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233
2011
04
月號論壇主題
檢視國民黨的兩岸政策
馬英九後時代兩岸關係的變局
林健煉/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織田信長 : 杜鵑鳥若不叫,我就殺了牠 豐臣秀吉 : 杜鵑鳥若不叫,我就逗牠叫 ;德川家康 : 杜鵑鳥若不叫,我就等牠叫。
台灣離上帝太遠,離霸權太近
 方於223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抵台訪問當日,成立民進黨智庫並發表「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最新兩岸關係論述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獲得包括4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及4位台灣教授協會前會長等海內外400多位學者連署支持後,即在323分別與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登記角逐民進黨2012年總統大選黨內初選,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則於前副總統呂秀蓮宣布退出後,也宣佈參選,惟一般仍是看好蔡英文出線機率較大。
   蔡英文311在發表參選民進黨總統初選的演說-「我聽見台灣的聲音」中,強烈指責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台灣出現了許多前所未見的事件,讓人民的集體情感不停地被打擊。包括中國官員來訪警察忙著從自己國民手中搶下國旗、年輕運動員出國比賽為國爭光卻遭受不公平對待、甚至台灣國民被菲律賓移送中國法辦等;讓上一代流血流汗換來的民主自由,卻因和中國交往而被輕言放棄,國家尊嚴遭受漠視,政府依舊自我感覺良好,台灣的土地認同如此清楚,但政府處理主權問題卻是這般模糊 ;三年來,大家看到了一個沒有核心價值的政府,國家領導人更失去了方向感 !
   她強調,這個國家必須讓下一代感到驕傲,而不是焦慮
      319日她在出席本土派學者主辦的「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接受考問時又表示,台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面對國民黨的治理與統治,以致台灣人民整體都傾向「大陸型思考」,且「以大陸眼光看自己在世界的定位」,常忘掉台灣是一個面向海洋的島嶼。因此,她認為,台灣在看世界時,必須以海洋國家的思考看世界,「才能看得更精準也更實在」。
 「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係改引自《論語•子路第十三篇》孔子所說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意思是與人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苟同,體現的是冷靜、明智,不同流合污、眾醉獨醒、超然獨立的態度,無論如何,都能本著中庸平和之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同而不和」則是盲目苟同,但不能與人和睦相處。
   被喻為台灣新世代領袖代表的蔡英文,驟然搬出2,550年前孔老夫子的學說當兩岸政策招牌,各界初聞一頭霧水,但詳究其論述內涵,則她將中台關係定位在「政治往來應考量全球與區域戰略平衡」
   「經貿交流則以國際多邊體系作為互動架構」的主張,立場清楚明確,方向也較具突破性,同時符合當前與未來兩岸及國際實際現狀。
 反觀馬英九上任總統以來,除了一再重覆「一中各表」回歸「九二共識」論調外,未曾再有任何明確的兩岸政策;當然兩岸關係及雙方交往確是比陳水扁時代有具體性的正面發展,尤其ECFA的簽署最獲肯定,惟ECFA實際效益尚未有明顯的發酵,一般台灣人民也不具真實的感受,況且ECFA十年 內仍潛藏著甚多變數,對台灣持續影響如何,尚有待長期觀察。
 倒是陸客來台的開放,讓台灣人民見聞到具體事實的存在,對兩岸正面發展也最具加分效果;遺憾的是,諸如搶國旗事件、東京影展事件、亞運電子襪事件、詐騙嫌犯遣送中國事件、陸軍少將羅賢哲間諜事件等負面衝擊層出不窮,再三地戳刺台灣人民情感,也嚴重侵蝕兩岸得之不易、一分一寸積累的互信,讓兩岸關係跌跌撞撞。
   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離上帝太遠,離霸權太近」,以致400年來政治地位錯綜複雜,也讓台灣難得自主、安寧。
民國百年 前無台灣,後無中國
 以今年國民黨大肆慶祝之民國建政百年,中共紀念的辛亥革命百年來說,民國這100年中,前34年沒有台灣,後62年沒有中國,唯一最有關係的4年,卻發生血腥的228事件 ; 建國百年,台灣人民真不知該如何慶起 ?
 從歷史斷層歸納,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概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 ~ 1) 分立時期 : 即荷蘭、西班牙尚未佔領台灣前,兩岸各自分別獨處,互無實質關係。 2) 國際時期 : 大航海時代荷蘭、西班牙與台民共構殖民時期(1624-1662年、1626-1642)及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統治時期(1895-1945) ; 當時台灣與中國純屬一般國際關係。3) 國內時期 : 明鄭(1662-1683)、清治(1683-1895)與二次戰後初期(1945-1949),台灣與大陸為國內關係。4) 曖昧時期 : 1949年國共內戰勝負分明,共產黨奪獲江山,毛澤東立即更改國號,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蔣家國民黨則將中華民國政府撤至台灣地區,並實施軍事統治,海峽兩岸從此處於分離、對峙的特殊分治狀態,同皆自稱中國正統,卻又各有不同政府、憲法、國旗、國歌、國徽、軍隊、文字、錢幣、郵票、關稅以及邦交國等,雙方一方面互不隸屬,另方面則各自憲法相互包括對方領土,甚至外國領土如外蒙古等 ; 這般曖昧狀態,如視為二個國家,爭議四起,若說是一國,卻又不符合真實狀況,令人精神錯亂,也考倒舉世政治學者。
 儘管兩岸問題如此無解,惟基於現實利益,雙方關係還是在顛簸起伏中,朝正面的方向匍匐前進,此從60年來各自兩岸政策轉承啟合之脈絡中 ,足資驗證。 中共對兩岸政策的基本主調就是「一個中國,兩岸統一」,沒有任何討價空間,但手段上可以因時視地調整 ,所以其路線可以從「血洗台灣」進化到「錢洗台灣」。
   至於台灣方面,蔣介石時代大陸政策堅持的是「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反攻大陸,光復國土,拯救大陸同胞」及「漢賊不兩立」立場。
   蔣經國時代強調的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與「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三不政策。
   大學時期遍讀馬克思及恩格斯著作,對馬克思《資本論》曾深研熟讀,並兩度加入共產黨的李登輝,主政初期對改善兩岸關係自信滿滿,除了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宣佈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一個政治實體,並於19882月繼任後的首次記者會上說:「只有一個中國而沒有兩個中國的政策。我們必須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199010月又表示:「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自外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責任,也不應自外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努力」。
 1990年底,李登輝總統辦公室主任蘇志誠,經由禪學家南懷瑾安排,與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代表~大陸對台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斯德,在南懷瑾香港寓所秘密會晤。 其後雙方又在香港等地秘密會晤多次。
   1991年,李登輝主持下的國家統一委員會即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隔年兩岸實現了香港會談,1993年辜振甫與汪道涵甚至在新加坡又舉行汪辜會談,讓兩岸一度快速融冰,幾乎進入蜜月期。
   後來由於主權爭議,加上中國暗中介入台灣主流、非主流政爭,李登輝在屢未能獲得善意回報,甚至反遭打壓下,逐漸調整政策方向 ; 1996年李登輝在再度參與總統大選最後階段,中國更二度於台灣海域舉行一連串「海峽九六一」飛彈軍演恫嚇,導致美國派遣兩艘航母巡防臺海 ; 接二連三的衝突,終致李登輝最後被迫提出「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之所謂「兩國論」主張,兩岸關係也從蜜月期再度回歸原點。
   首度政黨輪替接任總統的陳水扁,在其就職演說時也曾興致沖沖強調:「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之「四不一沒有」宣示,結果還是同樣未能獲得中共任何善意的回應,終致最後轉變為「台灣跟中國“一邊一國」的路線”。
* 中共會否強加馬英九金箍咒
 化獨漸統的馬英九,將兩岸政策定調在「一中各表」回歸「九二共識」,雖讓雙方關係獲得部分進展,惟卻是以犧牲國家主權及尊嚴所換來,既未能實質改變中共對台的基本框架,也為未來兩岸關係埋下難以扭轉的障礙。
   即使對馬英九日益不滿,但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共立場上仍是以傾向支持馬英九為主軸,這不啻為馬英九以及兩岸未來發展套上了金箍咒。
   可以預期的是,在大選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會將四平八穩,不會有任何冒進、犯錯的言行,惟一旦其當選連任,由於已無任何選舉壓力,無論國民黨是否掌控立法院,馬英九可能都會秉持其一貫的執著與堅持,在大陸政策上盡情揮舞,至於對台灣長遠利弊如何,則尚難逆料。
 就算馬英九採行穩健發展的政策路線,設若未能獲得中共的理解與認同,則兩岸關係難免又將杆格一番 ; 尤其,馬英九若是當選連任,面對的則是新換屆的中共領導班子,雙方既有磨合的問題,更有長期穩中發展或短期力求有所作為的考驗。
   以目前局勢觀察,馬英九贏得2012年總統大位的勝算略勝一籌,然蔡英文的聲勢日漸上漲,可謂是與馬英九最具競爭架式,也最有爆發力者,不排除其有低空掠過,後來居上的可能。
 中國媒體對於蔡英文的可能出線,從諸多負面新聞報導不難看出其之焦慮與憂心,然中共若未能自李登輝與陳水扁兩岸政策路線轉折的前因後果中,獲得啟示、檢討與修正,歷史終將重演。
 東西陣營冷戰時期,基於對蘇聯的恐怖平衡,讓中國在國際戰略的矛盾中得以突出,所以對台政策採行「賊漢不兩立」的強硬路線,對國家發展的利弊衝擊,尚難彰顯 ; 如今在台灣基因與大陸能量的交合改造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是崛起大國,然隨之而來的國內外挑戰與威脅,日益積累醞釀,兩岸局勢的穩定與否,對中國內部變化的牽扯影響,即顯得舉足輕重。
   毛蔣時代,各自的兩岸政策皆是延續國共鬥爭時「敵我分明、你死我活」的戰略思維 ; 鄧李之後演進至「政經分離」模式,胡馬時期兩岸關係則發展為「登堂入室、你來我往」局面,其之進展,誠然可貴,惟因中共內部不少政治框架尚還高懸,短中期不可能改變,故未來走向仍非完全樂觀。
 就以政策互惠來說,中共採取的是「看人觀黨」之選擇性策略,而非就雙方實質利益考量,這般現象若未能改弦易轍,則一旦馬英九明年未能勝選,或勝選後任期屆滿,則中共面對台灣的新領導人,是否願意像對待他們愛恨交加的馬英九般,眉來眼去,頻放利多 ? 即使願意或不得不面對,那麼中共還有甚麼足以令人動心的優惠釋出,如果沒有,這豈不意謂著利多皆已出盡,兩岸關係將隨著馬英九卸任後停滯不前甚或走下坡 ?
* 等待兩岸的花開鳥鳴
 日本文學界著流傳著一段戰國三雄膾炙人口的傳說......
    早年時,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在院子觀花賞鳥,樹上停了一隻杜鵑,有人試問三人 : 要如何才能聽到杜鵑鳥的鳴叫聲?
 織田信長說 : 杜鵑鳥若不叫,我就殺了牠 豐臣秀吉表示 : 杜鵑鳥若不叫,我就逗牠叫 ;德川家康則強調 : 杜鵑鳥若不叫,我就等牠叫。
 日本戰國群雄之爭,高傲强勢、崇尚武力的織田信長奠定了统一的基礎,阿諛奉承、擅使謀略的豐臣秀吉繼承了信長的遺志,但最终卻是由妻兒被處死一聲都不敢吭,忍辱負重,等待時機的德川家康總得天下,其創建的江戶幕府,統治日本264年之久。
 究竟如何能讓兩岸美好的未來花開鳥鳴,這就有賴今後兩岸領導人的高度智慧了 !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健煉/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大學法學院商研所企經班結業(企業經理班~EMBA前身)。
曾任:21世紀出版社總編輯、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台灣電視台監察人、東森電視台董事、民眾日報發行人、東森媒體集團副秘書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