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2,330
2011
11
月號論壇主題
評國民黨黃金十年
欠缺行動力保證的黃金十年
楊羽雯/資深媒體工作者(台灣)
馬英九總統以一個月時間提出的「黃金十年,國家願景」施政藍圖,在媒體以新聞及廣告密集曝光後,並沒有如2008年提出愛台十二項建設時凝聚望治若渴的人心。並非他的菜比不上蔡英文的十年政綱,賣相差的關鍵在於:馬團隊三年來的執政實績已充分證明這是個欠缺行動力的政府,沒有行動力支持的黃金十年,就像鍍金商品般很快會褪色。
       黃金十年既是現行政策,也是選戰支票,選民自然會拿現況去檢驗這個政治宣示有多少誠意及可行性。六三三跳票是不爭事實,執政黨沒有坦誠面對,向全國民眾說明作不到的原因,反而看到總統及閣揆,加上競選團隊各種硬拗強辯,這不僅辜負了七百多萬選民的情感,也讓民眾對於下一張選舉支票的信心大打折扣。競選團隊吃了六三三跳票的苦頭,這次只談願景不提時間表,選民也不是看高官畫大餅就相信能吃飽,大家看到這一張張刻意省略兌現時效的支票,看衰政府也是必然。
        真金必須歷經火煉才能令人信服,2008年以來各種天災人禍帶來的挑戰,就是一次又一次檢驗真金的機會。就拿最近歐美景氣疲弱促使電子業無薪假捲土重來,便是讓全民眼睜睜看著黃金十年這套藍圖有多少能耐。十月初登場的宣傳記者會,打頭陣的就是活力經濟,在這裡馬英九說要縮短工時,提高勞動參與率,當時根本沒考慮到先前金融風暴時無薪假、裁員等對廣大勞工的衝擊,關於這方面的政策因應付諸厥如。
       事實證明,馬團隊不僅沒有從過去幾年的施政中擷取教訓,更對經濟及景氣的現況缺乏未雨綢繆的警覺心,甚至對產業的動向也太輕疏。
        當下歐債危機正蔓延,是否會讓黃金十年立即變成廢鐵,已是明年投票前的最大變數。活力經濟藍圖中,強調的是全面建設,包括海陸空水電等各類基礎建設,有人說這類似當年小蔣的十大建設再版,但這並不足以提昇民眾的信心,因為政府投資再多,只要台灣產業政策沒有具體主軸,這些基礎建設都是配角,港口機場公路再完備,沒有繁榮的製造業,沒有活絡的生產線,這些設施就不可能產生經濟效益。更遑論政府重大建設從來沒有準時完工。單單故宮南院就是張芭樂票,2008大選時承諾明年要落成,今年要選連任則說2014年落成,這種例子不少,讓黃金十年的含金量備受質疑。
        台灣產業政策看不到未來十年的重心,馬政府強調招商,要把作為進入亞太及大陸市場的門戶,因此強調要開放,但同樣的問題是:第一任裡就無法解決外人投資及白領專業人士來台的重重障礙,下一任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兌現呢?除了因為震災而轉向海外投資的日商,馬政府這幾年招商引資的績效並不突出,問題便在於,沒有提出太多具吸引力的條件,外資有香港、新加坡便可輕鬆進出大陸及南亞市場,到台灣還得煩心區域幹部無法隨意進出兩岸等瑣事,政府行政效率又不彰,台灣究竟要憑什麼變成新門戶?
        更爭議的是,馬上任後在內政影響最鉅的變革是改制五都,如此急就章的措施,目前只在選舉爭奪政治版圖上看到斧鑿用心,選完後可曾看到中央統合五都在區域發展、產業規畫等作出中長期的建設計畫?
        改制五都的目的應是讓區域以經濟整合為軸,再藉基礎建設橫向連繫形成有機的分工,讓台灣的基本國力具備因應新時代的運作機制,不致被過多行政界限抵消。黃金十年裡不見五都未來的任務角色,讓人再度看到馬政府施政欠缺創新企圖的一面。
       令人失望的不只如此,2008年承諾作的租稅改革在當選後不到一年,便因民間力量相繼退出賦改會而註定失去公信。如今政府最自豪的是調降遺贈稅,稅改讓富人先獲益,至於減低窮人稅負的措施還是因為選舉才被動拿香跟拜,還不知何時能落實。馬政府在這三年多,對於減緩、控制貧富差距的努力非常不夠,臨到選舉年,只好大開社福支票,這和過去幾任總統並沒有太大差異,所謂的居住、土地及租稅正義等政策宣示,對選民來說都已難激起期待,選民真正要看的是執政者貫徹承諾的決心。換言之這些冠上「XX正義」的宣示沒有具體時間表與步驟,只能算是文宣,那裡稱得上是政策。
       很多人認為馬政府雖然沒有太多豐功偉績,但推動兩岸和平,大幅開放經貿及社會文化互動,這已是前無古人的創舉。言之固然成理,但反過來想,如果沒有解嚴以來廿多年的民主發展,此刻不可能從容打開大門。因此深思未來十年,兩岸關係必是台灣存續的重要影響之一,執政者在思慮建構和平穩定長久的兩岸互動架構時,不能輕忽的前提是,我們賴以自主存續的基礎不能因新的發展變數加入而偏廢,台灣沒有堅強的民主政治作後盾,兩岸關係很難走穩走遠。
        台灣要與大陸攜手共步和平單行道,但台灣的民主體制也必須與時俱進,政黨政治、言論自由、公民社會的價值等,都需要執政者及在野黨乃至全民時時自覺不懈地鞏固並健全。馬在2008年大選時的承諾之一就是當選後能啟動台灣民主第二階段改革,在總統及立法院改選兩年後,成立憲法評估小組,檢討現行憲法施行的優缺點和國會減半的議事成效。
        他是針對雙首長長制、單一選區兩票制及國會席次減半的問題,希望能有檢討改進的機會。這也是針對過去中華民國七次修憲的階段性回顧省思,台灣的民主制度仍有許多必須修補的瑕疵,而經過實踐再作調整,這是政治的良性循環。
       馬英九在上次大選時很清楚地提出兩岸和平及憲政改革的施政思維,當選後在接受印度英文戰略學術季刊「India andGlobal Affairs」專訪時也重申這些主張。但吊詭的是,他在就職兩週年時已不再提憲政改革,黃金十年的願景裡也隻字未提,反而只大談推動洽簽兩岸和平協議,而且後續又提出以通過公投作為推動前提,在朝野及北京皆看壞後臨時抽腿,以自承不可能推動收場。
        公投和平協議以鬧劇般作為黃金十年的收尾,而鞏固台灣民主憲政體制如此嚴肅的課題徹底消失在國家願景藍圖中,這種巧合讓人看到一些隱憂,即未來十年台灣的不安定因素,很可能就在國家定位的共識難以凝聚,同時民主體制的自體免疫力逐漸衰弱。這就像是煉金時不容存在的雜質般,需要馬英九認真面對。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楊羽雯/資深媒體工作者(台灣)
曾任聯合報撰述委員、政治組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