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4,726
2016
07
月號論壇主題
從日劇、韓劇、大陸劇,看兩岸四地文化發展
在成功中尋求突破 — 探討韓劇市場不敗之迷
鐘樂偉/韓國專家、大學講師 (香港)
曾幾何時,當我們仍然停留在每天下班後,抱著歸心似箭地趕回家中,追看電視播放著叫我們目不轉睛電視劇的日子,那些在電視上播放著的劇集,不是叫《大時代》、《壹號皇庭》、《同一屋簷下》、《還珠格格》、《戀愛世紀》,就是叫《包青天》、《流星花園》與《惡作劇之吻》。那個時代,廣為亞洲人追看的電視劇集,大多是來自台灣、香港與日本市場的製作。別的劇集,根本沒有具備同等條件,打破這三強鼎立的既定局面。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當電視台播放的劇集,再不是我們曾經熟悉的港劇、台劇與日劇的時候,取而代之,是那些於二十多年前一直未被這三地人民看得上眼的韓國電視劇,而且不單只是電視台的選擇改變,連大眾趕回家中追看電視劇的日子也成為歷史,今天民眾習慣拿著智能電話或屏板電腦,透過互聯網或應用程式,在乘車的路上追看昨晚播出的韓劇。究竟韓劇是如何乘著電視業的轉形潮,並透過不斷改進的製作方針,來建立今天韓劇的不敗神話?
 
開放、競爭與不斷嘗試
 
80年代的韓國,政治上仍在獨裁管治,創意的自由被壓抑,電視台每天都只是因循守舊地製作著沉悶的劇集。但是,踏入90年代以後,伴隨著民主政府而來的,除了是一個民選的總統與國會,更重要的是一個更開放的電視文化。引入競爭是韓國媒體解放的第一政策。1991年,政府通過了新的「廣播條例」,奠定了建立具競爭環境的新電視台政策藍本。首間私營電視台SBS也隨之成立。SBS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舊勢力的固有市場平衡,一來廣告收入競爭轉為受自由市場影響,二來作為以市場導向為立足點的SBS,收視率成了它們力爭上游的原動力。
 
因而,90年代開始,韓國電視劇集的製作便步向市場化開放,劇本、選角與拍攝更需要提高質量,以應付市場需要。後來,韓國政府便透過立法,多次再引入新類形的市場競爭者,如1995年的有線電視頻道、2002年的衛星電視台、2012年批准了大財團與報刊開啟有線電視頻道,都是令電視業變得更百花齊放。以競爭來帶動進步,為了確保收視,每一條製作劇集的頻道,都需要為此而傾盡全力製造更高質素的劇集,這就是韓國政府一貫以來的電視視野
 
開放與引入競爭以後,韓國國內各大小電視頻道,便因應轉變的營商環境而極力求生。對電視台而言,5000萬人口的韓國市場,根本難以容納超過8至10條有力製作電視劇的頻道。為了擴充市場,讓製作的劇集出口至海外,尋求新的市場資金,其實是韓劇轉型求生的原因。90年代中後期起,正當韓劇製作數目日益上升之際,把一眾主流的「催淚劇」如《藍色生死戀》與《冬日戀歌》等出口至日本,是電視台嘗試突破韓劇地域界限的小試牛刀。獲得空前成功後,韓國的電視台又再突破舊有模式,嘗試以「歷史宮廷劇」打進一直未被開發的中港台等市場。當中,MBC的《大長今》更打破了多國國內的最高收視紀錄。自始以後,韓劇作為韓流中堅的地位,便陸續成為壟斷亞洲電視劇市場的力量。後來,偶像劇、校園劇、歷史穿越劇、醫護人員劇、精神病人劇與復仇劇等等,都是印證著韓劇的生命力,在不斷的挑戰中找出新的嘗試與突破空間,比其他亞洲電視劇市場更積極地尋求改進,一步一步地佔據了亞洲的電視業市場。
 
建立並複製成功方程度
 
在國內外無止境的市場競爭驅使下,韓劇製作在過去數年間,不斷為了鞏固其市場佔有率,除了在題材上推陳出新,更重要的一步,是在建立一套韓劇製作的成功方程式,讓劇集的生存得以延續下去。
 
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想必是韓劇形造出來的與時代緊貼的節奏感。一直以來,韓劇製作都是以「邊拍邊播」的模式來處理,亦即劇集製作會與觀眾的反應同步進行並給予劇本修改的空間。此舉,除了增加劇集的懸疑性,還可以強化劇集與現實環境的互動與同步感,這都是一般喜歡韓劇的劇迷,最欣賞韓劇能夠維持這種實時壓迫效果的原因。
 
把製作質素提高至電影水平,亦是近年普遍韓劇能夠穩定地表現出的一種成功風格。自2000年以後,韓國三大電視台 (KBS、MBC與SBS) 便開始把本來自具廠房拍攝的劇集,大舉以外判制把製作電視劇集的部份全都外判給獨立製作公司。時至今天,韓劇裡近9成多的劇集都是外判製作。這些獨立製作公司,大多的製作人材都是出身自電影工作背景,因此,他們便銳意改進韓劇的拍攝效果,引入大量昔日只用於電影製作的CG電腦特技效果,可以把以往因技術問題而放棄的好故事,現在以突破昔日框框的方式來處理,大大提高了劇集水平。
 
當然,政府放寬了「置入式廣告」法規,容許更多的廣告商以此方式投資贊助劇集拍攝,一來使演員可以擁有更多的潮流服飾與消費品的選擇,令畫面效果更豐厚,而且,增多了廣告收入,同時亦可以成為支持劇集製作開支的最後後盾,使更多更這質素的劇集,可以擁有更優越的製作空間。
 
在這些成功條件陸續浮現以後,不少製作公司便開始透過複製這些做法,來鞏固韓劇的製作特色不會偏離這些大原則。久而久之,各大小電視頻道便爭相仿傚這些做法,製作它們的電視劇集,把熱潮從一套劇集起,在可以預算的步驟中,再複製出另一套大受觀眾的劇集。韓劇,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建立出它不死的神話。
 
成功中再尋求突破
 
滿以為當韓劇製作找出它的成功方程式以後,韓劇製作便會變得安於現狀,一成不變。但似乎危機感從來沒有離開過韓國人的DNA裡,於近來韓國電視台的劇集製作中,他們又再找出了韓劇的突破空間,嘗試打破那些它們本來賴以為生的成功要訣,以圖創出新的市場氣象。
 
韓國傳統三大免費電視頻道KBS、MBC與SBS,多年來壟斷著韓劇電視台的收視環境,最具名氣的韓流明星、劇作家與監制,他們的合作對象,從來也沒有離開過這三條主要頻道。但是,近年於多套劇集取得收視佳績的新冒起有線電視台tvN,它們的劇集如《未生》與《請回答1988》等等,不但在收視排行榜上足以挑戰傳統三大頻道的地位,更於網絡話題討論上大大拋離三大電視台的劇集。而且,於最近舉行的韓國「百想藝術大賞 2016頒獎禮」上,tvN的多套劇集更破天荒地取得大獎。再加上多位具一定名氣的劇作家,也紛紛決定轉移陣地與tvN合作,配合大批韓流明星加盟tvN 的步伐。見此,不願坐以待斃的三大頻道決定放下身段,拋下一貫成功要素,再尋求劇集製作的突破空間。
 
從KBS劇集《太陽的後裔》於亞洲等地廣為熱播以後,KBS已決定放下昔日「邊拍邊播」的成功大原則,改為「先製後播」,目的是要借與中國內地市場合作的先機,以圖打破昔日韓劇未能與中國龐大市場同步播出時,產出協同效應的困局。現在,多套正準備於下半年在KBS、SBS與MBC播出的韓劇,如《任意依戀》、《花郎》與《師任堂》等等,全都是預先與中國內地一些視頻企業簽定同步直播合約,待全部製作完成後,再送往中國內地有關部門檢查並等待播放。
 
有了這種中韓合作模式以後,韓劇出售劇集版權予中國的議價能力提高之餘,還有中國內地企業注資拍攝韓劇的意欲亦大大增加,變相提高了韓劇製作的「吸金力」,強化了製作成本。另外,韓星更也可藉劇集播影期間,親身飛抵海外市場作直接同步宣傳,增加廣告效益與商機,遠較於昔日受困於製作而未能同步宣傳,有更大的進步。而因為事先製作的關係,韓國政府更也可取此便利,更大膽地以劇中明星作韓流觀光大使,宣傳韓國旅遊。
 
當然,作為劇集,首選最重要的確實是故事與劇情。近年大批受歡迎的劇集,都是取材自韓國網絡漫畫改編的作品。現在韓國擁有大量這些故事素材作劇集支援,還有劇集的製作宣傳,又懂得與劇集原聲大碟的推出時間配合,以一首接一首的方式推出市場,增加劇情感,都是叫人對韓劇這個充滿著生命力、鬥志與更新力的產業,極為佩服之餘,更也認同短期之內它們未見有式微的憂慮。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鐘樂偉/韓國專家、大學講師 (香港)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韓國翰林大學言論情報學系博士候選人,《韓瘋:讓世人瘋狂的韓國現象》作者,喜歡研究兩韓政治與社會文化。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