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093
2011
08
月號論壇主題
展望台灣、香港、澳門新關係
為什麼德政總是到不了真正需要濟助的人身上?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過去二十年來,朝野政黨無不卯足全力加碼施惠,加碼照顧弱勢,加碼呵護三中,加碼拉攏所有手握選票之市井民眾的身與心;但是年復一年,相同的戲碼永遠都在不變地反覆輪迴演義著:「有感動作都不小,無感民意却更深!?」
追究這樁老梗問題的深層癥結,就是一句話:政府殫智慧規劃竭資源經費施捨所賣力作出的絕大多數「德政」,根本沒有真正遞送到達絕大多數「真正需要濟助幫忙的人」身上。
當然,這與過去二十年來政府林林總總大放送的每一樣德政,幾乎無一不是屬於經濟學上所謂「移轉性支出」的事項,大大有關,就因為這些德政本身屬性上都不具有生產性與加值性,因此也就不會發揮任何經濟社會的延伸擴散效應,以致除了各該德政所針對設定的真正「標的人物」(通常必須是被標幟為「弱勢」身份的人物),也就是所謂的特定利害關係人(不一定事實具有特定濟助需要的人),才有可能在各該德政項下,取得點對點的直接照顧救助,對於其他周邊的人事物,乃至小社會或大社會,都完全不會引申出任何擴大或溢出的好處。也因此,即使各該得到濟助的特定利害關係人,真正取得了德政的好處,也還是無法有所溢出而讓周邊的人事物,為之一起感受與感動。
更大的不幸却出在於,這種德政的針對性與策略性遞送管道與工具,就在晚近二十年政府施政「現代化」與「e政府」的時髦追逐中迷失,完全被揚舊用新而轉換改變了:依從過去在傳統之作法,都是透過村里鄰長幹事的基層社會機制之運作,來主動出擊而布施德政的,即使今天的美國,亦復如此,祇是以晉級進步的「知識下鄉」、「博士進駐村里」的方式,予以厚實強化而已;但是二十年來的臺灣,村里鄰長幹事的待遇越來越好,却在職能任務上一改過去舊章,完全轉為祇顧致力於幫忙造勢拉選票就好,根本不再從事過去長期所為的政府德政普及遞送的任務。以致在今天的務實現實上,幾乎超過九成以上,橫跨於各個部會單位的政府德政與救濟弱勢措施,無一不是要求「需要救助的人」必須自己「上網」查閱,「上網詢索」、「上網申辦」。(而事實上,有很多的措施及作為方式,也多數取自於噗友、網友、e論評的意見而來的嘛!)以致使得這些年來所有的德政及良善美意措施,都不免一時全數遭遇到「先進工具綁架」,而既在空間上行走不遠,也在時間上無法及時達到真正的社會神經末梢。

但真正的盲點就出在,今天臺灣的網路總人口根本還不超過1,500萬人, 其中更有相當成數的人,因為受到職業屬性、時間囿限、工具可及性限制,而無以時時刻刻或經經常常地閒掛在網路上,即使偶而上了網,也不一定就會逕直達及「德政所在」的網址或有效的網站「入口」,則更遑論那另外一大半約占40%的「e文盲」、「電子門外漢」及「真弱勢」的「網路絕緣體人口」了。
而最弔詭的莫非是,這些e文盲與真弱勢人口,才真正是政府「德政」最所應該也最所絕對必要施援濟助的人事物!相同的情勢與問題,也同樣出現在最近幾個星期看到熱鬧爭議的「基本工資」調高的議題上。
因此,我們可以很合理的斷定,不論是在陳水扁執政時期,也不論是在今天馬吳當家階段,臺灣社會上可以真正有效取得在政府年度總預算中高占37%到46%的社會福利支出的「德政好處的」受惠者,其實無一不是有知識上網,有設備上網,有能力上網,有智慧通過申辦手續的「好手好腳好腦袋」的假貧窮、假弱勢、假無助、假困苦的「政府福利白吃客」。其結果是,政府放送實施的「德政」越多越用力,無感民意氛圍與怨懟,卻也因此反而越深越沉:正因為這種德政所可能遞送到達的對象,其實是反而造成社會衍生更大更深的不公平感與不正義感的火種或引信呢。
政府這種放棄傳統遞送德政機制,又改主動為被動方式放送德政的事實結果,終致造成今天這種被「工具綁架了」的國政迷失困窘,以致而有極其嚴重的「最大善意美舉」的反動現象或逆差問題出現,真不知道馬吳當家的,是否已經看到了?這種謬誤的機制運作如果不能很快的取得即時矯正,則每四年迭番再輪政的戲碼,就勢必非要一再重覆上演不可了。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學者、教授(生於1949年,台灣花蓮人)
現任: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知名制度經濟學者,專注於公共政策、應用經濟與國際事務。美國聯邦政府韓福瑞獎金中華民國首位得主、美國聯邦智庫經濟評議會亞太經濟預測工作委員、中國傅爾布萊特學友會級美國馬利蘭大學在台校友會理事、蘇聯遠東基金會台灣地區秘書長、並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等多所大學。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碩士、美國拉撤勒大學經濟管理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政策學人。
曾任:經濟部外銷服務團團長、環保署環境評估常任審查委員、勞委會職訓諮詢委員會,以及國科會、交通部、僑委會、外交部、國防部、全國工業總會等政府公、民營單位之公共事務之公共事務重要顧問及諮詢角色。
著作:《經濟知識學》、《商情預測》、《產業政策與產業管理》、《現代服務謝行銷學》、《台灣企業原理》、《永續政策經濟學》、《讓市場真正市場化》等二十一種,並經常著文評論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