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期數
瀏覽人數
8,690,314
設為首頁
帳號
密碼
登入
2011
年
03
月號論壇主題
檢視民進黨的兩岸政策
期數選單
民進黨天王的兩岸各表:從台灣整體社會出發的一個觀點
徐斯儉/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台灣)
回上一頁
隨著蔡主席成立中國智庫並發表兩岸政策談話,至此民進黨天王們可說都對於兩岸政策發表了具體的主張,也是我們可以好好來加以分析討論的時候。評論這些天王的兩岸論述,可以從不同的立場來談。目前坊間媒體已經充滿了各種論述,有的是從黨派立場來看,也有從中國角度出發,更多的是從綠營內部的論述來進行肯定或駁斥。可是,好像很少從整個台灣社會的角度來評論,或許這個空缺是本文可以填補的一個角度。
整體而言,我認為四篇論述可以分為兩大類,呂秀蓮與蘇貞昌是一類,謝長廷與蔡英文是另一類。呂秀蓮與蘇貞昌的論述比較屬於防禦型,謝長廷與蔡英文則具有更多進取的色彩。這裡所說的防禦和進取,指的是從台灣固有政治版圖的角度來說。呂和蘇更多地防禦綠營固有的立場,而謝與蔡則將其論述跨出了綠營固有論述的範圍,可說就拓展其政治支持者而言具有進取性。
其實這幾位天王的兩岸主張,有不少相同之處。呂、謝、蘇、蔡四人都有的共同之處有:他們都強調台灣主權的重要性,呂、謝、蘇三人都說了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強調國內共識的重要性,以及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人民決定等綠營共識的傳統論述。蔡英文在關於主權上並沒有著墨太多,僅僅提到馬英九政府在政治上對中國退讓,其結果便是造成菲律賓遣台嫌至中國這樣模糊台灣主權地位的後果。此外,也存在某兩人之間的共識,譬如謝長廷與蘇貞昌都強調要務實處理兩岸關係,呂秀蓮、蘇貞昌、謝長廷都強調要突出台灣的共識,蘇貞昌、蔡英文、和謝長廷也都點出了台灣民主價值的重要性。這些相同處不少是綠營固有的主張,但的確也有台灣社會的共同價值,然而畢竟多半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從綠營的角度來看,固然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但台灣社會畢竟是一個多元的整體,如果民進黨要代表台灣社會,僅僅不斷釐清其正統論述,闡述其核心理念,好像給人有點不斷自說自話,喃喃自語的感覺,不能形成一種「領導者」的形象。
如果從此點而言,我不得不說蔡英文與謝長廷的論述是優於呂與蘇的論述。這不是說呂與蘇的論述本身有什麼荒誕之處。呂秀蓮說的
96
共識,其實是說出了一個事實的現象,那就是現在在台灣中華民國政府的合法性其實在
96
年後已經與之前不一樣,這也可以說總統直選創造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一個新共和;而蘇貞昌說的台灣共識,是基於台灣主流民意的價值,堅守國內民主政體與國際民主陣營,這更沒什麼可爭議的。如果從藍營的意識型態或角度出發,一定會說他們僅僅是一種台獨論述或意識型態,或不能處理兩岸關係云云,但藍營論述本身也有其盲點,陷入此種爭論便僅能在黨派立場的高度討論問題,無論是對整體台灣實際問題的解決,或者未來可能的探索,畢竟顯得蒼白。
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如一些評論所說,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凝聚台灣內部共識的論述,而非一種真正能取代「九二共識」或「一中各表」來與中國交往的「兩岸論述」。林濁水說這種說法比新黨還藍,這樣的批評或許在綠營論述脈絡內部是有意義的,但若脫開綠營自身觀點,其實有點言過其實,因為謝的論述實質上根本不能產生一種從更藍的立場與中國交往的效果,但其求取台灣內部共識的苦心我認為應該給予肯定。其實即便是從綠營追求「穩健台獨」的角度而言,台灣內部能夠鞏固兩黨的共識總比社會分歧要好吧?!從台灣社會整體利益的角度而言那更是如此。
至於蔡英文在成立智庫時所發表的談話,是這四人發言中我最欣賞的。我想她的發言應該是經過不少內部討論的,雖然並非是一個詳盡的政策綱領,但其氣度和視野卻顯得恢弘與成熟。報章媒體上許多評論,包括總統府新聞稿,都對蔡英文的發言採取非常負面的批評。但我覺得負面的批評大多是採取黨派立場的角色。譬如說過去民進黨執政在兩岸關係上如何無能,不接受九二共識就無法解決兩岸問題,或甚至說她不知所云。其實這些評論主要的問題還是角度和脈絡的問題,也就是從黨派或意識型態的角度出發所產生的評論。
蔡英文論述的優點,就是脫開純粹的兩岸關係角度來談兩岸關係。如此才能有全面性和未來性,就此點而言,不僅優於其他幾位天王,也優於綠營過去一貫的論述方式,比起陳水扁時代的論述,那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這點不從綠營自身角度進行比較來給予肯定是不公平的。我最欣賞的一段是:蔡的聲明中說,「民進黨站在穩定亞太區域安全的出發點,我們理解並認同,維持台灣對中國關係穩定與和平的重要性,這是台灣對國際社會的責任。」這顯出她已經清楚認識到民進黨要為台灣對世界與區域秩序負責,這正是我對於陳水扁第二任最大的意見,因為陳的第二任完全無視於此,因而使得台灣成為國際秩序的一個負面因素,反而逼得美國與中國站在一起打壓台灣,不啻是民進黨對台灣利益做出的最大傷害!現在蔡主席在台兩岸關係時,首先強調對國際與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可說是對上一個時期民進黨所犯下的錯誤做出的反省與糾正,值得肯定!相信這個論述應該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正面回應。
正是在此一意義上,她所提出的兩岸關係「和而求同」是值得注意的,這從一位綠營領導者的口中說出是不容易的。這裡的「同」,是基於一種超越固有意識型態和選民特質,提升了視野後所產生的責任感。這已經有超越綠營固有價值的政治意涵在內。這點未來在黨內和綠營內是否能被接受,將會是蔡主席的考驗。此外,她對於處理兩岸關係時,要清楚意識到台灣的民主價值,因此要與中國「和而不同」,也是很重要的。但如前所述,許多其他民進黨天王也都提到此點,這並不令人驚訝。
但畢竟蔡主席此一聲明的發表,不能代表現在民進黨中央的全部政策綱領與主張。呂秀蓮曾說,要政治人物們拿出具體的政策主張來,這點說的沒錯。具有視野的政策綱領是好的,但怎麼執行才是真的。對於民進黨比較嚴厲的考驗是,如果執政後中共開始處處掣肘,國會又無法取得多數,面臨之前陳水扁的困境時,要怎麼辦?如蔡主席聲明中所說,面對國內經濟成長動力不足,但又不願意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甚至受到中國政府的抵制,要怎樣以具體的施政措施來突圍呢?從台灣整體社會的角度,藍綠交替執政未必是壞事,如何從藍綠交替執政中為台灣謀取最大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End
回主題論壇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徐斯儉/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台灣)
學者、教授
現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學歷:台灣大學政治學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碩士、博士,主修比較政治學,副修國際關係。
研究主要興趣包括從比較威權與民主化的角度,研究當代中國政治改革、政治發展與變遷;從比較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研究中國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兩岸關係方面,從兩岸內政因素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轉寄好友
Forward
送出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
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