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2,641
2011
01
月號論壇主題
世代轉換與兩岸關係 ─ 政治篇
世 代 交 替, 帝 王 學 p k 君 王 論
林健煉/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一位君王必須熟知如何像野獸般行動,他必須模仿狐狸和獅子。因為獅子不會躲過陷阱保護自己,狐狸則不能逃避豺狼的捕捉。一個人必須像狐狸一樣能認出陷阱,像獅子般能嚇走豺狼。」
          馬基維利-君王論
       去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增補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為中共中央軍委會副主席, 10天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又表決通過其為中央軍委會副主席,開始讓他熱身槍桿子後,中國第五梯隊領導核心隱然成形,統治13多億人的世代交替,逐步進入倒數階段。
       自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嬴政更名號,稱始皇,首創帝制後,至1916年袁世凱篡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自稱「洪憲帝」止,中國共出了408位皇帝;若再加計夏、商、周及春秋戰國421位的王、公、侯,則在3,949年期間,中國總共湧現829位帝王,超越人類有史以來統治者的人數加總( 1916年以後不算 ),中國人之奢愛稱王作帝,可見一斑;但也演譯出中國千百年來權鬥傾軋下篇篇的苦難、悲歌與血淚。
       然在這數千年歷史長河及眾如繁星之帝王中,卻只有區區24個姓,意味著龐大的國家資源被少數家族壟斷,權位攻防之激烈、無情與血腥不難想像,人性價值及無辜生命被踐踏、犧牲,似已司空見慣,尤其在改朝換代時刻,殘害濫殺,誅戮異己,猶是特甚,即使開國元勳、親生骨肉也難逃毒手!
       從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首開殺戒、劉邦誅殺功臣、武則天親戮骨肉、朱元璋血流成河( 一殺3萬人 ),到清三代康雍乾大興文字獄,盡皆血淚斑斑,罄竹難書。
       即使步入文明萌興的20世紀,情勢非但無所扭轉,反倒變本加厲,更甚已往!
       義和團拳亂國際公憤,引招八國聯軍攻打大清皇城,華洋死難人數不過萬餘;孫中山統領策劃的辛亥革命,最後關鍵戰役與清兵廝殺,也僅犧牲人命2、3百,就將統治4萬萬5千萬人長達267年的皇清帝室給推翻;但改朝換代後,卻沒有從此「明天會更好」,反釀生更多政客、黨棍及軍閥的交相征戰,同時引來日俄的趁虛侵奪;相繼而來的南北殺伐、對日抗戰及國共內戰,讓人民一刻不得休養生息,更造成短短38年間,4,000多 萬人的非自然死亡,其中對日八年抗戰部分約1,000萬,其他3,000萬都是「中國人殺中國人」直間接導致的悲劇,幾乎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參戰國總死難者的9倍之多!
       國民黨蔣介石統治的中華民國政權敗逃至台灣,再度改朝換代後的中國,接踵而至的更是永無寧日的清算鬥爭及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自相殘殺,以及因此衍生的大饑荒和出兵韓戰等,無止無盡的腥風血雨、天災人禍,更造成6,000~8,000萬人的非自然死亡,死難人數幾為二次大戰歐、非、亞三大洲3,500萬犧牲者的一倍多,也超越中國4,500年來非自然死亡的數以倍計!
       據統計,遠在4,205年前夏禹時期,人口就有1,355萬,歷經戰國到秦統一之間的殺戮,還有2,000萬,南宋嘉定6年( 1213 )時7,681萬,到康熙24年( 1685 )人口開始破億,乾隆27年時( 1762 )2億,55年時( 1790 )暴增至3億,光乾隆這28年內人口就大幅成長50%,至道光4年( 1834 )時衝破4億;如果沒有這麼多的爭奪殺戮,以承平時期平均35年人口倍數成長而言,勢必也人滿為患,光要養活這數十億人,各方面都是個大問題!但難道政權的爭奪及殺戮就是平衡中國人口爆炸的宿命?
       有機會的政客,不擇手段也要造反、弒逆,爭天奪地搶個皇帝幹,幹上皇帝的則千方百計要保住王位,甚至設法子承孫續,萬代流傳;如何確保王位的安穩與延續,遂成為當權者的必修之課,權謀計略想得到自己想,想不到的,總也會有人幫著想;中國方面,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趙蕤的「帝王學」,外國方面則是義大利哲學家馬基維利的「君王論」。
     「帝王學」成書於開元四年( 716年 ),原書十卷,現存九卷六十四篇,第十卷「陰謀」散失多年,據傳闡述理論與李宗吾「厚黑學」相近;本書集儒、道、法、兵、雜家和陰陽家思想之大成,以謀略為經、歷史為緯,包括國家興亡、權變謀略、舉薦賢能、人間善惡四大部分,同時又以權謀政治和知人善任為論述核心;乾隆皇帝曾多次斟閱熟讀,還親題詩句並推荐給皇子及大臣。
    「君王論」則在作者死後5年( 1532 )印行,曾是歐洲的第一本政治禁書,四百多年來在宗教界、政界、學術領域和社會上不時引起反響,據說拿破崙重要時刻都會隨身攜帶;不贊同其術說者斥此為「暴君的導師」,認同者則尊其為「民族主義國家的理論先驅」、「近代政治學的開山鼻祖」。
    帝王學與君王論有同有異
「帝王學」與「君王論」這二部治國寶典有同有異;在成就王者方面,兩人不約而同首要的觀點都強調關鍵在識才、愛才及用才,同時需賞罰分明;在執政行事方面,兩書雖都認為凡事不能事必躬親,但趙蕤主張的是廣用天下之才,為己分憂解勞,馬基維利則是建議把需負責的事委諸他人,而把布惠施恩的事由自己掌管,強調的是榮耀歸己、責任轉移。
       至於對執政者的自我規律,趙蕤認為最大的私是私天下,所以要取天下、成就最大的私,就要先做到無私,不争小利,而且小心謹慎地使用和守護手中的權力 ;馬基維利則表述君王必須避免做那些給他招致輕視與怨恨的事,尤其最遭人憎恨的莫過於貪婪成性和霸佔臣民的財產妻女。
       對於掌握民氣方面,帝王學強調執政者想萬民稱頌、流芳百世,就要力行王道,凡事皆要說服,同時打動人心,這雖是門高超的藝術,但重點在要能揣摩對方的真實意圖;君王論則強調由平民擁戴而成為君王者,必須保持與他們之間的友誼關係,使他們永遠傾向你,這並非難事,因為人民除了要求不受壓迫外,沒有其它奢望。但違背人民願望而由貴族支持成為君王者,首先要設法贏得人民的愛戴,如保護他們,因為人們原來預期他們會遭受迫害,如今他們卻得到善待,所以對於施給恩惠者會格外感激,不久對他的忠誠表現,會尤甚於他們原想擁戴的君主。若政權是竊奪得來者,馬基維利認為:征服者必須「一次行盡其殘暴行動,不能每天重複暴行」,沒有新的暴行則可取信於民,並因施惠於民而得到他們的支持;若「永遠手持屠刀,永不信任其子民」,人民將因每天受到新的傷害,自然不會信賴他了。因此傷害要一次為之,恩惠賜予則要細水長流。
       馬基維利還說:君主必須既為人民愛戴又被他們畏懼,但兩者常常不可兼得,若是必需擇選其一,則「被畏懼遠比被愛戴來得安全多」。 
       趙蕤在帝王學中抒發的觀點還包括「行事要有原则,有節度,超越則必走反,因此王者必善于把握時機,審時度勢」、「失敗中潛藏着成功機會,關鍵在如何看待失敗及如何把失敗轉化為成功,把災難轉化為成就」、「從歷史規律觀之,人或國家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而非天命」等
        馬基維利於君王論中論述的其他要素還包括「他人既不對你守信,你也不需要守信於人」、統治者應該「見風使舵」、「若有必要,不妨使惡」、「背叛朋友,無情無義,就算有權,也無光彩」、「立國的基礎在完善的法律和精良的軍隊」等;但最為經典的則是第十八章中的「一位君王必須熟知如何像野獸般行動,他必須模仿狐狸和獅子。因為獅子不會躲過陷阱保護自己,狐狸則不能逃避豺狼的捕捉。一個人必須像狐狸一樣能認出陷阱,像獅子般能嚇走豺狼。」
       長久以來馬基維利被認為赤裸裸追求權力、不道德兼憤世妒俗,但義大利學者最新研究指出,馬基維利雖 對人性悲觀,但他著論宗旨在於提供矯治方案,來拯救文藝復時代義大利諸城邦面臨的動盪、危機與戰敗屈辱,他其實是「道德寓意深遠的人道主義者」,何況書中某些他說的話,係被斷章取意,而許多厚黑言論,則根本不是出自他的論述。
       馬基維利君王論一方面遭無情詆毀和查禁,另方面卻也獲得空前的聲譽,部分原因在於他將人性的醜惡,太過刻劃入微,同時又提供當權者防解之道,等於對統治及被統治者既賣矛,也賣盾,自當兩邊都不討好,以致人人皆想一窺其貌,卻又道貌岸然大肆撻伐,甚至主張查禁,此乃理所當然。
       其實古今論述統御權術者也不知凡幾,卻無一是王君帝皇親撰自書,且時空地域及面臨情境皆所不同,未必能有任何標準適用於所有當權者;但歷史對人類六千年來統治者的評價,卻大致有一套邏輯,那就是「賢能、平庸、愚蠢」」、「仁慈、暴虐」、「廉勤節儉、貪懶豪奢」及「進取、開明、民主與保守、專制、獨裁」等,無論是風光一世,甚或喪位悲死者,都在這無形的天秤上加減乘除,稱斤論兩,無所遁形。
       馬基維利君王論對當家作主者,只告知他們人性的弱點、凡民的無常及倡提權謀招術,卻未提醒統治者歷史的認知,所以四百多年來歷史都不斷在重演,甚多情節更大同小異,差別只在時間、地點、數量、背景及人名換換而已。
       民國建立及中國解放,算是布幕舞台的大更換,角色也前所未見的龐雜,但演出的曲目及結局卻也不脫歷史悲劇的範疇與宿命,但災難情節卻是空前浩大!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最終拍板鎮壓的鄧小平雖在政治方面未有突破,但經濟上的改革開放,得以讓中國引入台灣的資金、設備、技術、管理、市場、創意、法律及人才與經驗,加上數百年未被妥善有效利用的廉價土地和遍地勞工,終讓中國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似如野火燎原般開啟了自大唐以來前所未見的經濟奇蹟與榮景。
        鄧小平另一個歷史性的貢獻則是建構制度化的接班體制,讓世代交替的遊戲規則明確化,接棒者得所遵循,避免野心政客及槍桿子的爭奪廝殺,讓中國這30多年來得以社會安穩,經濟勃發。
       比較遺憾的是,當年李登輝總統派出其子弟兵蘇志誠當和平鴿秘向鄧小平發出交流信息時,據信鄧小平因考量台灣非主流及中共內部保守意見而有所堅持,致雙方敲不攏,推延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時程,同時也失去大破大立的歷史契機。李登輝行事較深謀遠慮,且擅於將各方意見融合後再抽取精華,成為其個人的思維或決策,重大施政也必有配套措施,不會冒然硬幹,像ECFA的兩岸經濟整合,李登輝當時就有過共同市場的思維與評估。
       重要的是李登輝曾因受戰後日本知識菁英思潮影響,對社會主義有所憧憬而在台灣加入共產黨,執政後又廣受本土選民愛戴,其推動任何兩岸政策,立場不會遭受質疑,枝枝節節也會較少。
       因係農經出身,又兼具多年實務經驗,李登輝任內一度想能藉助農經專長,對大陸有所幫忙,同時改善兩岸關係,惜却未能所願,一場「鄧小平、李登輝,你我同志喝咖啡,抬起槓來張飛打岳飛」的歷史畫面終究未能實現。
       其實最能和李登輝在歷史、文化、藝術、體育及經濟等方面抬槓的中國領導人,看來看去就只有溫家寶,可惜時不我予,兩人大概也只能在內心相互激賞或各自較量了!
       歐洲整體經濟發展時程4百多年,美國2百多年,日本1百多年,台灣40年,中國因有台灣基因的改造,加上適逢經貿及資訊全球化浪潮的加持,以及外匯的技巧運作,才僅30年不到,即躍為經貿大國,如此快速的發展固值驕矜,卻也蘊釀諸多潛藏危機,不是不知處理,就是來不及處理。
       目前大陸最嚴重的就是過多外匯及熱錢四處流動,導致房價暴漲、物價飛揚以及貧富懸殊和驕奢成風,人心日益失衡,怨懟四起,為社會動盪埋下變數,這是大陸當局最急迫的問題,必須立即妥善面對處理。
  習近平穩健持重 兩岸關係可平穩發展
       預料將接棒胡錦濤的習近平,才能雖尚不彰顯,卻穩健持重,行事不保守,也不急進;內心知好壞,有是非,個性好,不招忌樹敵,亦無惡行劣蹟,與台商也略有淵源,因此若無意外,兩岸關係或可平穩發展。
       至於處理日益積累的社會矛盾,就看是否知人善任、智囊強弱,以及搭檔的互補性如何。 一般看好將與習近平搭檔的是現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好事者也將兩人背景作出對比。 
       習近平是「太子黨」,求學清華;李克強是「共青團」,負笈北大;習近平是北方人,卻半生在閩、浙、滬主政;李克強是南方人,卻終年在京、豫、遼掌印;習近平脾氣穩重,是最有平民情懷的紅色貴族;李克強鋒芒露顯,是最有貴族意識的平民領導;習近平含威內斂,主管穩定;李克強,個性進取,定奪發展。 
       兩人判然有別,雙峰並峙,各有互補。近來大陸激進保守派總認中共領導人聲望、魄力及手腕一代不如一代,對內臆想強人再現,對外力求有所作為,卻不瞭解時代潮流的進化,國際局勢的複雜,以及回顧歷史悲劇的知鑑,也忘了鄧小平「穩定壓倒一切」的叮嚀;中共換屆後的第五代領導,究竟是會捉老鼠抑或不會捉老鼠的貓,二年後即漸知曉。
       已4,000億美金投在大陸的台灣,除了關切中國的穩定發展外,同時也在乎中國對台灣的意圖與表現,儘管障礙依然四處存在,但中國終得展現大國之風,建構足以讓歷史及國際社會肯定的前瞻性作為;就算「十億人民九億是江平」,至少也得「還有一億跟著習近平」!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健煉/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大學法學院商研所企經班結業(企業經理班~EMBA前身)。
曾任:21世紀出版社總編輯、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台灣電視台監察人、東森電視台董事、民眾日報發行人、東森媒體集團副秘書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