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6,595
2011
05
月號論壇主題
1蔡英文的挑戰 2日本災變的啟示
從日本核災害看兩岸核能安全合作機制建構
楊卓娟/廈門大學碩士生 (大陸)
20113月,日本福島地區由於強震引發的核災害事故在對日本造成重大傷害的同時,也對周邊甚至全球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由此引起的全球核恐慌使得各種反核運動盛行一時。核災害影響範圍之廣提醒人們,核能發電雖然便利又實惠,但潛在風險巨大,某一地區出現的核事故,全球各地都可能受到影響。在核災害面前,人類是一個共同體,核能安全已非地區的內部事務,而是跨地區的重大課題。因此,維護本地核能安全,除了要強化本地核電廠管理之外,更要推動區域核能安全合作,相互聯合起來共同預防核災害的發生。
雖然兩岸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建立了核能安全技術方面的交流,核能安全方面的交流管道也一直暢通,但日本的核危機給兩岸帶來了更深刻的啟示,日本雖然有相關的保障措施,但在人類無法預料的自然災害面前還是發生了這樣的不幸,這就促使兩岸不得不更深層次地思考在核能安全方面的合作,包括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逐步擴大合作的內容與空間、充分考慮核能安全隱患及其預案措施等,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建構兩岸核能安全合作機制,推動兩岸核能安全合作朝制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的方向發展。
目前兩岸對未來的核能安全合作已表達了積極的意向,兩岸高層也都對核能安全合作表達了強烈的意願,這無疑為兩岸核能安全合作機制的建構提供了條件。
兩岸核能安全合作機制建構路徑
具體來看,兩岸的核能安全合作機制的建構可以考慮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首先,建立起能相互及時通報的制度化管道與處理模式。
兩岸核能安全的合作首先是核能安全資訊的交流,包括對兩岸核能利用設施的建設、發展情況等方面的交流。要確保核能安全資訊交流的快捷與流暢,就必須建立起能相互及時通報的制度化管道與處理模式,即建立兩岸核能資訊通報機制,包括核能設施的安全、輻射防護及環境衝擊評估管制機制,以及建立資訊發佈系統和重大事件的早期通報與聯繫機制等。
其次,推動兩岸相關人員在核管理技術上的交流交往,實現互利互補。
臺灣發展核電已有好幾十年的歷史,擁有較多營運管理經驗;大陸核電發展相對起步較晚,引進了比較現代的核能技術,但經驗積累不足。因而兩岸可以通過推動相關人員在核管理技術上的交流交往,實現優勢互補,比如:大陸核電事業的發展會需要不少一線操作員,但剛從事這一行業的技術人員實踐經驗不足,因此可以通過邀請臺灣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到大陸傳授經驗,使大陸從臺灣同行那裡學習到其逐漸積累起來的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大陸的核電技術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快,不斷消化吸收世界上的先進核能技術,而臺灣這幾年沒有建更多的新核電機組,因而臺灣同行們可以從兩岸核能交流中瞭解到世界最新核能技術。
最後,制定出相應地反危機預案及應急處理方案,使之成為兩岸在核安全危機管理預防機制中的關鍵一環。
兩岸核安全合作機制建構意義
建立核能安全合作機制可以使兩岸核能安全合作形成制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的合作模式,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兩岸在核能安全合作領域的互信,減少雙方對彼此核能安全的顧慮;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兩岸及時有效地預防和應對核危機發生的能力,為雙方應對核管理和核危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從根本上有益於兩岸人民;最後,通過相關人員的交流與交往,可以增強兩岸人員接觸的機會,從而增進彼此瞭解,產生互信,為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與途徑。
事實上,核能安全合作不僅要求兩岸要建立起核能安全合作機制,也要求兩岸進行全方位的合作與協調,本著共生共存、合作互利的新視野,共同營建一個更加安全、更加繁榮的未來。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楊卓娟/廈門大學碩士生 (大陸)
廈門大學碩士生
祖 籍:湖南永州
學歷: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中外政治制度專業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