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2,033
2010
08
月號論壇主題
兩岸三黨的發展與互動趨勢
兩岸政治協商 國共論壇新角色
周天瑞 / 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 (台灣)
 
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後,雙方關係走入了歷史的新階段,兩岸三黨自將不可避免地要以本身的變局與作為因應他黨的變局與作為,方可激盪、營造出兩岸的新關係,甚至新模式。
 
經濟合作的下一步,誰都知道政治議題的商討是隨之而來的必然趨勢,這是前一階段強調「先經後政」的「政」,也是前一階段所謂「先易後難」的「難」。「政」與「難」如今到了眼前,本文且就兩岸三黨如何加以面對,試圖做一探討。
 
在六月底兩岸完成ECFA的簽署,不出十天,第六屆國共論壇照預定時間在廣州舉行。這個已不具太多新意的論壇,原本並沒有太多人給予關心,但是馬英九交付了十六個字,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帶往大陸,親交中國國家主席兼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這個舉止引起各方關注。
 
馬英九十六個字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正視現實」四個字,當ECFA甫行簽署,墨瀋未乾之際,馬英九忙不迭地乘吳伯雄的大陸行之便,要吳伯雄臨時增加行程從廣州轉往北京,可見他如何看重遞送十六個字,特別「正視現實」這四個字的意義。
 
「正視現實」指的就是「正視兩岸分立的現實」,更明白地說,指的就是「正視台灣在中華民國存在的狀況下具有國家主權地位的這個現實」。馬英九深知ECFA之後,中共必然促迫兩岸的政治協商,然而莫說民進黨連簽署ECFA都不贊成,遑論政治談判;即使國民黨力推ECFA,也斷不可能跟隨中共的腳步向政治性方向邁進。「正視現實」四個字既說明了事實上的困難,也表達了馬政府的明確態度。
 
馬英九希望中共方面將政治意涵從ECFA上脫鉤,這在中共來說並不容易。不過若從胡錦濤回應中所強調的「加強認同,創造條件」來看,倒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正面的訊息與著力的空間。
 
不容否認,中共隨著改革開放的推動與領導人的順利改換,無論在形象上甚而本質上皆有迥異於過往之處,在對台的態度上也不似以前那般僵硬嚴峻;加以倘使ECFA的台灣獲利效益確於日後愈趨顯著,則好感遞增,因好感而在未來產生某種形式的政治關係,並非絕無可能。
 
不過兩岸的距離感不是一日形成,形象工程的重造也自非一日之功。在ECFA剛剛簽署之後的此時此刻,中國大陸最要避免的自我感覺便是:「既然我對台灣如此恩待,台灣就理應認同中國」。大陸上有一批頗具自覺性的學者說過:「不要因為我們給了人家一些好處,就要人家馬上回報」。這倒是一個普遍令台灣人「深獲我心」的說法,對此,中共當局允宜充分而深刻理解,以免抵消了原先作為的善意,乃至帶來反感與反彈。所以中共應該放下催促台灣與之進行政治協商的腳步,才是符合「加強認同,創造條件」這個訴求的第一要務。
 
在這個前提態度之後,中共還應該轉而進行一項更重要的改革工程,那便是追求政治體制如何在重視民主、人權的主要方面有所展現。透過這方面的展現,兩岸的感情與心理距離將更為拉近,世人對中共的改革認同將更為加深,創造條件云云,自是不言可喻了。
 
台灣的民主改革經驗的確有些負面表現,但整體而言絕非負數,特別在與世界接軌這個方面,它已是台灣不可摧毀的價值觀,有榮耀感,也有捍衛心。這是台灣人民在民族感情認同之外,另一個重要的認同要素,甚至愈來愈有超過前者的趨勢。但那不祇是中國尊重台灣的民主即為已足,而應當是中國本身是否也能走上這條道路。中共的對台工作走到今天,恐怕要建立這樣的同理心才更具效用。
 
馬英九政府當然深有瞭解,但在這兩年,為謀兩岸關係從停滯走向發展,馬政府的表述實多所節制;即便今後,為免對彼岸內政指手劃腳,傷及尊嚴與好不容易建立的信誼,似也不致大事更張。不過已經建構與持續進行多年的國共論壇平台,此時此刻倒應該發揮新的功能。
 
以國民黨為背景,且因失去政權以致解除束縛,成為自由之身的連戰、宋楚瑜、郁慕明分別自二○○五年開始與中共領導階層展開破冰式接觸,至今建立了良好的互動模式,並且為國民黨再執政之後的兩岸關係進展奠定了有效的基礎。雖然兩岸關係早非國共關係,但在歷史的流動裡,國共關係的傳續與好轉對兩岸關係的突破,確具重大影響。
 
但是在國民黨重新執政,馬英九一一摘取國共協商的果實,並且終而在簽署ECFA之中集其大成之後,國共平台似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以致頗有人提出「國共論壇還能走下去嗎?」的疑問。的確,誠如《新新聞》1219期封面標題「我方主戲演完,對方主戲難辦,溝通管道日多,始終不合體制」所示,國共論壇或泛國共論壇(包括連、宋、郁等所為)確實有著捉襟見肘的尷尬。
 
歷史不能否定的是,在扁朝執政時期,兩岸關係遲滯,兩會功能停擺,兩岸政府失能的無作為狀態下,國共兩黨特別在雙方的經貿等事務性協商方面,為今天的局面打下了基礎。那麼當歷史演變到逐漸要往政治方向進行,而兩岸政府也還不宜為此直接走上會議桌的時候,國共論壇是不是可以再一次擔當起先驅式的角色?
國民黨在台灣的民主發展歷史上有其不堪,不過儘管再不堪,終究還是台灣民主經驗中的一環,也畢竟走到了這條路上來,比起中國共產黨,應有比較上的先進程度,也當然有總結性的思考、反省。以國共水乳交融的關係,不會有表達上的障礙,也不會有動機上的可疑,加以對共產黨有比較深刻的瞭解,也應該提得出屬於方法和進程上較具可行性的建議。
 
其實,中共的經濟改革已經帶來了諸多其他變革,政治的改革也在微調之中,並不是絕對不可碰觸的忌諱。但東方社會的習性是,一切改革的源頭都必須起自善意與信得過,國共關係既稱莫逆,國民黨不該放棄,共產黨也無須迴避,雙方實不妨慢慢發展出一套更有利於兩岸人民及整個中國的政治成果。
 
當然,基於免遭國人質疑國共之間私相授受、暗中勾搭,這類接觸應是國民黨向中共就台灣人所關心的較具政治力度的話題、觀念進行探討,給予影響,不涉及條件交換的協議。而中共方面為了創造兩岸人民更多相互認同的條件,也應當歡迎並樂於與國民黨舖設這樣一個談話的場域,則國共論壇便有了新的價值與生命。
 
從ECFA的簽定到兩岸政治性的協商,中間必有一個重要的過程,那便是,中國的政治體制往民主、人權方向上的變化。而國共論壇可能,也可以是這個途徑上的觸媒與載體,但看願不願意用,以及如何用,不用則必然是白不用。
 
怎麼樣看,民進黨都是一個尷尬的角色,經濟上因極力抵制ECFA已經顯得如此,政治上更無法影響中國。關著門做不了皇帝,出了門也處處撞牆,過去希望過民進黨在兩岸局面中大開大闔,但它的消極性與自我邊緣化顯未改變,如果依然還不能從正視台灣內外的現實做起,那就要當心越來越無足輕重了。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周天瑞 / 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 (台灣)
1947.3.1生,江西省瀋陽市人,台大歷史系畢,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行政學碩士。

曾任中國時報要聞記者、專欄主任、採訪主任、副總編輯、美洲中國時報總編輯、《新新聞》周刊創辦人、社長、董事長、環球電視台執行副總經理兼新聞總監、天開傳播公司創辦人、超級電視台高級副總裁、自立晚報社長、勁報社長、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

現 任: 《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