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1,816
2011
02
月號論壇主題
世代轉換與兩岸關係 ─ 產經社會文化篇
兩岸企業共同面臨世代轉換的陣痛期
王尚文/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兩岸簽署ECFA後,經歷兩次「江陳會」,仍未能如預期,將「投資保障協議」完成簽署,引起兩岸商家的高度關切。一般咸以為,後ECFA時代來臨,只要是列入早收清單之中的商品項目,兩岸一互免關稅,即已形同「統一」的市場,實則不然!在隔閡一甲子歲月之後,就經濟體(即Marketing)而言,兩岸猶如兩個「獨立」的市場,就算是同文、同種的兩岸企業界,也分別經由不同的世代轉換,無論在教育、思想、文化背景上,都尚有所差異;因此,在此環境之下,兩岸在經濟進行整合之初,簽署對彼此都有保障的投資協議,仍然是必要的。
就兩岸經濟整合而言,雖然中國大陸於1978年開始,將計劃經濟加以改革,走中國式的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市場,兩岸甚至於在2000年先後「入世(加入WTO組織)」,但是,就如同台灣本身的經濟發展過程,亦曾經由計劃經濟階段,再轉換成國際化、自由化經濟階段一樣,所謂的「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單從台灣企業的世代轉換過程,就可以管窺出,其第一代與第二、第三代之間的彼此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性,即使在各企業的內部裡,都已經造成「摩擦、衝擊、排斥」的現象,更何況是要面對兩岸經濟整合之初的「磨合」期。
台灣企業的世代轉換,出現了怎樣的差異性呢?僅就經歷過台灣從計劃經濟(實施進口配額、聯合採購制度),走向開放經濟(自由進口與各自採購),見證了台灣近五十年發展過程的大宗物資(Commodities)產業為例,就在最近短短十數年當中,其第一代創業者,已經先後交棒給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經營上軌道之企業,大都已是股票上市公司,但是,除了極少數因為其第一代已經辭世以外,大部份的第一代企業家,還仍然居於幕後在操盤,為甚麼會如此的辛勞呢?關鍵就在於,深恐世代轉換之中的新一代「領導風格」,造成傳承企業的「文化衝擊」,進而動搖了創業王國維艱的「國本」。
當然,這或許是大宗物資界第一代企業家們的多慮,像山東幫企業大老苗育秀先生的長子苗豐強,在苗育秀過世之後,除了繼承其父所留下的聯華實業、聯華氣體等事業,還率領弟弟們-豐盛、豐聯,另外在電腦事業開疆闢土,創辦了全球最大的桌上型電腦組裝廠-神達電腦,以及亞洲最大的資訊IC通路商-聯強國際等一系列資訊科技公司,苗育秀若是地下有知,應該對於這樣的傳承,感到滿意了,最起碼,苗老闆當年嚴厲管教出來的苗豐強,現在是一位溫文儒雅的企業家。
另一位山東幫企業大老陶子厚先生的兒子陶傳正,也能不負乃父之託,除了繼承陶老闆創辦的國豐實業公司之外,另與夫人經營奇哥嬰兒服飾店,只是陶老闆萬萬沒想到,他的這位事業繼承人,竟還多才多藝,當起歌星、演員來,經常自娛娛人地粉墨登場。比起第三個山東幫企業大老韓浩然的幾個兒子,人稱「陶爸」的陶傳正,應該算是個異數。
祖籍山東的韓浩然,於1957年創辦「大成長城」企業,從經營沙拉油、麵粉等生產事業起家,人稱「韓老爹」的韓老闆,當年為了做生意,曾經沿街叫賣沙拉油,因而學了一口山東腔的河洛話,他現齡已經80餘歲,在初期交棒給膝下家宇、家寰、家宸、家寅等幾位兄弟時,還經常出面為下一代的「公共關係」鋪路,不斷地對第二代耳提面命,要謹記大成長城的企業精神是:誠信、謙和和前瞻。
在台灣的大宗物資界,除了山東幫、上海幫,是來至於內地外,就屬台灣土生土長的沙鹿福壽實業、員林泰山企業,與台南的統一企業最具代表性。剛於201012684歲辭世的洪炳煌先生,是福壽實業的第二代,其第一代是由洪斗6兄弟,於1920年創建,從生產花生油、芝麻油起家;年歲漸高的洪炳煌,於11年前將事業交棒給獨子洪堯昆,也一再地強調「忍而和」是洪氏家族的共識,希望1980年出生,年紀尚輕的洪堯昆「凡事要三思而行」。
而也傳承到第三代的泰山企業,從彰化員林發跡,於1949年由第一代詹玉柱白手起家,到了第二代,由詹玉柱的長子,成大土木工程出身的詹仁道,從17位堂兄弟之中脫穎而出,領導泰山企業卓壯成企業集團;詹仁道也已於數年前,將董事長的位子,交棒給家中唯一兒子詹岳霖,自己退居幕後擔任總裁;詹仁道延續家族保守穩健的風格,處處講求「圓融」,他也經常依此企業文化,來提醒自小喝洋墨水長大的詹岳霖,要在穩定中發展,重視和諧。
至於人稱「台南幫」的統一企業,從吳修齊、吳尊賢兄弟,甚至於更早的侯雨利先生算起,也已經經歷了至少三代;包括台南紡織、太子建設等,都屬於「台南幫」的體系,這個企業集團的世代轉換十分特別,都是在提攜台南鄉親子弟當中,真正做到所謂「傳賢不傳子」的風範,例如,侯雨利與吳修齊、高清愿、林蒼生等檯面上的領導人,彼此都沒有血緣關係,而且都是從基層的「學徒」做起,在企業內部用人,則是「品德重於才能」。
近年以來,統一企業發展快速,不但事業體日趨龐大、市場版圖也深入中國大陸,甚至跨向國際,但高清愿的年歲已高,必須培養下一代的接班人,以高清愿的個性,絕對是「毫無私心」的想選一個理想的交棒者,但沒想到,這個人竟然是自己的獨生女之夫婿羅智先,1999年羅智先自美返台,投入統一企業工作,歷經短暫的8年歷練,就扶搖直上總經理的位置,形成「翁婿共治」統一集團的局面,這對於在企業內部自己強掉「倫理」,講究「長幼有序」的大家長高清愿而言,雖說是內舉不避親,但被人說是少年「駙馬爺」當總經理時,無論是高清愿,或者是羅智先,都不免為之尷尬。
從以上台灣大宗物資產業界的世代轉換實例中,可以彙整出許多具有代表性的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的新世代接棒者,都是從國外接受教育後回國的,他們的思想,或者說思考問題的方式,已與父親輩不同,更遑論是與企業內的幹部,而其領導風格更是超脫台灣的傳統模式,他們不再強調倫理、不再依循舊規,完全以「執行力」、「數字領導、效率化」的美式作風,開會時公事公辦,拍桌子激烈爭執,指著高階幹部鼻子罵,或是當場叫人走路,都是司空見慣的事,而這些的差異化,到頭來所影響的,就是與台灣第一代企業家們所珍惜的「和氣生財」、「與人為善」的傳統企業文化,產生衝擊。
台灣企業界有一句口號說:「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全球」;中國大陸是台灣企業壯大市場必經之路,而台灣的第一代企業家,已經紮根於台灣,在海峽兩岸展開交流的24年當中,其第一代的企業家也做了「開路先鋒」,在仍然屬於「情、理、法」人治味道濃厚的中國社會裡,折衝打下了一段基礎,現在輪到年輕氣盛的新世代要上場了,但如果連投資保障協議都尚在磋商之中,兩岸新世代企業的合作「磨合」期,恐怕還有的磨呢。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王尚文/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資深媒體工作者。
世新大學新聞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
現任:自由撰稿人、桃園新報總編輯。
曾任:工商時報副總編輯、中時報系發行部副總經理。
著作:《企業蛻變三部曲》(2005年,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出版)、《中小企業藍海e策略》
(2006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印)、《群聚e串連-2007 Link成功方程式》(2007年經
濟部中小企業處編印)。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