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066
2011
08
月號論壇主題
展望台灣、香港、澳門新關係
我駐港機構提升是兩岸關係改善的溢出效應
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台灣)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日前指出,我駐香港機構從名稱到功能與地位都將全面提升。究竟什麼國際關係理論可以解釋兩岸關係改善可以促進台港關係的改善?
         首先,過去一直以「中華旅行社」名稱對外運作的我駐香港機構,即將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從1966年以來,我政府駐香港機構就一直以「中華旅行社」名稱對外運作。就名稱來說,其荒謬程度較諸「北美事務協調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 CCNAA) 作為我駐美辦事處尤有過之。
        由於過去特殊的時空環境背景,「中華旅行社」這個不論是聽來或看來都像是旅行社的我政府駐香港機構,竟然也一用就用了45年。不論是在英國殖民時代,還是後來移交給中國大陸成為特別行政區,我政府都曾多次試圖與香港當局溝通,企圖解決名稱,可惜均未成功。這次台港能在名稱上獲得突破,主要是拜兩岸關係三年多來大幅改善之賜。
        從1994年開始,「北美事務協調會」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TECRO)。同樣地,「中華旅行社」也將於今年 7月15日起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在務實外交的原則下,名稱可能不是最重要,但名不正,卻也可能言不順,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這也許正是凡事必也正名乎的原因吧!
         其次,香港政府也將全面提升「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是取消原先對我駐香港機構的員額限制,讓我方在派駐香港人員方面有充分與完全的自主權。
此外,港府也同意給予我駐香港機構及人員類似一般外國駐港人員的相關便利措施與禮遇安排,包括免徵薪俸稅、合理居留期限、免收簽證手續費、視業務需要進入機場及港口禁區接送我方重要官員或貴賓、使用禮遇通道或設施等。
         若非兩岸關係在過去三年大幅改善,我駐香港機構焉能提升到與外國駐香港機構與人員類似的地位?
        第三,除了名稱與地位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港府同意「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所有實質功能上的全面提升。辦事處的業務功能將包括促進台港間經貿、投資、金融、商務、文化、教育、觀光、科技、交通、運輸、醫療、公共衛生、食品安全等方面之交流合作。由於從今年7月15日起,「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將可依業務需要,直接與港府相關部門連繫;因此,我駐香港機構對台港兩地同胞的服務績效業也將隨之提升。
        基於互惠原則,我國行政院亦已核准香港政府來台設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雖然此一雙贏成果是陸委會在過去8個月間與香港政府經過多次密集磋商所獲致的重要成果,但若不是兩岸關係在過去三年來的不斷改善,又焉能臻此?由此可見,我政府與香港政府關係提升、雙方互設辦事處,以及地位與功能的大幅提升,應是兩岸關係自三年多前改善所產生的「溢出」(spill-over) 效果。將功能主義 (functionalism) 中的外溢效果運用在兩岸關係,指的就是兩岸關係愈是制度化,則兩岸與周邊地區 (如香港與澳門) 的知識社群就愈肯定其成就,而愈可能造成擴散的效應。這也正是馬英九總統在5月12日與美國「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 視訊會議中提出兩岸關係必須制度化有助於確保台灣安全的理由所在。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台灣)
學者、教授。
現任: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士。
曾任:立法委員、國大代表、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著作:《從軟硬權力對比看中美在東南亞的競逐》,宋鎮照主編;變遷中的東南亞政治:制度菁英與政策的磨合(台北市:五南,2007年)、《入聯公投將把台灣帶到哪裡?》,王緝思主編,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08年(總第一期)(北京市:北京大學,中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2008年)、《美國對兩岸外交休兵的看法與反應》,林碧炤主編,(台北市:遠景基金會,2008年)、《兩岸外交休兵的美國因素》,國防戰略摘要,第三卷、第三期,2008年。專長領域:國際關係理論、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美國對中國與台灣的決策過程。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