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7,492
2016
10
月號論壇主題
從兩岸角度看G20
怎麼看運動員的退休?
黃承富/運動專欄作家(台灣)
對海峽兩岸交流做出貢獻的臺灣政經大佬辜振甫,在他的告別式上,掛著偌大的挽聯“人要活的精彩,死的有尊嚴”,這段話已成了我在運動、文化題材寫作上的座右銘。
 
臺灣棒球的一位球星陳金鋒最近退休,他是第一位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選手,我想,陳金鋒在美國職業體壇的地位無法跟姚明之於NBA相比,但棒球在臺灣,堪稱國球,臺灣2400萬人口的60%強是棒球迷,陳金鋒儘管在大聯盟沒留下什麼顯赫成績,數字之外的感情因素,讓陳金鋒三個字成為年輕球迷的神樣地位,於是,陳金鋒的退休儀式該怎麼搞?儼然成為一門學問。
 
姚明在NBA直接退休,他的最後舞臺不在中國的CBA,所以“姚明退休”這件事沒有留給球迷太深刻印象。在NBA選手時代,姚明很風光,我想,休斯頓火箭或中國的CBA還欠姚明一個華麗的退休儀式。
 
陳金鋒真正的棒球風光出現在中華職棒期間,而更重要的是,從2000年開始,只要中華臺北參加國際賽事,陳金鋒無役不與,他是為國爭光的代名詞,當陳金鋒40歲結束職棒生涯時,球迷還是捨不得他離開棒球舞臺。職棒選手時代的精彩有了,退休儀式是否夠有尊嚴?直接考驗球團的智商與情商。
 
從職業球團的角度看,選手永遠是商品,從選手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特別是退休儀式上,都不忘要壓榨一下,利用出最後的殘餘價值,所以說,球團會不會幫選手辦退休儀式?要看值不值得辦。陳金鋒的退休儀式足足吸引兩萬多球迷進場來看選手最後時代的陳金鋒,從商業角度來看,絕對值。或許你會問我,姚明或李娜....值不值得為他們辦一場風光的退休儀式?同樣的理由,球迷說了算。
 
在海峽兩岸,運動選手很難單獨的存在。在中國,多數的傑出運動員是從體制內訓練出來的,從政府的角度看,選手是為國家而戰,業餘、職業球手皆然,在改革開放前,運動選手獲得獎金的絕大部分不歸自己,而是“充公”,改革開放後,經濟自由了,運動選手的獎金也自由了,但運動選手的政治任務並沒有結束,他們縱使轉職業,還是要成為政府掌控的國家隊一員,此時,職業運動選手的思維是否與政府同步?就很難說,李娜是個實例,也註定她的退休是安靜的收場。

在臺灣,運動選手的愛國主義一直存在,以棒球為例,從日據時代的臺灣代表隊到中華民國代表隊,再到中華臺北,名稱的轉變來自於政治的環境,有形、無形都刺激運動選手的反撲心理。臺灣的運動選手沒有長期在體制內成長,自然可以不聽政府使喚,甚至有了成績後,還可以向政府直接叫板,像是網球選手謝淑薇在裡約奧運之前的抗拒出賽,而政府也對選手沒辦法,只是這筆賬暗記著,等選手退休那一天再來算,我想,謝淑薇的退休儀式,估計大概也不了了之。
 
運動員的運動生命有限,想要在有限的週期內攀上巔峰,必須實力加上運氣,並不是每位運動員都如此幸運。為了抓住成功的機會,選手必須不可為而為,肉體的受傷、心理的挫敗,都必須暗自吞下,像是劉翔,我認為劉翔的成就是頂級的,但在他受傷之後,無情的抨擊是選手無法承受的,劉翔的故事給了其他運動選手一個啟示,是不是應該在高峰中退休?以換來一個終生難忘的退休儀式?還是在噓聲中暗地走下舞臺?
 
相對于陳金鋒,多數的選手是在成績低潮的落寞聲中結束運動生命,特別是在奧運拼出獎牌的選手,他們的退休與否往往不是自己能決定,而很多選手不能再完成獎牌任務時,就會被視為無利用價值而放棄。
 
我的經驗裡,少了風光退休儀式的運動選手,會經常忘記他們的名字,果真如此,對長期忍受病痛、心理煎熬而在運動場上打拼的選手而言,真是殘酷無情。選手一生的努力,少了退休儀式,就像一篇好文章少了封筆的那一段,而退休儀式不是選手主導,而是被動去做,看到陳金鋒的風光退休儀式,我只能說他是很幸運的,滿場的掌聲,最是無價。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黃承富/運動專欄作家(台灣)
知名運動專欄作家,台灣棒球名人堂協會 提名審查委員
臺灣讀輔仁大學 日本東海大學。
曾任:ESPN、TVIS評論員,運動專欄散見各國報章、雜誌。
過去25年,離開臺灣後,先後旅居日本、美國、古巴。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城。
文字作品:《兵臨北京城》、《筆感•球感》、《果嶺上的社交術,第19洞》、《東方超特級•郭泰源》、《奧運100年》、《洛基•林明佳》等20餘本。
影像作品:《日本人的聯想》、《背的聯想》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