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期數
瀏覽人數
8,766,582
設為首頁
帳號
密碼
登入
2011
年
09
月號論壇主題
評民進黨十年政綱
期數選單
十年政綱之兩岸篇
──小英兵法大戰帽子戲法
洪財隆/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
回上一頁
相較於國民黨藉由「九二共識」(北京的一中與台北的各表)繼續跟中國保持曖昧,以及傳統民進黨政治人物往往訴諸恐懼來議論中國崛起,蔡英文的十年政綱兩岸篇,無論是面對中國的不偏不倚立場,或者掌握
ECFA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精準到位(含技術與政治層次)與後續處理原則的合情合理,
在我看來都是可圈可點。小英兵法的沈著與難纏,八成已教人印象深刻。
就哲學層次而言,國民黨
把中國(市場)當成台灣唯一的出路,等於是把宿命論與決定論當成務實主義。蔡英文則試圖提供給台灣人另一種選擇,強調民主過程與台灣自主性。中國只是個選項,且相信「有好籬笆才有好鄰居」
(
”Good fence makes good neighbors”
),一方面堅守
兩岸主權沒有重疊空間此一底線,另一方面也拋出「台灣共識」說,由內而外建立對中共識,也隱含不排除未來兩岸之間的任何整合形式。
基於此一戰略思維,並考慮全球化與中國經濟崛起等客觀環境變遷,如何看待日益熱絡的兩岸經貿關係,尤其是
ECFA
此一特惠性(超越
WTO
最惠國待遇)貿易協定,就會是個如何平衡發展或避免過度
傾斜,而非開放與否(含幅度與速度)的問題。
小英兵法與馬政府最大的差異點在於,前者認為政府的角色有別於企業。企業遵循經濟邏輯
(
利潤導向),以因應全球競爭並作區域佈局乃天經地義,但政府不能只有單向度的短期經濟利益思考,而應扮演「共同價值的守護者、不同利益的平衡者」。
但在操作上如何錨定(
anchoring
)兩岸政經關係?推測十年政綱的政策思維如下:
l
對外制度安排:多邊架構(如WTO)與區域經貿協定,包括台灣重要經貿夥伴FTA(自由貿易協定)的洽簽;
l
國內經濟層面:產業升級、多元發展與就業取向的在地經濟;
l
社會安全:重視經貿自由化輸家的扶持,體現社會正義並藉以舒緩對外與兩岸經貿交流空間。
當然,政治經濟本難分離,放在兩岸脈絡更是如此,唯兩者「安排得好做秀才」,
經略也好,政略也罷,
論述重點在於內在理路須具備一致性(客觀),對人民更應誠實(主觀)。
以此觀之,馬政府的「先經後政」、「政經分離」等講法已因前後矛盾而破功。以
ECFA
的簽署為例,一直到現在,
ECFA
「只談經濟、不涉統獨」這幾個斗大漢字,仍然高掛在台灣經濟部與陸委會的官網(
http://www.ecfa.org.tw/
)。然而,馬政府的「無九二共識即無
ECFA
」說得斬釘截鐵,態度甚至比北京更強硬。很顯然,馬政府的「先經後政」與「政經分離」論述,在自行「拆台」後已經迅速瓦解。
倒是北京不把話說絕比較耐人尋味。
”
未來台灣新政府如果不承認「九二共識」與「反台獨」,則包括
ECFA
在內等十五項協議可能因此失去基礎而難以為繼
”
,語調其實透露出三分威脅與七分無奈。尤其是「失去基礎」一語,似乎也隱含著「另需基礎」。對北京而言,台灣的民主政治意謂政黨可能會輪替,而中國結一旦綁死就變不出新花樣,所以必需留後路。
至於馬政府則開始出現賭徒心理(對這些人的政治預期壽命而言,
2012
總統大選等於是一次性賽局),孤注一擲「九二共識與
ECFA
」難以切割的「三段論」:
ECFA
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而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
ECFA
,所以所有人都必須接受九二共識。
問題在於,此一共識何以對馬政府如此重要,而需費盡力氣、前後鋪陳?答案應在於馬政府不願也不能放棄「一中原則」,但「一中原則」在台灣因缺乏民主程序加持,正當性薄弱且已逐漸成為選舉票房毒藥,巧門就是以「實質一中」的「九二共識」作為代替,堪稱漂亮的帽子戲法。
然而,馬政府此一援引外力(借東風)的「建構式」戰略思維要奏效,恐怕仍需要不少條件配合,如今看來卻也不甚樂觀。
首先,目前只有「早收清單」的
ECFA
,因降稅項目有限(約只佔兩岸貿易
1/7
)且利用率不到兩成,不僅經濟效益不如預期,更因為
ECFA
開始執行後,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成長率反而落後於整體對外出口,也讓馬政府因先前的過度吹噓而困窘不已。
其次,如上所述,北京願意唱和「無九二共識即無
ECFA
」的程度有其限制。北京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畢竟「以經促統」的對台大戰略不能只因馬政府的閃失(下台)而出現漏洞;更不妙的則是九二共識的基礎太過薄弱,幾近虛構且禁不起對質,以致說服力不足。
含混其詞與帽子戲法終究禁不起時間檢驗,為兩岸長遠和平計,另起爐灶也是必須的。蔡英文的十年政綱「兩岸篇」談不上完美,也存在一定風險(尤其是主權問題,只要堅持就有風險),但至少願意直視中國崛起與兩岸現實,特別是承諾將先凝聚國內共識,作為跟中國互動、協商與對話的基礎,以及即使不滿意,但在尊重新的經貿秩序下「概括承受」
ECFA
,以辯證思維來面對前朝政策與既定事實。
至於
ECFA
的後續處理原則,主要則是互惠談判與遵循
WTO
多邊體制規範,並儘量讓後續兩岸經貿自由化的進程與台灣跟其他國家的
FTA
進展有所對應。如此一來,即可充分洗滌附加在
ECFA
身上的額外政治算計,回復經貿協議的本質與清明。
End
回主題論壇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洪財隆/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
洪財隆
學者、教授(生於1966年10月,台灣彰化人)。
現任: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研究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淡江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台中第一高級中學畢業、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法律系肄業、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系畢業、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研究所碩士、德國曼海姆(Mannheim)哥德語言學校德文檢定通過、德國曼海姆(Mannheim)大學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奧地利茵斯布魯克(Innsbruck)大學經濟學博士。
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副研究員、行政院陸委會諮詢委員、海基會《交流雜誌》編輯委員、日本交流協會「專家獎助」訪問學者、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IDE)客座研究員、世新大學經濟系兼任助理教授。
轉寄好友
Forward
送出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
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