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755,559
2017
03&04
月號論壇主題
川普對世局、亞太及兩岸之影響
由權勢與價值來評價美中之博奕
顏建發/學者、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 (台灣)
很清楚地,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美中關係的對峙與緊張更甚於歐巴馬時期。在歐巴馬時期,美國分別在安保和經貿方面對於中國加以圍合,架構相當清晰。就安保而言,在「四海」(黃海、東海、台海、南海)以及「一洋」(印度洋)之上,美國結合其亞太盟友將中國團團圍住;就經貿而言,建構TPP(跨太平洋經貿夥伴協議)那十二國於圈內,而將中國排除於外。

    川普在今年2月20日登基之後,他並未如外界某些人所認為的放棄歐巴馬的安保架構,反而是更強化了;經貿方面,川普固然撤離TPP,但他對中國經貿懲罰所施加的壓力卻不斷在加大。2月24日,川普又再次批評中國是「貨幣操縱的大冠軍」,而美國新財長努欽也承諾,將採取更有條理的方式來分析中國的外匯操作。看來,川普的行動應會發生在很即刻的未來。毋庸置疑,美中的對立會更加深,而中國所承受的壓力也會劇增。如果說,歐巴馬時期美中比較是「競爭」關係,那麼,川普上台後,則是「鬥爭」關係,同時力度也在加大當中。

    在安保上,川普試圖將俄羅斯拉進來,日本與韓國的角色更加重,同時,英國脫歐後對於亞太的積極介入,也獲得川普的強力支持。川普也努力拉回暫時擺向中國的菲律賓,並對和與中國有緊密關係的巴基斯坦頻頻示好。2月18日,他更派遣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與「邁耶號」驅逐艦,前往南海巡弋,以行動落實南海仲裁案裡對中國九段線的駁斥。

    在經貿上,川普對中國的懲罰措施尚未祭出,但美中的上空已烏雲密布,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態勢。在川普的眼裡,美國失去昔日經濟的盛況主要因素是來自中國政府操作市場所導致的。而要讓美國再次偉大是川普的競選承諾,但經濟恢復知易行難,一旦急了,川普有可能會被迫對中國下重手。
 
    看來,川普以中國為美國最大的威脅來源,應無疑義。然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的是,究竟川普團隊對於中國的態度是立即與局部的「戰術性」觀點,還是長期與整體的「戰略性」觀點。如果是戰術性的,那麼,中國一旦能在某些經濟與技術議題上讓步,例如藉大型採購平衡美國在貿易上的赤字,那麼,中國會有靈活空間加以回應或閃躲,規避風險。然而,假如答案是「戰略性」的,是川普不樂見中國崛起對美國世界領導權的威脅,那麼,中國將會有番長期的抗戰。
 
    然,不管是戰術性的或戰略性的,我們都可預期,川普未來這四年,美中之間除了是一場「權勢」的鬥爭,也會是場不同「價值」的競爭。固然,很多人批評川普未嘗對中國提民主與人權等議題,但對於美國這種民主與人權高度制度化的國家而言,實際上,當美中兩國進入競爭或鬥爭狀態時,這類普世價值並不需掛在嘴上。更何況,日本與英國等國家也積極投入這場賽局。就這點而言,中國也相當勢孤。至少,在亞太地區中國能找到堅持「一黨專制」而有足以結盟成一集團的國家,已寥寥無幾。
 
    往前看,不難預期,年底即便習近平順利地完成十九大的權力布局,他的政府仍然無法不面對來自內部與外部在這方面對習近平的要求。不少人預期,十九大之後,習近平將可以更專心處理台灣問題。但這種臆測的根本盲點基本上都是以「統獨」的單一「願念」在看天下事,而忽略了中國長期「政左經右」所產生的副作用之積累。台灣雖小,卻是民主典範,當兩岸在一個以普世價值為基礎的全球化的脈絡中,進入對奕狀態時,鹿死誰手,恐怕中國自身也不一定有勝算。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顏建發/學者、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 (台灣)
現任: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曾任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民主進步黨政策會主任、中國部主任、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副主委、主委。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學學士、碩士、博士。加州柏克萊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日本慶應大學、一橋大學短期研究。

主要專長為:兩岸關係、中國的大國關係、中國的政經發展、東南亞華人經濟。發表過的期刊文章有: “Vladimir Putin’s Strategic Options in the Russia-China-US
Triangle”(2012)、“The Strategic Concerns and Options of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the Great Powers in Central Asia”(2012)、〈從國際政經觀點看中國經濟發展
的成就與難題〉(2013)、〈習近平對台政策的可能框架與內涵〉(2013)。新書:
台灣的選擇:亞太秩序與兩岸政經的新平衡(2014)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