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1,702
2011
02
月號論壇主題
世代轉換與兩岸關係 ─ 產經社會文化篇
兩岸文創新競合:台灣人才VS大陸市場
張啟楷/中視兩岸新新聞主持人 (台灣)
最近幾年來,台灣的文創在世界上大大露臉,像去年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臉掛微笑、敞開雙臂的藍色娃娃「海寶」,就是台灣文創者巫永堅設計,台灣館和台北館很多創意和貼心服務,日本和歐美雜誌讚不絕口。目前正展出中的台北花博,不管是未來館、夢想館、真相館等,都看得出台灣的智慧與創意,也廣受各國專家好評。
我在電視上訪問了巫永堅,他說,他只花了十五分鐘,在早晨的咖啡廳裡靈光乍現畫下「海寶」的設計原型。我問花博總製作人丁錫鏞「為了台北花博,您準備了多久?」他回答說:「整整一輩子!四十年前,我就想為台灣辦一場這樣的博覽會。」巫永堅和丁錫鏞都說,台灣還有很多創意無限的文創人。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我們一直自誇有不少文創人才、台灣更是一個充滿創意、多元的文創樂園,但長久以來,在文創產業發展過程中,業者和創作者缺乏資金遲遲無法解決。去年底,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剛通過一項決議,未來10年將提撥100億元的預算,交由文建會主導,全力扶植國內文化創意產業。新的一年,很是期待注入活水財源後,文創產業能儘快擺脫過去的困境。
   去年,我去參觀中國大陸幾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及景點,很有感處,加上兩岸在文創產業上實在也太多可以互補雙贏的地方,新的一年,兩岸應多看、多學習對方的優點。像我們的創意和人才真的比大陸好,但大陸有市場又有資源,而且很努力經營各地的文創園區。我們可善用自己的優勢並把大陸當市場,但也要注意,兩岸文創比賽,甚至搶人才,已經正式起跑。
例如,上海莫干山路50號(又稱為M50),被上海人稱為「上海的塞納河左岸」,它從原本廢棄的紡織工廠,搖身一變為吸引了來自11個國家、近百位的藝術家,各式樣的藝術作品進駐這個文化創意園區,帶動了上海的藝術活動及發展。
這地方讓我想起台北的華山創意園區,同樣是由廢棄的工廠改建,但台北與上海最大的不同在於上海相對人口(在地居民及觀光客)較多,因此,在這設立文化創意園區,駐園的藝術家多半能自給自足的維持生計;另外,在此的外國駐園藝術家也多,造就了M50的高知名度。
相對在台北,得標的單位對於華山創意園區,一開始定位不夠明確,一下子租給企業舉辦演唱會,一下子打場地租給歌手拍MV,一下子又租給藝術家做展覽,未見具體的規劃概念。還好最近文創商品漸漸進駐,文創市集及文創活動有計劃性的舉辦,漸漸可以看見文創園區的雛形。
我想,在新的一年,如果能將華山創意園區裡面的每一棟建築物,都作為臺灣文化特色的縮小版,例如:雲林布袋戲館、宜蘭皮影戲館、臺南小吃館…,讓來臺灣或臺北的觀光客,到這就可以瞭解臺灣的文化產業及特色。或許,更可以把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揚光大。
還有一個兩岸可對比的例子:蘇州著名的園林—「拙政園」,建於明朝正德年間,是鹽察御史王獻臣的辭官歸隱之所,取名「拙政園」是由「拙者亦為政」一句脫胎而來,側面表達退隱者對士途的洞察,及對朝廷未能任用賢能的嘲諷之意。園內瀰漫著文人的恬淡致遠,亦隱藏著些微對朝政的不滿與嘲諷。400多年來,拙政園幾度分合,經歷許多主人,或為「私人」宅園,或做「金屋」藏嬌,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許多讓人探尋的遺跡和典故,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看到拙政園讓我想起板橋的林本源園邸,相較兩者,拙政園興建至今約有400多年的歷史,佔地4公頃,與蘇州「留園」、北京「頤和園」、熱河承德的「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而板橋的林本源園邸興建至今約100多年的歷史,佔地1,200,算是臺灣數一數二的大型造景花園,與臺南吳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並稱「臺灣四大名園」。前者雖歷經朝代的變遷與文革的肆虐,後者雖經過外來政權(日治時期)的統治,但憑藉有心人士的維護與奔走,使得這兩座庭園官邸得以保存最原始的風貌,讓後人得以藉由建築了解當時的生活狀況與為官思維。
從上述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或許大陸的文化和生活素養還跟不上台灣,但他們在文化創意產業及觀光政策的推廣卻是有一套輔導政策與終極目標,藉由法令的鬆綁以及相關的推廣配套措施,讓大陸的文創產業創造出相當高的經濟價值。而且同樣是在去年,大陸通過投入2百億人民幣,剛好是我們的十倍經費用來發展文創,主要對文化產業的重點領域如影視、出版、動漫等進行投資。
更讓人擔心的是,大陸在杭州設立「西溪創意產業園」,提供美景和別墅,免費供文創人才進駐,我們的名漫畫家朱德庸、蔡志忠等人都已經過去,面對大陸搶人才,新的一年,我們振興文創產業的速度和強度都要加油!不要在兩岸文化新競合比賽中被比下去。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張啟楷/中視兩岸新新聞主持人 (台灣)
資深媒體工作者。
現任:中視兩岸新新聞主持人、和春技學院助理教授。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
曾任:中國時報府、會、政治等路線記者;年代電視台新聞部副總編輯、中國時報政治組撰述委員、副主任、中廣節目主持人、TVBS電視台主持人兼資深評論員。
著作:《國庫潰堤》、《解讀政府總預算》、《搶救國庫》、《你應該知道政府怎麼用錢》、《新’雙城記》、《馬英九和謝長廷的黃金交叉》。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