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412
2011
12
月號論壇主題
ECFA一周年前瞻與回顧
ECFA一周年前瞻與回顧:
2012年選舉是一場支持ECFA與反對ECFA的公投
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台灣)
過去近四年來,中華民國的「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 與對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 兩岸兩會一共簽署了十六項協議。其中最重要的又莫過於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2010年6月29日,海基會董事長江炳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重慶簽署了ECFA。這項協議將兩岸經濟合作提升到新的階段,為兩岸經貿交流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進展。面對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該項協議對我國來說尤其意義非凡。
ECFA已在2011年1月1日開始,正式付諸實施,至今已滿一周年。ECFA不僅讓兩岸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開展經貿領域的合作,也讓台灣藉由此一渠道進一步推動全球佈局民進黨表面上雖說不反對ECFA,但既提出「台灣共識」,否定「九二共識」,則不啻是變相地反對ECFA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儘管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發表「十年政綱」兩岸經貿篇時指出,民進黨一旦執政,將不再杯葛ECFA,但從她的言行來看,特別是當她表示若當選總統,將會依據「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規定,針對ECFA的條文做一番全盤審視,顯然她對ECFA是抱持高度保留意見的。
尤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11月下旬對台灣各大工商總會的演講中,蔡主席一再指出她只接受「台灣共識」,反對「九二共識」,並對全世界喊話,表示她若當選總統將在就職前的四個多月的空檔期,尋求與北京達成一個新的共識,繼續推動兩岸關係。此顯示,民進黨表面上雖說不反對ECFA,但既然否定「九二共識」,提出「台灣共識」,不啻是「假支持,真反對」。
對選民來說,那一個政黨執政並不那麼重要,他們關心的是ECFA能否為他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能否為他們帶來兩岸雙贏,以及能否為他們帶來和平?
首先,兩岸簽訂ECFA一周年後的今天,其經濟效應已經逐漸浮現,台灣人民也漸漸對經濟復甦有所感覺。我國在2010年繳出一張經濟成長率還不錯的成績單,失業率已降到5%以下,ECFA的經濟效應已經逐漸浮現,漁民、農民也從「無感復甦」進而「有感復甦」。兩岸簽訂ECFA是馬英九總統一項成功的撥亂反正的重要施政,一舉更正過去十多年鎖國的錯誤。透過兩岸關稅減免,台灣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不必再擔心會從東亞經濟整合過程中出局,台灣甚至有機會成為亞太地區的重要商業中心之一。
此顯示,民進黨一再宣稱兩岸簽訂ECFA會導致台灣失業率增加以及兩岸統一的論調,顯然是危言聳聽。如果政黨與政治人物的言行與主流民意背道而駛,其結果不是他們必須自我調整,就是為選民所唾棄。
其次,兩岸簽訂ECFA之後,我國終於擺脫東亞經濟整合邊緣化的惡夢。為了避免台灣今後可能過於依賴中國,台灣有必要一方面與其他國家恰簽「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強化台灣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加速進行國內市場經濟的結構性調整,早日參加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夏威夷「亞太經合會」(Asian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峰會上所倡導的「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的談判,以進一步融入亞太經濟整合的過程之中。
不論是蔡英文如何玩弄文字遊戲,主張台灣應先「從世界走到中國」或是「台灣與世界一起走入大陸」,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在兩岸簽訂ECFA之後,許多國家都表示願與我國恰簽FTA,或進行可行性的研究。目前,我國正與新加坡恰簽FTA,也和馬來西亞、印尼進行可行性的研究,連印度都對和我國恰簽FTA表示高度興趣。日本更是搶搭巴士,先與我國簽訂日台「投資保障協議」。
第三,兩岸簽訂ECFA象徵兩岸跨入分治六十多年來關係最緊密時代,也為兩岸和解創造了積極氛圍。兩岸簽署ECFA不僅將加強兩岸經濟聯結,更是兩岸和平的基礎。日本媒體指出,兩岸簽署的ECFA其實就是實質上的FTA,有助於半世紀以來兩岸經濟進一步的合作,認為兩岸經濟的緊密化應會對日本或南韓的對中國經濟戰略造成重大影響。
兩岸簽署ECFA之後,全世界已為台灣敞開大門。在此種情況下,民進黨難道還要奢言「從世界走到中國」或「台灣與世界一起走入大陸」嗎?這不是全世界高估了ECFA的未來遠景,而是民進黨背離了世界主流觀點。
第四,從談判的角度來看,蔡英文表示她將依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針對ECFA的條文,做一番重新審視,不無商榷餘地。台灣當然可以依據自己的國家利益與大陸進行談判,但卻不能只留下對台灣有利的條款,而將所有對台灣不利的條款退回給中國大陸。既然是談判,就要對談判結果概括承受,至少要等實施數年之後才能重新檢討,否則豈不是「算進不算出」,日後誰敢和台灣談判?
根據兩會所簽署的ECFA,雙方應各自指定代表組成「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由於ECFA只是一個架構協議因此,無論是貨品、服務貿易早收計畫的執行落實,或是ECFA商定雙方在半年之內應啟動相關協議的後續商討,以及各項經濟合作事項的推動。兩岸兩會簽訂ECFA之後,兩岸都需要一個兼具經貿業務聯繫、溝通磋商的平台,來推動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在「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成立後,以上這些業務已漸次展開運作。
第五,迄至目前為止,ECFA是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與互動的最高體現,也是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重要指標,更是台灣海峽與亞太區域安定和平與繁榮的保證。
「連胡會」2011年11月11日在夏威夷舉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高度認同「九二共識」。這是連戰與胡錦濤第四次在「亞太經合會」經濟領袖峰會期間舉行「連胡會」。他們這次反覆重申與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兩岸簽訂ECFA的基礎就不復存在,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勢將難以為繼,對台灣選民具有重大宣示的作用。
連胡二人不僅高度認同「九二共識」,也為未來的兩岸關係定下了「九二共識」下和平發展的道路。胡錦濤率先表態,強調兩岸應繼續努力,「牢固把握和平發展主題,鞏固反對台獨,遵守九二共識精神,以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事實證明2005年與連戰達成的五願景,確實符合兩岸同胞共同意願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連戰則回應說,「推動兩岸關係進展的同時,一定要堅持九二共識」,並說「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雙方經貿互惠與繁榮的基石,更是彼此之間政治互信的憑藉。
值得注意的是,胡錦濤特別針對「九二共識」做了三點補充。在第三點補充中,他明確指出,「認同九二共識,是兩岸開展對話協商的必要前提,也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由此可見,連胡二人為未來的兩岸關係定下了確定不移的基調。
此外,胡錦濤再度證實「九二共識」不僅其來有自,而且來源的合法性也不容質疑。事實上,在2005年3月提出的「胡四點」中,胡錦濤即提出只要台灣當局接受「九二共識」,兩岸什麼問題都可以談。2008年3月,馬英九獲選總統,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與胡錦濤在電話中即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復談之鑰。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進一步提出「胡六點」,強調在「九二共識」之下,兩岸將循序漸進邁向和平發展。
更重要的是,胡錦濤在其第一點補充中指出,「九二共識」是1992年由兩岸正式授權的民間團體達成的共識,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的確,除非台灣的政黨否認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就不能否定由兩岸政府正式授權的海基會與海協會所達成「九二共識」的與合法性與效力。
儘管台北與北京都高度認同「九二共識」,但是雙方對此一共識內涵仍有不同意見。連戰說,兩岸執政當局對「一個中國」含意仍有所不同,應以更務實的精神,秉持「擱置爭議、存異求同、正視現實、開創未來」理念,為兩岸同胞人民生存和福祉做出積極貢獻。胡錦濤在其第二點補充中同意連戰的觀點,指出「九二共識的精髓是求同存異,體現兩岸之間政治問題的務實態度」。胡的談話不啻暗示,在「擱置爭議、存異求同」的原則之下,只要兩岸「正視現實」,仍可在「九二共識」之下觸及政治問題,共同「開創未來」。
他們一致同意「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不容對此基礎有任何顛覆;也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開展對話協商的必要前提」,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難以為繼。再者,「九二共識」是1992年由兩岸正式授權的民間團體達成的共識,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更是不容否認,更不容推翻。胡錦濤甚至暗示在「擱置爭議、存異求同」的原則之下,只要兩岸「正視現實」,仍可在「九二共識」之下諮商政治議題,「開創未來」。
由此觀之,北京顯然立場堅定,堅持「九二共識,不容迴避,更不容顛覆,是兩岸開展對話協商的必要前提,沒有「九二共識」,兩岸簽訂ECFA的基礎也就不復存在,而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就勢將難以為繼。
然而,蔡英文提出「台灣共識」,卻不啻是全盤否定「九二共識」,也就是推翻由兩岸政府正式授權的海基會與海協會所簽訂的ECFA之基礎。其實,她所提出的「台灣共識」,既無明確方向,也沒有具體內容,看起來有如一鍋正準備煮沸的生水,實則空空洞洞。但是,民進黨卻可藉此吸引中間選民。如果民進黨在2012年總統大選敗北,她自無必要告訴選民什麼是「台灣共識」。
但若蔡英文在2012年靠著她在ECFA與許多其他議題的模糊立場而僥倖當選總統,則她就可宣稱這場選戰就是她稍早所說的「台灣共識」會經由民主程序產生。透過這場民主程序的洗禮,「台灣共識」終於出爐,也是台灣人的勝利。
原來這鍋煮沸的白開水就可隨她加料,包山包海。例如,「台灣共識」既然脫穎而出,就代表著:(一) 反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擊敗了支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二)支持「一邊一國」的民進黨擊敗了支持「一中各表」的國民黨;(三)支持「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民進黨擊敗了支持「一中就是中華民國」的國民黨; (四)支持「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民進黨擊敗了支持「中華民國」的國民黨;(五) 支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民進黨擊敗了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國民黨;(六)「海洋民主」的台灣擊敗了「大陸威權」的中國大陸;以及 (七) 主張依據WTO規章檢討ECFA條文的民進黨擊敗了支持ECFA的國民黨。
每次選舉,台灣的選民都是最大的贏家,這次應該也不例外,凡是希望兩岸在ECFA之下互利雙贏、不打仗、和平發展的選民,自會審慎投下他們手上神聖的一票。民進黨表面上雖說不反對ECFA,但既提出「台灣共識」,否定「九二共識」,則不啻是變相地反對ECFA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既然如此,則2012年大選在本質上已形同一場支持ECFA與反對ECFA的全民大公投。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台灣)
學者、教授。
現任: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士。
曾任:立法委員、國大代表、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著作:《從軟硬權力對比看中美在東南亞的競逐》,宋鎮照主編;變遷中的東南亞政治:制度菁英與政策的磨合(台北市:五南,2007年)、《入聯公投將把台灣帶到哪裡?》,王緝思主編,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08年(總第一期)(北京市:北京大學,中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2008年)、《美國對兩岸外交休兵的看法與反應》,林碧炤主編,(台北市:遠景基金會,2008年)、《兩岸外交休兵的美國因素》,國防戰略摘要,第三卷、第三期,2008年。專長領域:國際關係理論、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美國對中國與台灣的決策過程。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