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778
2011
07
月號論壇主題
剖視大學生在兩岸就學趨勢
留學是社會人文的最佳基因改造
林健煉/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去年8月,台灣立法院通過「陸生三法」修正案,正式對大陸開放學歷教育,當時如「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台灣教育線上」等相關網站,頓遭大陸學子點閱激爆,然因諸多因素影響,今年「陸生來台讀書元年」招生,除少數大學部分熱門科系爭相擠考,錄取率低達0.5%外,大多卻不理想,逾半甚至掛零,乏人問津。
此與近年台生競赴大陸就學一年7千人之熱絡相較,反差甚大。
惟若以文革結束後10年台生赴大陸就讀,至2007年本科以上的台生也僅1萬5千人觀之,陸生來台今年方啟動,招生情況欠佳,不足為奇,重要的是「善門已開」,總有可以努力的空間,何況大陸一年高校畢業生多達600萬人,長久而言,學生來源應非問題。
兩岸同文同種,但相隔62年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兵刃相見,三分之二的時間則是冷戰以對,真正雙向交流亦不過這二年的事;雖說兩邊人文思維、社會體制與國家規模差異甚大,短期內尚難相融,一時要大陸學子貿然奔赴台灣就讀深造,仍待時日磨合;惟也因此百般差異,雙方更有強化留學以增進互信、互補及互利之必要。

一般的既定觀念,總認台灣的學術水準不及歐美,即便香港都不如,要攻堅的學生不會到台灣,要混學位的又讀不起,高不成、低不就,讓台灣的學校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誠然,台灣不是國際高等學術的寶庫,也不是最奢華享受的天堂,更非打造全球首富的樂園,但就社會的文化傳統、人文思維、進步自省、多元創意、友善包容及產業結構型態來說,台灣卻是最具備改造中國人文思想與深化中小企業的基地,也最貼近中國的需求與融合性。

以大陸這二十多年來經濟發展而言,台商廣泛及深入性的貢獻,普遍遠高於中國的海歸派,尤其像大陸這般龐然巨大的開發中國家,亟需各種高低層次的技術、設備、管理、行銷、創意與人才等填補,這方面全球各頂尖學府能對中國直接貢獻的不多,但在台灣卻四處存在。
留學的意義,除了學位的取得及語文的學習外,新知汲取、人文思想與社會體驗等,皆是一個國家脫胎換骨最重要的基因。
中國第一位留學生法顯(337~422年)及其後的玄奘(602~664年),天竺行回國後翻譯的經、律、論,影響中國的宗教信仰及社會文化千餘年,同時也開啟中國的世界觀。
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及遣明使,隨行者甚多是留學生與僧人,豐富了日本政治體制與文化藝術,至今不衰;明治維新大量派遣留學生前往歐美學習政、軍、文、法、工、商及藝術,從此讓日本躍為亞洲大國,顯見學術交流與社會體驗的重要性。
事實上,除中醫藥、文物考古及中國律法等少數領域外,大陸值得台灣學生特別前往深造的學科並不多,台生主要看重的還是人脈的佈局;而地廣人眾的中國,高端人才卻幾乎集中於北京、上海等大都會,其他省市普遍人才缺乏,即使也有些出國深造,但最終返鄉服務的甚是有限,這也是大陸發展不均與貧富懸殊的主因,無形中也為中國的未來,埋下動亂的因子。
易言之,基於整體發展,實際最迫切需要人才的反倒是北京、上海以外的省市,因此台灣「陸生聯招會」規定,報考台灣高校的大陸本科生,戶籍限於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六省市,而報考碩、博士的學生,除了戶籍要求外,還必須具備台灣教育部承認的大陸四十一所高校的學歷;這些限制不僅把眾多考生擋在門外,更是本末倒置,完全未能兼顧大陸的實際狀況。
當然,台灣的規定也有其考慮背景,諸如大陸學歷偽造氾濫、二級城市收入較低與學生素質參差等問題,但這些問題皆可透過協商規範,畢竟大陸來台就學與來台自由行截然不同,以自由行的標準套在留學上,似顯離譜。
此外,大陸相關單位隔海遙控學生政治性組織,也是台灣當局未能放心開放的原因之一。
首要改弦易轍的是,大陸當局應將陸生來台單純化,既不應有政治因素夾雜,更不可把陸生來台當成政治籌碼操弄。
其次,台灣將開放的名額知會對岸後,大陸應改依各大省市人口比率分配,甚或還應給予偏遠省市若干優惠名額,同時要求各省市政府應提供相當之獎助學金,以協助解決學費問題,及鼓勵優秀學子來台就讀後返鄉服務或創業。
總之,祇要能領受不同政治文化的激盪衝擊,必能蘊育新的社會生命及國家能量;而台灣的核心價值並非完全奠基於頂尖學府,上從科學園區,下至觀光果園,甚至捷運超商、街頭巷弄,處處有學問,都值得觀摩學習;對14億中國人來說,一杯珍珠奶茶的心靈與器官感受,遠勝於一個諾貝爾獎。
當然,學習心得固然寶貴,但學生的人身安全卻遠高於一切,此乃兩岸留學政策最高的指導原則,不容輕忽。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眾人皆讀史丹福、哈佛,都想治國,其國必亡;眾人皆想醫人,其國必亂;眾人皆想醫病,其國必罄;有醫國、有醫人、有醫病,國方得興;頭重腳輕或頭輕腳重,皆非常態,兩岸留學應作如是觀,而不是只在金字塔尖上的北大、台大繞來繞去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健煉/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
資深媒體工作者。
台灣大學法學院商研所企經班結業(企業經理班~EMBA前身)。
曾任:21世紀出版社總編輯、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台灣電視台監察人、東森電視台董事、民眾日報發行人、東森媒體集團副秘書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