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6,946
2011
03
月號論壇主題
檢視民進黨的兩岸政策
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困境
李建榮/行政院陸委會諮詢委員 (台灣)
隨著黨內總統初選的進程日益接近,民進黨有意角逐黨內提名的主席蔡英文與幾大天王先後對兩岸論述掀出底牌,但初步所亮出的底牌隻字不提「九二共識」或「一中各表」,這顯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除要與國民黨的馬英九路線明顯有區隔外,也意圖以新包裝爭取大陸北京政權的互動。
蔡英文是最後一位表態,她藉黨內智庫成立的時候,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八字主張,外界的評論多為過於空洞,避重就輕。但由於蔡英文先前已經提過,民進黨現階段的大陸政策要給總統候選人提出,因此蔡英文的八字見解,一方面是觀風向,引蛇出洞,如能順利取得後候選人資格,她才會進一步完整提出兩岸政策架構主張。
但以替蔡英文操盤的選舉思維,要在黨內出線,不能為了爭取中間選民先和深綠台獨者劃清界線,因此「和而不同」就是講給台獨支持者聽。因此她才會強調台灣和中國彼此不同,在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和社會認同都不一樣。因此她試圖以共同的和平發展路線來維持兩岸的不同,換言之排斥統的可能。她要隱晦的指出與馬英九路線不同,因而先給馬英九帶帽子「和而求統,和而必統」。她要給支持台獨者麻藥與想像空間,「和而不同」就是「和而不統」、「和而拒統」,甚至可以深刻的在綠營內部訴求,追求的就是「和平獨立」。
至於「和而求同」,是給與台灣中間選民(不支持獨立改變現狀)與對岸的共產黨的一個希望。希望在和的過程,找出最後的共同點。
但中間選民與共產黨也不是傻瓜,勢必要蔡英文清楚表態,民進黨究竟承不承認九二共識,對於當初的特殊兩國論,蔡英文不能迴避。如果這個最終的「同」,講得不清不楚,就不能兩邊取選票。同若是最終的統,台獨會跳腳。同若不是統,而只是永遠的現狀維持,北京就要考慮如何互動。若與北京無法有善意與互信,要中間選民如何取信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會比國民黨的兩岸政策陸現穩健?
初步看來,民進黨要爭取大位的人士中,前副總統呂秀蓮的路線最激進,她提出「九六共識」,就是從中華民國首任民選總統那一年起算,也就是李登輝、連戰於九六年就職那一刻算起,中華民國只有十五歲。在二二八宣布參選當天,現場還擺出獨立鐘,顯示呂秀蓮要以旗幟鮮明來爭取深綠、一邊一國路線支持者的認同。在黨內爭取提名時,她不考慮中間選民的因素。
至於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共識」若與蔡英文主張合而為一,對爭取中間選民可能有較大突破。因為謝長廷明白修憲、制憲要有四分之三立委席次才能提案,因此必須爭取維持中華民國憲法派的選民支持才有可能,因此他才提出台灣內部憲法重疊主張,畢竟這是「一中憲法」,與對岸有溝通的空間。但是為了堵住黨內反對者的聲音,談憲法共識,就是不能講「一中原則」,連各表也不提。目前謝長廷與蔡英文聯盟態勢已成,一爭大位,一取主席,是可能的發展,因此蔡謝二人的兩岸論述有相互吸納的可能。
最後提蘇貞昌,他眼見謝長廷最早提出「憲法共識」,遭黨內批判,因而他左思右想提出「台灣共識」,雖然獨的程度不如呂秀蓮,但統獨的光譜線上比蔡謝都偏民進黨傳統支持者的信仰,因此這也是著眼黨內提名的考量,如能出線參選,蘇貞昌不排除還會修正補充兩岸論述內涵,爭取中間選民認同。
 
總而言之,蔡英文與幾位天王初步的兩岸論述還是為了爭取黨內提名,因此對於與馬英九兩岸路線強調的是區隔,而不是趨近。但蔡英文也曾說過如能當選會延續前朝路線,但前朝兩岸路線前提是以「九二共識」為兩岸政治互信基礎。總統大選畢竟不同於地方選舉,誰能穩健處理好兩岸關係,兩岸關係是當前台灣生存發展的重要課題。民進黨的兩岸論述,不可能模糊面面觀照,這就是其最主要的困境。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李建榮/行政院陸委會諮詢委員 (台灣)
資深媒體工作者。
現任:行政院陸委會諮詢委員、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桃園縣政府顧問。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
曾任: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辦公室主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辦公室顧問、中華民國廣播事業協會理事長、中華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秘書長、行政院新聞局廣電基金會董事、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中國時報主任記者、中時晚報政治組副主任、正聲廣播公司記者。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