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689,808
2011
06
月號論壇主題
陸客自由行對兩岸的啟示
陸客自由行符合兩岸總體利益
林健煉/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台灣應力求風險極小化 機會極大化
   兩岸各界期待多時的陸客來台自由行,經雙方加緊磋商後,可望在今年六月底前開放試點,由於其內涵不如外界預期,且一些規定較前鬆綁,以致兩岸皆有不同意見出現。
   陸客來台觀光問題,遠自民進黨執政時期即積極蘊釀,當時陳水扁總統指示召開的經濟永續發展會議,還列為重點討論,雖未獲得中共的善意回應,但卻已為開放之路奠下良好準備基礎,讓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得以在2個月內立即實施。
       自乾隆時代後,中國國力即逐漸衰微,鴉片戰爭至文革時期,內亂外患及天災地變頻仍,更是國困民窮,直到近30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方始突飛猛進,人民也才有出國旅遊之能力與機會。
 搞慣計畫經濟及統戰的中共,當然也會把開放人民出國的問題當成對外談判的籌碼,這種作法用於國際斡旋,理所當然,惟若施之於兩岸互動,卻值得商榷。國共爭戰90年,軍民死難數以千萬,無辜家庭生離死別者不計其數,如今國共總算一笑冺恩仇,不曾有歷史宿怨的兩岸人民,相互瞭解交往都來不及,豈還枝枝節節,甚至有所盤算?!
 撇開政治不談,就以雙方互動而言,根據台灣觀光局統計,前年台灣赴大陸旅遊人數151萬人次,這是以台灣旅客出境後的首站目的地計算;而根據中國國家旅遊局「2009年旅遊經濟運行報告」顯示,前年台灣赴大陸旅客則為448萬人次,其中近300萬旅客是透過轉機或其他方式前往。
 至於2010年大陸來台旅客也僅163萬人次,今年雖大幅成長,平均每天3,350人,惟與台灣赴大陸旅客總數對照,仍是相去甚遠。
 再就台商在大陸直間投資金額來說,自文革末期迄今至少2,000億美元,連同獲利與房地增值,粗估有4,000億美元,每年維持的就業機會逾2,000萬人。
         而陸客雖已為台灣最大旅客來源地,但去年帶來的觀光效益新台幣618億元,僅為台灣經濟成長貢獻0.28%;即使未來3年台灣旅館業將加碼投資797.4億元,促使相關的建築、營造產業活絡,但包括未來旅館的營運等,預計能創造的就業機會亦僅1萬7千個不到。
此外,陸客台灣本島自由行僅北京、上海及廈門等三個城市居民優先開放,每天500人,最多停留15天,申請延長一次以7天為限。至於赴金門、馬祖及澎湖等離島地區自由行,則不限省籍,所有陸客都可前往,且人數不限,但不能到台灣本島旅遊。
再者,自由行陸客不需繳交保證金,只需存款20萬元新台幣或年薪人民幣12萬元,或持有信用卡金卡、在學證明,同時採雙擔保制,但不強制要求陸客提交保證金,由其親友或觀光相關産業團體提供擔保,大陸則在離港申請中,增加緊急聯繫人,擔負協尋義務。
 在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前數年,大陸曾有一份民調,推估希望能來台旅遊者約7,000萬人,當時中國的國民所得遠低於現在。
然綜觀上列措施,除了金門較可能受益外,1年能來台灣本島之自由行陸客亦不過18萬餘人,且僅限北京、上海及廈門等三地,這對廣大渴望來台之大陸各地人士,既不公平,也無實質意義。
 而對台灣而言,意見更是分岐,觀光旅遊業者認為這根本是杯水車薪,簡直吊人胃口,惠而不實;警方則擔心衍生色情及暴力犯罪;軍情單位更憂心中共情蒐、滲透與佈建問題。
 早年台灣飽受大陸偷渡來台打工及從事色情勾當困擾,如今隨著大陸工資上漲及缺工問題,偷渡來台打工者已漸減;至於來台從事色情問題,根源於市場供需,短中期很難杜絕,除了加強身份查核及嚴加取締和對旅行社源頭控管外,別無他法。
 至於情蒐、滲透與佈建,一方面考驗台灣軍情單位的反情報能力,另方面則考驗大陸對台誠意;事實上,以台灣社會的缺乏危機意識及開放程度,大概也沒甚麼機密可言,只要認真過濾各種媒體,一般情報差不多都掌握了,至於深度機密,就中共如水銀洩地般的滲透能力,透不透過自由行,可沒甚麼差別。倒是自由行稍有利於中共情報單位的長期滲透與佈建,但卻非其主要的手段。
         凡事有利必有弊,既然要開放陸客自由行,台灣終得付出些代價,該當努力的是設法力求「風險極小化,機會極大化」。但總體而言,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
台灣巷弄文化 別具特色
1) 客源地有限、來客數太少 ~ 以香港彈丸之地,去年前往購物陸客多達2,268萬人次,而今年來台團遊陸客加上自由行亦不過200多萬,僅及赴港之十之一。以台灣現有條件,接待境外旅客之最佳狀態的容納上限,約為1,000~1,200萬人次,而去年亦不過557萬人次,顯然還有很大成長空間;若基於均衡性或風險考慮,陸客維持總客數的50%,那麼,等於未來3年內陸客來台每年還有350萬人次的成長空間。
 若以團遊與自由行5:1換算,也即陸客團遊每日應開放為11,000人次,自由行則為每天3,000人次。
  尤其,大陸不少地區平均國民所得遠高於北京、上海及廈門,若僅限以上三地,似不公平,即使基於    國民素質考量,亦不妨採較合理之身分、職位與配額等方式,適度開放。
當然,自由行會衍生何些問題,尚非很清楚,初期試點試行無可厚非,惟每半年或一年定期檢討改善並逐步開放,實有必要。
2) 合理規範,質量並重 ~ 目前來台陸團,幾以低價位採購團為主,加上大陸業界普遍砍價及惡性積欠團費,致台灣旅遊界苦不堪言,惡性循環下,旅遊品質及安全問題頻降,暴利的是大陸業界,倒楣的則是那些「起得比雞早,跑得比馬快,吃得比豬差」的陸客。
 因此有必要規範高、中、低檔客團之合理比率,同時對於過度積欠團費者計點,以獎懲下年度配額。
至於台灣方面亦應以如飯店之星級制,評定旅行社之優劣,提供大陸業界參考,以及鼓勵中小旅行社資本、資源以及資訊整合;觀光局更應定期廣邀產、官(各相關部會與地方政府)、學,集思廣益,改善舊遊區及規劃新景點,積極提昇旅遊品質;像各地夜市的髒亂及紀念品缺乏特色等,皆有待改善。
        儘管陸客來台之整體經濟效益不如預期,初期也衍生不少問題,但至少已踏出第一步,多少不無小補,何況從改善兩岸關係、增進雙方人民相互瞭解,以及提昇台灣旅遊品質而言,意義重大。
 實際上,開放陸客來台,經濟效益不談,收獲最大的還是大陸。   陸客赴港,主要是購物,尤其是歐洲名牌服飾,然有些未必比台灣便宜,何況香港語言的便利性及人情味不如台灣,重要的是,台灣文化的深廣度、多元性和創意,遠優於相香港;尤其大城小鎮的巷弄文化,往往令人新奇,甚至驚喜;至於一些不同風貌的港灣,對於絕大多數深處內地的陸客而言,別具吸引力,何況還有座與北京故宮互別苗頭的台北故宮,不到此湊個熱鬧,還真枉度人生。
        至於以賭、色見長的澳門,除了開開眼界,見識見識外,更是無可好談。陸客來台旅遊,最特別的是有些事務既熟悉卻又陌生,到此一遊後,倍感親近甚至人人都能娓娓道上一段史事,例如國父紀念館、士林官邸、蔣介石行館、張大千故居、張學良舊舍、閻錫山「種能洞」、以及周德偉紫藤廬等,這是遊歷其他國家地區所未能特具者。
 另如墾丁的春吶音樂季和貢寮的海洋音樂祭,同樣都是台灣的一大特色。最重要的是台灣小吃及餐飲業和一些零售服務業以及文創產業,包羅萬象,甚至因為高度競爭而不斷創新,無形中提供陸客一些創業樣板與構思,對於穩定大陸基層經濟甚有助益。
 此外,大陸目前尚屬一黨專政體制,適度開放出國旅遊,既能增進國民見聞,展現經濟實力,交融心靈文化,更具紓解民怨壓力,對於政權穩定,深具作用。
中國總理溫家寶去年10月訪問希臘於該國國會演講時曾強調 :「從豐厚的文化傳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實現新的進步和發展。」,那麼,忠實保留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甚至將其發揚光大的台灣,不正是歷經文革浩劫後之大陸人民最能汲取智慧和力量,實現新的進步和發展的寶地嗎?!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健煉/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大學法學院商研所企經班結業(企業經理班~EMBA前身)。
曾任:21世紀出版社總編輯、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台灣電視台監察人、東森電視台董事、民眾日報發行人、東森媒體集團副秘書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