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522,783
2017
11&12
月號論壇主題
綜觀中共十九大
十九大後大陸對台反獨促統力道將進一步增強
郭振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大陸)
金秋十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此次大會之所以在會前就備受臺灣媒體的關注,大概是因為臺灣各界各有所困、各有所期待吧。民進黨所聲稱的兩岸“維持現狀”已經破功,所以十分期待中共對台政策有所調整;國民黨被民進黨“霸淩”,聲勢已衰微,所以很期待中共能肯定其“一中”立場和“各表”的姿態;台商期待十九大釋放更多的發展紅利;普通臺灣民眾也希望十九大報告中大陸對台釋放更多的善意信號,一方面如果赴大陸的話是否可以更加享受到“國民待遇”,另一方面兩岸未來的和平和穩定是否可以得到進一步保證。
 
所以,大會的內容一經公佈即引起熱議,但實際上並沒有非常出乎意料。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恐怕必然要失望了,因為他們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的宣示:“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句話猶如是雷霆宣誓,表明大陸“反獨”和“反分裂”絲毫不容質疑。國民黨或許可以進一步期待,因為報告在闡述過去的成就時提到“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這是對馬英九和過去國民黨的贊許,也提到了“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這說明了大陸仍然希望與支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共襄“反獨促統”大業。當然,此次報告的亮點或許在於非常在意普通臺灣民眾,因為報告中不僅提到了“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還提到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大陸還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此外,大陸還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由此可見,臺灣民眾可以保持現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又能夠在兩岸經濟文化交流中享受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國民待遇”,還可以在國際上搭上大陸快速發展的“順風車”,所以,習總書記釋放的善意可謂是具體、實在和滿足預期。
 
那麼,此次十九大中國共產黨表現出的最大特點是什麼呢?筆者認為無論是從習總書記的神態還是從十九大報告的具體內容無不體現出當下中國大陸高度的自信。這種自信,不光是體現在對臺灣的工作中(當然兩岸過去五年實力發展確實是在此消彼漲),更體現在世界發展的“大棋局”中。眼下中國已經走出了自己獨特的道路,而西方卻面臨問題多多、無法解決的窘境。過去幾十年,西方往往“好為人師”,不僅對中國內部的發展事務(含兩岸關係)指指點點,還對於中國“走出去”戰略甚至“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各種質疑。然而,“時間會證明一切”,今天,西方面臨的經濟困境、安全困境和社會發展困境凸顯了中國的道路、制度和理論的成功,西方需要深刻反思,而中國則可以在外部阻力較少的情況下“運籌未來”了。
 
所以,在世界格局複雜多變、美歐等國不太願意共同承擔世界發展的重任、西方仍用冷戰思維來看待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國大陸已經“移形換影”,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或曰,步入世界舞臺的中央。未來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將迎來“建國百年”,此次報告首次提到了“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中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對包含臺灣同胞在內中華兒女的莊嚴宣示。
 
 未來的大陸對台政策要從屬於中國共產黨整體的戰略規劃,也要從屬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所以這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而且應該是妥善地解決。只是,十九大召開之際,臺灣各個政黨是否能夠意識到與以往不同的緊迫感?
 
臺灣的政黨大體上是泛藍和泛綠兩個陣營。泛藍政黨支持“一個中國”,但對“一個中國”之表述不同的泛藍團體可能有不同的解釋。泛綠陣營則否認“一個中國”,寄希望於“挾持”臺灣民意,然後生搬硬套西方的“住民自決論”,提出了“臺灣的未來由2300萬臺灣人民來決定”。然而,臺灣不論藍綠的各個政黨,可能都沒有對當前中國在國際秩序變遷中的巨大作用給予足夠的重視。簡單說,就是中國大陸在影響乃至改變世界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強,難道這樣的能力就不可以應用於改變兩岸關係嗎?
 
十九大後中國大陸對台“反獨促統”的力道必將進一步增強,本質上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對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有著強烈的使命感。所以,臺灣目前的各個政黨如果仍然簡單從臺灣視角而不是從大中國視角看待兩岸關係,則必然是“管窺蠡測”、“井底之見”。
 
民進黨或許會說,臺灣民眾懼怕統一,普遍希望“維持現狀”,並可能舉出一大堆的民調資料來支援這個論點。但事實的真相是,臺灣民眾懼怕統一,不僅僅是眼下十幾年民進黨推動的醜化大陸的宣傳導致,更是另一個主要“責任人”——中國國民黨對大陸的長期恐懼宣傳導致。所以,如果臺灣民眾沒有進行兩岸交流,勢必會被這樣的宣傳所誤導和欺騙。但隨著兩岸交流的密切和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從各種管道增強對中國大陸的瞭解,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和中國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善勢必會改善民眾對大陸的觀感和認識。所以,臺灣民眾對統一的觀念是可以改變的。
 
臺灣應該早點從所謂“台獨”的迷思中醒來。“台獨”,就像是加泰羅尼亞希望從西班牙獨立一樣,只可能引起中央與地方不斷對立的氛圍。民眾會獲得什麼呢?除了最終在歐盟框架內的“四面楚歌”,“公投獨立”可能帶來日益劇烈的對抗甚至無休無止的戰爭。最終,中央將接管行政權,地方會失去“高度自治”,完全是得不償失的。
 
而換一種思路來看,如果兩岸最終走向統一,那麼,臺灣可以有哪些積極作為呢?一是臺灣應該客觀評估“一國兩制”在香港和澳門的具體實踐。雖然香港2014年曾發生了 “占中”的不愉快事件,但整體上香港和澳門既保持了快速的發展,又保持了高度的自治,“一國兩制”基本上仍然是成功的實踐;二是臺灣應該評估眼下己方在兩岸關係中的地位如何。臺灣自從2008年被廣東省超越之後,現在的GDP在省級序列中已至第六了,名次排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之後,臺灣當前在大中國中的經濟優勢、產業優勢和人才優勢已經愈發不明顯了,如何在兩岸未來的整合中占得先機呢?三是臺灣如果難以扭轉兩岸的消長態勢,就應該早做籌畫。兩岸僵局的持續對臺灣並無好處,臺灣如果表態支持統一,就可能早一步在“和平統一”的大旗下占得制高點,就可能更早地向中國大陸表態關於統一的立場、認識、規劃和利益所在。當然,越遲則越被動,等到2035年的時候,臺灣或許已經排名成為十幾名了,在兩岸統一中的話語權必然已大大降低了。
 
有學者認為,此次十九大報告,雖然沒有提到“武統”但是提到了“六個任何”,雖然沒有提到“統一時間表”,但是提到了2035和2050的遠景規劃,大陸方面可謂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了。筆者認為,焦點不在於是否提到“武統”和“時間表”,而在於中國大陸展現了對未來發展的自信心,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兩個百年規劃,也展現了對臺灣民眾滿滿的善意,這才是此份報告對臺灣的重要意義。當然,臺灣能否抓住兩岸發展的大機遇扭轉當前經濟發展的“五缺”頹勢,亦或臺灣一直會固執己見、內訌不斷、繼續沉淪,未來幾年,就可見分曉了!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郭振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大陸)
郭振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博士後,主要研究是臺灣問題與中美關係、大國崛起戰略比較、政治學理論與實踐。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