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期數
瀏覽人數
8,772,329
設為首頁
帳號
密碼
登入
2011
年
02
月號論壇主題
世代轉換與兩岸關係 ─ 產經社會文化篇
期數選單
兩岸世代交替 政經各自轉換
魏啟林/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 (台灣)
回上一頁
隨著時代的遞嬗、全球化的轉變,台海兩岸的政治與經濟,也正各自經歷著世代的轉換。「求同存異」一直是過去一、二十年來,兩岸維持和平、擱置歧異的最大努力方向。然而,正因為世代轉換的時空力量,使兩岸關係,無論是從政治的演化,抑或經濟的走向,以當前的趨勢觀察,都已從「求同存異」邁向「存同化異」的有利方向驅動著。
兩岸自從開放交流以來,無論是中國大陸,或者台灣,都同樣在進行著世代轉換;就中國大陸而言,如果說江澤民是第三代,胡錦濤是第四代,那麼習近平就是第五代;另就台灣而言,從李登輝到陳水扁,以至於馬英九,由人民直選的總統,也歷經了三代;而在兩岸領導人的世代轉換下,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兩岸都沒有政治強人,亦即所謂的「強人不再」。
也許有人會質疑說,強人不再?那政治會更有效率嗎?其實,政治是反應人民生活滿足的程度,中國大陸的領導人,若是站在集體領導的基礎上,而不是政治強人,該領導人會充分尊重領導的團隊,而其領導的基礎越擴充,其地位也就越穩固。個人認為,集團領導是使政治走向民主化的過程,然後透過政治改革,慢慢放寬,將來總有一天會轉成中產階級主導,個人認為,這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是一件好事。
其次,是中國共產黨年輕一代的領導人,大都成長在全球化的時代,他們皆四處接觸、考察過全球化的環境,其視野與胸懷,絕對不再像老一輩領導人的意識形態鮮明,加上像習近平這一代的領導人,在福建省歷練很久,對台灣相當的瞭解,這對於解決兩岸問題,也是一個助力。
另觀台灣,中國國民黨重新主政後,其領導人馬英九,曾經獲得七百多萬張選票的民意支持,台灣不是內閣制,其實總統的權力是很大的,然而,馬英九執政後,他對權力的自制力很強,這是他的優點,否則,一個傲慢或許自私的台灣總統,處處想自己來領導,塑造自己成為政治強人,以台灣的憲法現實,還真的很難去制衡他。
因此,在世代轉換下,兩岸領導人的成長背景會越來越像,這都有利於將來要解決的兩岸問題,因為,兩岸「存同化異」的最大公約數,正在擴大,慢慢的,兩岸領導人會以全球化來面對問題,尋找雙方共同的利益或利基點。
至於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兩岸的世代轉換,台灣歷經第一代創業,第二代傳承,現在第三代也已經「浮出檯面」,但是,部份第三代不願接棒,而是自行創業,即使留下來繼承家業,多半還是由第二代在幕後操盤掌控經營權,這與中國大陸走向市場經濟不過二十餘年,在過渡階段所產生的第一代創業家,無論是在年齡層、經營風格上,都有極大的差異。
台灣的企業第二代,年齡層約在
50~60
歲上下,都知道第一代創業維艱,在其傳承下的企業,較為保守穩健,講究制度,重視企業文化與公司治理,已經褪去第一代的草莽氣息,企業透明化的程度也高;而中國大陸的第一代創業家,則是年輕有衝勁,拿到第一桶金後敢衝、敢冒險,多數是打帶跑而誠信基礎薄弱;而兩岸這樣的現況,正好可以互補,如果形成合作,由台灣企業管財務、大陸企業管生產,必定可以成功的。
兩岸從政治到經濟,如果其關係要改善,就必須多瞭解、多交流,但過去都是台灣企業、遊客大量到中國大陸,所以比較瞭解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被限制來台灣,所以對台灣的瞭解,都是片面的,一直到去年兩岸簽下了
ECFA
之後,中國政府的態度已經表明「
go ahead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信號,使得中國的企業界、文化界以及一般人民,都敢來台灣了,他們從此不再忌諱政府的態度,開始大量增加來台灣的人數,這對於促進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瞭解,個人認為,絕對是一個正面的意義。
兩岸自從由政治界訂定了
ECFA
的合作架構後,經貿的發展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進入了另一個實質交流的階段,個人曾經遇到一位杭州的企業集團總裁,他說已經在台灣設立公司,是經由中國政府同意、台灣許可(亦即投審會核定、經濟部許可),正式在台灣登記的公司,而且其在台灣的公司,有一位駐台女主管,還在民生東路買下了辦公室,以及員工宿舍,這位總裁形容其在台灣所設的公司是「明媒正娶」的,而且就其所知,他所認識的杭州人,已經有
6
家公司在台北設立。
另外再舉一個例子,個人的一位在中國大慶工業區,經營全球第三大反光器材生產的張姓朋友,有意來台考察、投資,他第一次來台灣時很緊張,深怕有所不測,尤其是要到南部時更加緊張,但多來幾次之後,現在已經覺得台灣是個很安全的地方,南部人的熱情令他難忘,他想在台灣投資企業,然後將股票上市,雖然依照陸委會的身分認定,既使他已經放棄中國籍,還是得比照中國籍人士,投資上市公司股權不能超過三成,但是,他仍然認為很值得投資,因為,台灣企業的財務透明化,要被併構的公司裡竟然還有現金,這是在大陸所不曾見過的,實在令這位年僅
30
幾歲,頂著博士頭銜的張老闆十分感動。
從以上的兩個實際例子即可知道,開放,才是台灣的本錢,台灣越開放,獲得支持的力量會越大,有很多人都說,兩岸簽署
ECFA
之後,台北已經變成連接
15
億人的華人世界,這種說法或許過於誇張,但至少,台北已成為中國大陸幾千萬有錢人所嚮往的區域不會錯;不少中國企業都想到台北
101
租下辦公室,因為,能在名片上印上「台北分公司、地址:台北
101
」,就不必再解釋其他了,因為,全中國人都知道它在那裡。
除了政治與經濟,在世代轉換下,正朝向正面意義在發展,其他包括文化、教育等多層面,也都有加速交流與合作的趨勢,這些現象都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存同化異」。
End
回主題論壇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魏啟林/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 (台灣)
現任: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華頓證券投資信託公司董事長、啟鼎華鼎遠鼎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法國巴黎大學(經濟)博士 、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管理碩士。
曾任: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所長、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行政院秘書長、 台灣土地銀行董事長、 華頓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送出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
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