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47,977
2016
06
月號論壇主題
談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與未來挑戰
蔡英文,另一位缺乏文化視野的總統?
郭力昕/政大傳播學院副教授(台灣)
蔡英文總統在五二〇就職演說裡,展現她將是一位誠懇務實、面面俱到地進行結構性改變、「解決問題」的新總統。她提到經濟轉型、環境責任、社會安全(特別是年金與長照)、轉型正義、司法改革、區域和平、兩岸關係、甚至國際參與等諸多面向的想法或作法,確實像是一位想要解決問題的務實領導人,因為這些議題基本上都是台灣社會正在面臨與需要處理的急迫工作。
 
然而,一位期許自己能帶領新政府進行改革的領導者,若只能將視線放在解決各種眼前急迫問題的層次上,沒有其他更具歷史眼光與前瞻視野的規劃或想像,還是難以預見這個國家未來能有超越性的進步。蔡英文的演說裡,有四件事情隻字不提(或只有一句描述、無任何政策宣示):農業、核電、教育(只說了一句「我們僵化的教育制度,已經逐漸與社會脈動脫節」),和文化。農業是任何一個社會安身立命的基礎;核電政策決定了政府對經濟、環境與社會安全,究竟持有怎樣的態度;教育和文化,則是台灣未來國力的決定性因素。只顧著向人民保證要解決眼前問題的蔡總統,缺乏這些視野或問題意識的高度,則第三度政黨輪替、且可以完全執政的新政府,有多少可以期待之處,令人懷疑。此文只就蔡英文缺乏任何文化政策宣示或想法這件事,提出一些討論。
 
新任文化部長鄭麗君在就任後召開的施政說明會裡,對未來施政規劃提出了五項主軸,其實有著許多在方向或理念上相對進步的具體作法。例如,鄭麗君宣示文化部將在一年內制訂文化基本法,建立文化施政跨部會協調機制。又如,她將設置「國民記憶庫」,統籌地方文史研究、傳統文化資產保存,鼓勵民眾書寫日常生活與歷史記憶等等。再如,她重視在地知識與學習網絡,計畫通過各種地方組織與產業,鼓勵青年留鄉與回鄉;同時以「青文化萌芽計畫」、「文化科技施政計畫」等機制,促進台灣與對岸及國際的文化交流,進而創造「國際合作在地化」與「在地文化國際化」的結果。
 
此外,鄭麗君也提出「以提昇文化內涵來提振文化經濟」作為文化部的一項施政主軸。她的作法包括:建立跨部會文化經濟平台、每年提出文化經濟的發展策略;與地方政府合作拓展國片院線、擴大國片通路;加速電影中心與片庫興建,推動人才培育與提升產製質量的影視基地,以及強化公廣集團的角色,等等。在這些具體的方向與作法上,鄭部長至少在以文化建設提振文化經濟的投資,該放在哪些刀口上,抓對了方向,值得肯定。但是,所有這些鄭部長提出的良善施政方向或提法,其中許多政策要落實起來,可預期將會碰到相當的阻礙與困難,甚至恐怕完全不可能。何以如此悲觀?因為落實之難,正在於鄭麗君的老闆蔡總統與林全院長,恐怕並不認為這些文化政策是重要或優先的工作,因為這些與他們既有的價值系統相衝突,而他們恐怕根底地不具備文化視野。
 
鄭麗君的文化部要落實其施政理念,有些計畫也許可以從既有的預算中調整重點,有些則必須要中央政府編列更多經費到文化部年度預算裡,才能成事。例如,電影中心、片庫、影視基地軟硬體的興建,與人才培育的投資,都需要相當規模的經費;另外,公廣集團角色的強化,是非常重要的國家建設與基礎投資,但目前九億台幣的年度預算,對比英日每年兩千億的投資,極其可憐、荒唐,需要大幅度擴編。這些經費,在政府不斷喊窮的今日,能期待聽起來仍只知道「拼經濟」的蔡-林政府,會調整中央總預算的分配比重,挪出更多的錢給一向被藍綠執政團隊晾在角落的文化部這個弱勢部會?
 
中原大學副校長李英明在〈三問馬克思烙印的文化部長〉(聯合報,2016.5.30.)這篇投書裡指出,除統獨與兩岸政策的表面差異外,國、民兩黨的執政團隊,都是只管如何把經濟搞好,亦即皆是維護著資本家利益、將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管理和服務做好的兩個右翼政權。因此,一位有著哲學訓練背景、還帶有左派思想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如何在這樣的掌權者與政府結構之下,能夠有效地將她的施政理念,展現為具有真正之主體創造性,與思想性、批判性的文化實踐,而不是終究落入生產消費性文化產品的意義裡,是令人好奇也需要觀察的。
 
我並非想在施政之初就懷疑鄭部長令人讚賞的企圖與決心,而是她的老闆們難以讓人期待。蔡英文、林全這個世代的知識菁英,在知識養成的過程中,並沒有多少機會建立對文化的認識與視野;他們恐怕多半只能認為文化就是柏林愛樂、雲門舞集或兩廳院。他們認定的國力展現,是表現在經貿、政治、外交和軍事上;文化的高度與集體創造力作為國家的硬實力,尚不在這個世代政治人物的認識、思維與價值系統裡。
 
因此,我很難想像即使鄭麗君說服了中央政府成立起跨部會文化經濟平台與協調機制,不只是個空殼,而是能夠使經濟部、國發會等這些強勢部會「讓利」,給文化部更大的施政揮灑空間。我更不敢想像,蔡英文總統能責成林全院長,將長期以來莫名其妙的國防預算比例,挪出一個零頭移給文化部,讓台灣的公共媒體系統能有十倍、數十倍於目前的營運規模,以積極有效的培植各種文化創作與產業人才,讓台灣的文化成績能與韓日或歐美分庭抗禮,而不是在目前這種搞笑的、雜貨店式的「文創產業」模式。
 
我無法想像,當鄭麗君部長希望鼓勵雲林的知識青年留鄉或返鄉建設在地文化與社區時,以拼經濟為職志的蔡總統與林院長,會真正願意放棄麥寮六輕這個製造嚴重環境污染、間接導致地層下陷的這個「鬼島」上的石化產業,重新投資地方文化建設工程,讓希望返鄉建設的青年不至於被那使居民高比例罹癌的各種工產業污染,而裹足不歸。
 
我們能期待蔡總統解決她在文化視野上的問題嗎?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郭力昕/政大傳播學院副教授(台灣)
影像文化評論者,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媒體與傳播系博士,現任政大傳播學院副教授。曾任年度新聞攝影獎、紀錄片競賽、華語電影「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各類評審委員,並自2003年起擔任「台北電影節」諮詢委員迄今。著作包括《電視批評與媒體觀察》、《新頻道:電視、傳播、大眾文化》、《書寫攝影:相片的文本與文化》、《再寫攝影》等。近年的評論與研究工作,集中於攝影和紀錄片的文化研究。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