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939
2011
07
月號論壇主題
剖視大學生在兩岸就學趨勢
開放陸生來台,當局政策應立足促進兩岸人才交流
石正方/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 (大陸)
2010年兩岸教育交流實現突破性進展,可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臺灣立法機構於819三讀通過針對開放大陸學生赴台就讀、承認大陸學歷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與《專科學校法》修正草案,即所謂“陸生三法”修正案,有限制地開放大陸學生赴臺灣大專院校就讀及正式承認大陸41所高校學歷。“陸生三法”修正案的通過,為兩岸高等教育雙向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政策條件,對促進臺灣大學生源多元化,改善臺灣私立大學院校招生不足問題,都具有正面效應。
儘管“陸生三法”限制頗多,“三限六不”條款下大陸學生赴台就學還存在很多障礙,但修法本身就意味著臺灣當局順應全球化發展的大潮流和兩岸關係“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勢在必然而朝向開放的積極態度,應予以肯定。至於開放幅度不夠,與現實需求存在較大落差(甚至某些條款被詬病“不人性化”、有“歧視陸生”之嫌)等,一方面是島內特殊政治生態下藍綠政治攻防的結果使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兩岸互信還不充分。
臺灣當局針對陸生來台的相關政策不盡合理,主要癥結在於“立意”(指導思想)偏差。就“陸生三法”修正案相關條款及後續操作規範來看,開放陸生赴台主要是為了緩解島內大學院校(特別是私立院校)招生不足而不是為了促進兩岸人才交流,因而,不設配套獎學金、不允許陸生擔任研究助理,擔心陸生佔用台生教育資源、排擠台生就業,等等不合理,即“順理成章”了。相較之下,為吸引頂尖大陸高中畢業生赴港就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對大陸優秀學生給予優厚的獎助學金等待遇,並允許畢業後留港工作,凸顯人才競爭的取向;大陸近年來也從人才競爭角度出發吸引台生,如20104月宣佈承認臺灣的學測標準,表示凡在臺灣參加學測考試、成績達頂標級的臺灣高中畢業生,可直接向大陸123所高校申請就讀,經面試合格後即可錄取。這一政策在20108月正式啟動實施已開始顯效。可見大陸內地和香港都已把對優秀學生生源的競爭看成是各自未來實力的提升。因而,臺灣輿論認為,有限制的“陸生三法”把優秀大陸畢業生拒絕在大門之外時,臺灣的人才競爭已經輸在“起跑點”上了。
開放大學生兩岸就學,立足點應在於促進兩岸人才交流,藉以提升兩岸人才的競爭力。全球化下,兩岸人才交流勢在必然,而透過兩岸高校相互開放招生,促進兩岸人才雙向流動是有效的途徑。臺灣當局目前出臺的相關政策不符合形勢,必須儘快做出調整,訴求點應是增加優惠條款吸引優秀陸生。否則臺灣高校招收陸生還會像今年首度招生一樣遇冷。
如臺灣當局及時進行政策調適,同時加強臺灣高校對大陸的針對性宣傳,陸生赴台高校就學會逐漸由“冷”轉“熱”。畢竟臺灣高校與國際接軌較早,師資水準和教學配備資源豐沛,很多科系專業設置具有特色。相信幾年之後,就讀臺灣高校,將會成為未來陸生的重要選擇。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石正方/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 (大陸)
學者、教授
現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碩士生導師。
兼任:廈門市經濟學會理事;《經濟地理》雜誌社理事;國台辦海研中心特約研究員;《臺灣研究集刊》編委。
學歷:東北師範大學理學學士、理學碩士,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廈門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
學術論文:《臺灣經濟“全球佈局戰略”評析》、《東亞經濟一體化格局下臺灣經濟的邊緣化》、《臺灣對外經濟關係的“全球佈局戰略”》、《臺灣區域經濟轉型的兩岸視角》、《海峽經濟區的空間演進:結構、特徵與問題》、《臺灣企業集團大陸投資現況與策略研究》、《兩岸經貿交流時空演進:歷程、現狀與趨勢》、《海峽經濟區區域治理管見》、《閩台經貿交流回顧與展望——基於區位優勢變遷視角的分析》、《臺灣參與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現況及未來路徑探討》、《“大三通”時代的“小三通”發展空間》、《陸資入台: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邁出突破性一步》、《海西戰略促進海峽經濟區空間重組》等數十篇。
出版個人專著《城市功能轉型的結構優化分析》、《開發區形象設計》;主編《臺灣研究新跨越 • 經濟分析》、聯合主編《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研究》。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