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054
2011
04
月號論壇主題
檢視國民黨的兩岸政策
檢視中國國民黨的兩岸政策
曾建元 /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灣)
當前中國國民黨政府的兩岸政策,係以連戰黨主席任內於二零零五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共同發表之〈連胡五項願景〉(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為其主軸,再加上馬英九總統的新三不政策「不統、不獨、不武」所構成,由於臺灣政黨分歧主要係基於國家認同,因而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在兩岸政策上,乃有極大的差異,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兩黨的個別信任亦不同,從而可能因臺灣政黨輪替執政而導致兩岸關係的大幅震盪。
一個中國原則任由實力決定內涵
兩岸和平發展、和諧共存,國、民兩黨乃至於兩岸之間,對此並無歧見,但對於兩岸關係之定位,則出於國家認同,而存在嚴重的分歧,此則為兩岸政治安全困境之根柢。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其為中華民國之國家繼承,在國際法上為唯一合法之中國,在此意義下,中華民國在臺灣乃為一流亡政府;國民黨則主張中華民國為唯一合法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統治中國大陸的政治實體,此一立場表面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針鋒相對,但因兩岸國力差距和國際政治現實,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社會,毫無接納中華民國以全面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可能性,所以該一立場實質上即接受了中華民國和臺灣人民在國際間受到隔離孤立的現狀,並且使兩岸關係繼續作為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屬於中國之內政,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於中華民國之國家繼承地位,保留了併吞臺灣的權利;民進黨則預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脫離中華民國之國家,主張中華民國在臺灣歷經民主化後已成為新生國家,中華民國即臺灣,臺灣主權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為使中華民國在臺灣得以成為正常國家,中華民國應向國際宣示不再代表中國,並且為擺脫在國際法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間的主權糾葛,中華民國的國號可以進一步考慮放棄,改而使用反映實際地理位置的「臺灣」或其他,而只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相互承認為國家,兩岸關係則自然為特殊之國與國關係。
由上可知,只要國民黨對於兩岸定位不重返李登輝時期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無視於國際法上的普遍認知和國際政治之客觀現實,而主張法律意義的一個中國原則,則只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重申其為國際主流社會所承認之唯一合法中國,臺灣人民的國際參與權利就已涵蓋在中國的國際參與當中,因為一個國家不可能擁有兩個完全代表權,因而只能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國際組織間的特殊安排來部份滿足;除此之外,也因為兩岸關係又回到中國的內戰狀態,根據〈聯合國憲章〉之內政不干涉原則,一旦中華人民共和國侵犯臺灣,國際社會將難有進入臺灣海峽協防臺灣的法理空間。在兩岸國力極端不對稱的情況下,這無異於拒絕國際支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動繳械。一中原則無論如何各自表述,國際的認知終究取決於兩岸實力對比,這是對臺灣最為不利的主張。
國民黨對兩岸外交休兵津津樂道,以為臺灣的國際地位不致於繼續惡化,殊不知,外交部門從此懈怠了為國家爭取國際支持的強烈意志,也讓國際社會誤以為臺灣已接受一個中國兩種制度的安排,休兵導致休克的危險,這才是對臺灣最大的傷害。美國和俄國近日皆出現放棄臺灣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換北朝鮮而重建東亞國際和平新秩序之說,顯見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扭曲,以及過去其在野時期對民進黨兩岸、外交和國防政策的任意杯葛下,已使國際視聽產生嚴重混淆,使臺灣的國家安全戰略佈局遭到結構性的破壞。
聯手中共制臺獨,混淆基本價值
由於主張一個中國,國民黨對於兩岸關係的處理,更大的問題是去國家化、去主權化。〈連胡五項願景〉被列為國民黨政策綱領,進而成為國民黨政府的國家政策綱領,但〈連胡五項願景〉卻是國民黨在野的時候,不顧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而由胡錦濤和連戰在北京宣告將聯手制臺獨的背景下商訂的,之後國民黨更通過國共論壇與中共協商其兩岸政策,復經由其所佔多數席次的立法院來要求民進黨政府接受,此舉形同架空中華民國體制和主權;而欲與中共聯手制臺獨的作法,則將中華民族主義和中國對臺灣主權置於臺灣人民的自決和民主權利之上,且更見其毫無國家觀念,竟要援引不放棄併吞臺灣、消滅中華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力量,來壓制我國內部關於國家定位的不同聲音,而一昧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旋律起舞,絲毫不願就臺灣獨立的定義權和詮釋權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據理力爭。
試問,國民黨究竟是把主張臺獨的國人視為同胞還是敵人?臺灣需要以這樣的方式迎合〈反分裂國家法〉,犧牲主權在民的基本價值,才能換來臺海的永久和平嗎?國民黨要聯手中共制臺獨,顯然是認為統一的價值高於臺灣人民的自決,把臺灣人民內部矛盾視同敵我矛盾,反而把中共當成同志,認同與價值錯亂,憑什麼來領導臺灣?
中華民國已經停止動員戡亂,兩岸的內戰狀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方認知的問題,不需要通過雙邊的和平共識與協議來停止此一狀態。所謂的兩岸和平協議如果只是容許中華民國以交戰團體地位來締結,簽訂與否不影響臺灣海峽的和平現狀,簽了反而還出賣了國家人格,則還不如不簽。
黃金十年,託寄對岸
在振興臺灣經濟方面,國民黨把臺灣黃金十年的打造,全寄望於兩岸經濟整合與全面交流,最早國民黨則主張建立兩岸共同市場,而兩岸直航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簽訂,則為實現兩岸經濟整合奠定基礎。但此一兩岸貿易政策,由於欠缺風險管理的深刻思考,乃形同鼓勵臺灣企業為擴大利潤而增加在對岸之投資與生產,而未顧慮到產業或生產線外移對於臺灣勞動就業市場和社會安定的衝擊,反而惡化了臺灣的所得分配、貧富差距,另一方面,在對岸投資生產的臺灣企業也因逐漸被鑲嵌進中國大陸經濟體系而難以脫身,在政治上容易淪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經促統、以商逼政的人質。
國民黨總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共同市場的成形,來警告臺灣被東亞經濟體系邊緣化的危機,並作為其加速推動兩岸共同市場的理由。事實上,臺灣產業結構與中國和東盟不同,臺灣產品的優勢不在價格低廉,而在其文化品味和品質保證,在這一市場中有必要擔心中國大陸和東盟十國產品的競爭嗎?而若要提高價格優勢,選擇擁有龐大華人社會的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國設廠,豈不是比之中國大陸更為有利,而且還可分散政治風險?再由於去國家化,兩岸貿易爭端刻意排除世界貿易組織體系下之國際仲裁和國際制裁,更使臺灣權益之保障無所依託,只能依賴對岸的善心。倘若對岸日後基於政治動機,對我國實施經濟戰,我國豈非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
立國精神、民主防線,搖搖欲墜
為了國民黨連結中國的經濟戰略佈局,對於中國大陸自由化與民主化問題,國民黨則刻意低調處理,誠十足地短視近利,殊不知,兩岸經濟貿易關係中對於臺灣人民權益的根本保障,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身要成為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對臺灣國家安全最大的屏障,就是要使保衛位在自由世界和共產世界交界的臺灣,成為全中國和全球人民的良心事業,所以臺灣對於中國大陸民主和人權議題的關切,在價值立場上的堅定,是不容許有所動搖和受到懷疑的。令人遺憾的是,國民黨對於西藏自由運動、中國民主運動刻意保持距離,誣指維吾爾民族運動為恐怖主義,對中國維權運動默不作聲,僅在必要時刻始對中國民主化問題行禮如儀地表達關心,也因為國家立場鬆動,上行下效,反而使臺灣的新聞自由遭到反噬,而在有關中國大陸的報導上,出現自我審查現象,而誤導了人民對於中國大陸真實狀況的認識。中華民國憲政民主的立國精神、臺灣作為全球民主防線最前線的戰略地位,都因國民黨面對中國大陸立場上的退縮,而搖搖欲墜。
開放陸生,百年樹人,影響深遠
不過筆者則基於對於臺灣民間社會和大學的信心,對於國民黨開放中國大陸學生來臺升學政策有所肯定。當然,陸生來臺升學只要通過同等學力鑑定,就可以申請入學,根本可以不必觸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學歷的選擇性承認問題。陸生來臺接受臺灣自由教育的薰陶,呼吸自由的空氣,受普世價值的濡化,並因深入了解臺灣,於臺灣有感情,而於其回國後,必將成為兩岸和解與中國大陸社會啟蒙的策進力量,甚至於可能作為溝通中外和兩岸的橋樑而有所貢獻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人能夠在臺灣通過培養陸生來參與民主中國的復興事業,共創中華文化新局,其影響乃千秋萬世。國民黨也許並無意和平演變中國,但開放陸生來臺升學以挽救臺灣高等教育生源不足問題的功利性政策目標,卻外溢出前者的政策效果,一旦無心插柳柳成蔭,此將是國民黨兩岸政策的最大成就。
馬英九表明任內不與對岸商談統一,亦不追求臺灣法理獨立,更反對任何以非和平方式來解決兩岸問題,又說關於兩岸定位,主張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對於兩岸的現在與未來,不見價值立場與具體主張,亦不見兩岸實力差距對其新三不政策在國際視聽上的影響,而所有「不」的背後,卻又存在統一與反獨的預設,流露出其守勢與偏安的心態。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曲從一中原則下的和諧假象,不見維護臺灣人民國民主權和自主發展能力的勇氣和決心,這是最讓臺灣人民對其領導感到不放心的地方。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曾建元 /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灣)
學者、教授(1966年生於台北市、台灣苗栗客家籍,祖籍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
現任: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係副教授、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台灣北社法政組召集人、台灣智庫諮詢委。
東吳大學法律係比較法學組法學士、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碩士、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2002年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會暨紀念陳同仁先生台灣研究博士論文獎得主。
曾任: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