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649
2017
11&12
月號論壇主題
綜觀中共十九大
雖有結果 但無定論
從十九大觀察大陸軍事國防變革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台灣)
透過文件重申基調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與後續一中全會業已順利落幕,並且依據黨章職權完成各項議程;各方為解讀中國大陸未來政策發展趨勢,莫不從其中所公開發表各項政治文件中,希望能夠藉此掌握各項政策軸向。但整體說來,最重要的核心文件,首推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所提出報告內容。
 
在該報告中,首先就軍事國防議題,習近平重申:「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著眼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全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召開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恢復和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人民軍隊政治生態得到有效治理。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加強練兵備戰,有效遂行海上維權、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亞丁灣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重大任務,武器裝備加快發展,軍事鬥爭準備取得重大進展。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堅定步伐。」基本上來說,算是堅定維持各項軍事與國防政策方針。
 
習近平亦在引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時,強調此等新思維亦對國防和軍隊作出理論分析與政策指導;並且後續重申「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同時在其所提出十四個「堅持」中第十一項,強調「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必須全面貫徹党領導人民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確立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更加注重聚焦實戰,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體系建設,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軍民融合,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最後則是在報告分章提報要點之第十章「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中,強調「國防和軍隊建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必須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建設強大的現代化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打造堅強高效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並指出「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和國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設品質和效益,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實現機械化,資訊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力爭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亦提到「加強軍隊黨的建設,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保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繼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化軍官職業化制度、文職人員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進軍事管理革命,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全面從嚴治軍,推動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準。」
 
同時強調「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扎實做好各戰略方向軍事鬥爭準備,統籌推進傳統安全領域和新型安全領域軍事鬥爭準備,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和保障力量,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加強軍事力量運用,加快軍事智慧化發展,提高基於網路資訊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
 
最後習近平還以感性方式提出「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建設強大穩固的現代邊海空防。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深化武警部隊改革,建設現代化武裝員警部隊。同志們!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
 
從前述文字中,吾人可以看出在國防與軍事層面,雖然在深化國防與軍隊改革方面尚未完成所有變革,但整體說來,政策方針仍然維持穩定,並未提出任何顛覆既定方案之創新作為,因此在政策面上,未來解放軍建軍與變革皆可預期,不致於產生出人意表之政策轉向。
 
人事興替意料之中

儘管共軍成員在擔任黨職方面之人事變化相當顯著,但此等黨職與軍職相互同步匹配,以便支持黨指揮槍實際運作,其實完全是在意料之中。就以軍職中央委員為例,其中在中央軍委高層,包括副主席許其亮與張又俠,軍委委員魏鳳和、李作成、苗華及張升民。
 
就戰區來說,就包括東部戰區司令員劉粵軍、政委何平;西部戰區司令員趙宗岐、政委吳社洲;南部戰區司令員袁譽柏、副司令員兼戰區空軍司令員徐安祥;北部戰區司令員李橋銘、政委范驍駿;以及中部戰區司令員乙曉光、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李鳳彪。
 
就軍種來說,則是包括陸軍司令員韓衛國、政委劉雷、參謀長劉振立;海軍司令員沈金龍、政委秦生祥;空軍司令員丁來杭、政委于忠福;火箭軍司令員周亞寧、政委王家勝、參謀長李傳廣;再加上戰略支援部隊司令員高津、政委鄭衛平以及武警司令員王寧與政委朱生嶺。
 
再回過頭來觀察,中央軍委直屬職能機構首長,但未兼任軍委委員者,則是軍委科技委主任劉國治、裝備發展部部長李尚福、政委安兆慶、國防動員部部長盛斌、訓練管理部部長黎火輝以及政法委員會書記宋丹。軍委下屬院校與機構則是國防大學校長鄭和,以及軍事科學院院長楊學軍。最後唯一在基層省軍區階層之中央委員,則是新疆軍區司令員劉萬龍。
 
大體說來,這份名單算是相當符合解放軍當前組織架構,使得黨職與軍職得以相互匹配;儘管亦有出人意表遺珠個案,諸如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長宋普選,以現階上將居然未能獲選中央委員,其中真正意涵為何,仍須日後繼續觀察,或許才能順理解讀其中原委。
 
軍委體制尚待觀察

儘管在十九大召開前,各方都理解因受深化國防與軍隊改革所產生組織變革影響,勢必軍委成員名單極有可能重新定制;但就目前中央軍委名單觀察,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成為軍委委員,絕不令人意外。不過張升民以中將軍階,以及軍委紀委書記職務獲選軍委委員,再加上魏鳳和尚未另派軍職,儘管外傳最後將派任國防部長,但仍然讓人不敢斷言,此等架構究竟是配合當前任務需求所作安排,抑或是配合對應軍職可長可久之既定編組。
 
不過依據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再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組成。」最後檢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十三條:「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行使下列職權:(一)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二)決定軍事戰略和武裝力量的作戰方針;(三)領導和管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設,制定規劃、計畫並組織實施;(四)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五)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軍事法規,發佈決定和命令;(六)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體制和編制,規定總部以及軍區、軍兵種和其他軍區級單位的任務和職責;(七)依照法律、軍事法規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武裝力量成員;(八)批准武裝力量的武器裝備體制和武器裝備發展規劃、計畫,協同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九)會同國務院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十)法律規定的其他職權。」此種軍委最高層級副主席與委員兼職編組,能否適切協助主席督導與裁決前述職能,其實是值得吾人後續加以觀察。
 
總而言之,十九大在國防軍事政策上雖無重大變革與突破,但是在人事安排上,結果雖已顯現,但到目前為止,其代表真正意涵,其實尚無定論。由於深化國防與軍隊改革目前仍在持續推動,整體進程亦不斷有所調整,至少在其預定完成期限2020年前,諸多體制都有可能再做調整產生變化。因此就目前各項配套法規等法制工程都待處理,諸多變數仍存,至少目前政策論述上,能夠維持既有架構與方針,平心而論,已經是相當穩定。至於後續變化如何,仍要繼續觀察掌握,才能有所定論。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台灣)
輔仁大學日本研究中心 研究員
經歷:海軍中權軍艦艦長
學歷: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68年班
海軍軍官學校72年班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参謀學院45期績優畢業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指揮學院1998年班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電機工程碩士
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