁決結果,保留我國在南海的政策彈性空間,會是最佳政策選擇。既不動搖基本立場,也不會衝擊兩岸關係的穩定性,同時也兼顧到美國的政策方向。當然政策上另外的選項就是民進黨之前的表態,只提到遵守相關國際法規範,以及維護太平島暨相關島礁之主權,不提「十一段線」之主張,這將會使台灣喪失主張歷史性權利的法理基礎,而脫離長久以來兩岸共同的政策交集點,將不利於兩岸關係,也會使台灣在南海的影響力被進一步稀釋掉。
  • 台灣在南海爭端中,主張遵守國際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南海相關協議規範的同時,還要強調中華民國歷史性的主權權益主張。堅持我國固有主張的立場,可以鞏固我國在南海問題對外的政策基礎,同時也能統合國內政策上的分歧。在政策上的表述,應更具有彈性的指出不排除與任一方就南海問題進行合作。
  • 不論仲裁案的裁決如何,唯有繼續加強經營我國在南海島礁的實力,才是爭取國家利益的重要里程碑。為維護國家主權以及台灣在區域中的角色,決不應自棄長城,動搖自己立場衝擊兩岸關係。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劉復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
劉復國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暨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博士英語學程(IDAS)教授、並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以及「戰略安全研析」月刊主編和Strategic Vision英文雙月刊主編。

劉教授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研究所所長、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國防部國防報告書與四年期國防總檢諮詢顧問、並曾擔任澳門大學政府既公共行政系客座教授、中國南海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訪問學者、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

劉教授參與亞太區域安全第二軌道外交並與區域相關國家智庫建立密切網絡,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亞太安全、美國亞洲政策、亞洲區域主義、兩岸和平發展進程、南海問題、台灣安全與外交政策。劉教授獲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