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0,889
2011
09
月號論壇主題
評民進黨十年政綱
兩岸文化人較勁
黃承富/知名運動專欄作家 (台灣)
海峽兩岸,大陸喜歡以老大哥自居,但一談到文化人,誰是老大?究竟是大陸?還是臺灣?
大陸14億人口,一場文化大革命,把大陸的文化人傷的很深,傷到最深的是文化人不敢講真話,少了這份“真”,大陸的文化人還有什麼競爭力?上世紀七十年代,鄧小平去新加坡訪問,他問李光耀,中國最需要改進的是什麼?李光耀說教育。文化大革命毀了不只一代的中國文化人,可能兩、三代都受傷。文化大革命過去40多年,大陸的文化人還在療傷止痛中。
文化大革命的殺傷力有多深?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我有位大陸朋友,他的祖父在文革中被鬥死,一提到文化大革命,他就會氣憤的說:老毛,我跟他不共戴天。也因為祖父死于文革,他父親及以後的晚輩,沒有一人再去從事文化類工作。在我眼裏,這位美國哈佛畢業的大陸友人,音樂素養、文采極好,很可惜,他海歸回到大陸後,選擇了風險投資行業,與眾多大陸人擠在“搶錢”的普世價值觀裏。
廣義的文化人包含了作家、歌手、藝術家... ...。文化人無價,追求的不過是真、善、美而已,同樣的訴求,臺灣在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曾經有一段白色恐怖的時期,文化人入獄的新聞偶爾可見,但與大陸文化大革命的殺頭作風,算是小巫見大巫。大陸的文化人想求自保,只有選擇靠邊站,那就有人是唱紅歌、寫紅色文化,一切以黨的利益為最大利益化,文化人成了宣傳筒,這是大陸文化人悲哀的一面。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大陸的改革開放包含了文化,外來的文化人開始出現在大陸的市場。外來文化人的定義很廣,能以普通話交流,又主導中華文化的臺灣人占盡優勢。當時,白先勇、鄧麗君、席慕容、三毛、費翔等人的作品或歌聲開始衝擊大陸人的感情世界。現在想想,白先勇、鄧麗君在二十年前能在大陸走紅,主要是大陸老一代的主流體系能夠欣賞,再過十年,大陸的文化市場充斥了新一代的臺灣力量,張雨生、張惠妹、周傑倫、周傳雄... ...的歌聲傳遍了大陸的大街小巷;方文山、小魚作詞、作曲人成了追捧對象;漫畫家朱德庸在杭州西溪濕地擁有一套當地政府提供的創作別墅;賴聲川的話劇也是佔有一席之地。

最近在上海的國際書展,臺灣威力再度發熱,連第一次在大陸出版書籍的張國立發行兩本男女話題的作品,也意外獲得大陸年輕人的追捧。
大陸人喜歡臺灣文化人的作品,不能說全是媚外心裏,我想主要原因還是同文同種,文字、聲音能理解的關係,再來是臺灣文化人無拘無束的創作湧泉噴發出來的魅力,讓大陸人需求若渴的心得到了滿足。拿音樂人為例,不管唱的,寫的,大陸的音樂文化人始終跟著臺灣的節拍在走。依大陸方面的說法,臺灣的音樂創作比大陸先進20年,除外,大陸文化的束縛才是兩岸音樂文化人差距的原因。
大陸音樂人流行唱紅歌,拍“紅色”的馬屁,一些大牌的的演藝人員或歌手,像是宋祖英、韓紅、龐龍... ...,為了生存,或為了在央視頻道佔有一席之地,都加入有軍方色彩的藝工隊,一旦進入體系,就沒了好創作,所以儘管大陸人多,真正人才的數量還不如彈丸之地的臺灣。
文化創作是比較難拷貝,不是一年半載能追上的。近年來,臺灣人來大陸發展,成績最搶眼的除了郭台銘的鴻海、富士康及看師傅、統一、宏基、華碩、HTC的經濟成績單,文化產業才算是大豐收,14億人口的大陸,成了臺灣文化人的忠實粉絲。此時的大陸,又面臨一場臺灣風的、思想衝擊的“文化大革命”,或許,這場另類的“文化大革命”將幫了大陸一個大忙,也給了臺灣在兩岸競爭上一個意外的加分。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黃承富/知名運動專欄作家 (台灣)
知名運動專欄作家
臺灣讀輔仁大學 日本東海大學。
現任:西尼爾運動管理公司技術顧問。
曾任:ESPN、TVIS評論員,運動專欄散見各國報章、雜誌。
過去25年,離開臺灣後,先後旅居日本、美國、古巴。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城。
文字作品:《兵臨北京城》、《筆感•球感》、《果嶺上的社交術,第19洞》、《東方超特級•郭泰源》、《奧運100年》、《洛基•林明佳》等20餘本。
影像作品:《日本人的聯想》、《背的聯想》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