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761
2011
12
月號論壇主題
ECFA一周年前瞻與回顧
ECFA一年的淺效應與深效應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ECFA可以說是馬英九主政以來首要的也是最傲人的績效,但就懍於強烈的「傾中賣臺」原罪感,卻使他陷入不敢大聲說也不敢多說這項重大政績的窘態。
事實上,ECFA完成簽署實施的一年來,所產生的淺效應,使兩岸關係之邁向更制度化互動,更有效能的協力發展,著具極大之增益擴大作用,對臺灣經濟之能夠舒緩抵銷國際大環境惡化衝擊,更形成一種防震保險桿效用;而ECFA所引申的深效應,則對於兩岸未來願景之體現策略抉擇,中國大陸經濟經營環境之有利化發展,臺灣經濟社會的國際化乃至全球化之接軌延伸,也都發揮了相當關鍵性的催化作用。
可以說ECFA一年所企及的政治經濟效果,其實比起原設計構想的願景理想,祇有更多的增益,而沒有出現原本唱衰者所預期的任何大減損。
ECFA淺效應的具體效益
從ECFA實施以來所產生的淺效應看:ECFA的淺效應,可以具體察見的經濟效益,至少已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是,有效促進對外貿易之成長,但並沒有發生高度依存於中國市場的過度「傾中」現象。2011年臺灣和中國簽訂ECFA協議以後,歷經10個多月;2011年元旦ECFA早收清單開始執行,預期的貿易效益逐漸顯現。依據統計,2011年1-9月臺灣與中國貿易額為1,209億美元,年增率12.5%;相較於香港的最新數據,中國內地與香港1-9月的貿易額也不過2,064.7億美元,年增率28.1%。其中,中國對臺灣出口為267.6億美元,年增率26.1%;中國自臺灣進口為941.4億美元,年增率9.2%。據此,臺灣的順差約673.8億美元。從單月表現看,9月份中國與臺灣貿易額為141.1億美元,環比下降0.6%。同期間,臺灣對東協六國的出口亦較2010年同期成長29.9%,而臺灣出口到中國的金額占出口總金額的比重,從2010年的43.3%,降為40.7%,顯示在對外整體貿易成長的同時,並未發生過度依存於中國市場的「傾中」現象。
第二是,臺商投資中國之發展更趨理性。在吸收台資方面,2011年1-9月中國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1,930件,年增率下降9.9%,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6.4億美元,年增率下降8.1%。2011年9月份單月中國總共祇批准臺商投資項目214件,環比上升3.9%;實際使用台資金額2.1億美元,環比上升90.9%。這項統計也反映出,2011年頭9個月,中國批准台資項目1,930件,年率減少9.9%,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6.4億美元,年率減少8.1%;而歷年來之累計,截至2011年9月底,中國批准台資項目85,063件,實際利用台資536.6億美元。按實際使用資金額統計,台資目前在中國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量中所占份額僅為4.7%。
第三是,臺灣農民受益增加。馬政府不但未擴大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已開放進口的項目亦不降稅,並進一步爭取到18項臺灣農漁產品減免關稅輸銷中國,至少在整個農業部門的互動上,已產生明顯成效。依據農委會統計,ECFA早收農產品外銷中國出口值已超過6,000萬美元,較2010年同期900萬美元大幅成長,其中以石斑魚、茶葉、冷凍秋刀魚及生鮮甲魚蛋等,表現最為顯著。
第四是,勞工就業機會保持穩定、薪資水準略有提高。ECFA簽署前,社會擔憂ECFA可能會衝擊590萬就業人口,沖垮321萬白領勞動力,平均月薪將祇剩下1萬元;但事實之發生情況是,2010年ECFA簽署以來,臺灣失業率逐月小有下降,2011年10月失業率為4.2%,達到近33個月來相對較低水準;根據主計處調查,2011年平均薪資達52,505元,已較2010年之全年平均薪資提高了8,075元。
第五是,臺灣整體國家競爭力之提升。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佈2011年世界競爭力評比,臺灣從2010年的第8名進步為第6名;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2011年最新投資環境評估報告亦顯示,臺灣的投資環境評比(POR)排名全球第4名,在亞洲排名第2名,在在都反映出當初馬英九政府希望藉由ECFA為槓桿支點「幫助人民作生意,提升臺灣競爭力」的政策目標,也已著見實際成效。
第六是,國際政經效應之顯現。ECFA簽署實施之後,正式表達有意與臺灣商簽經濟協議的國家數明顯增加,給予臺灣免簽待遇的國家,一年來也增到124個,在在顯示ECFA作為一個國際級經濟協議,完全無損於臺灣主權。反倒是因為ECFA之實施結果,大大有助於臺灣國家經濟競爭力的提升,讓其他國家更加注意並且更加肯定臺灣的主體性。
ECFA深效應的重要進展
至於ECFA一年來,沒有受到媒體聚焦而立顯能見圖像的另外幾個層面,卻已都發揮了更加重大漸進的深效應,值得特別重視的主要在五個方面。
第一是,中國大陸經商環境的被觸動改善,而朝有利於包括臺商在內的所有外資企業之投資經營的良善方向進步中。外資企業經社司法地位之公平待遇的提升改進,稅負承擔責任的舒緩,以至企業組織機構的管理權與管轄權之調適改善的變革,與在地企業合資合作不對稱關係之改正、商業糾紛裁判之合理化,都是因為啟動了ECFA協議之後,才被察覺、被提出、被檢討而被加倍積極矯正的,這一方面改善變革的賡續效應,尤其到了十二五期間,應該可以更加具象地被彰顯出來。
第二是,地方保護主義之正式出列檢討。這是過去包括臺商在內的所有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經營的最重大災難事項,中國各個區域地方的在地政府,所採行的自主自律政策及不對稱行政措施,每讓外來企業飽嚐艱苦;唯在ECFA協議施行以來,地方保護主義的議題,乃被發掘而公開提出來,並且使之成為中國國務院必須納列檢討改正的重要國政議題。有關地方保護主義的檢討,一年來並已納入地方司法警政環境檢查、通關檢驗等應糾正事項,其變革所衍生之效益性,事實上已經相當程度代表了「外人投資保證協定」之實質意涵,這一轉變的結果,應該會對於未來長久期間之中國經濟社會進步發展,著具重大意義。
第三個深效應是,ECFA協議加速深化了兩岸的產業分工與合作,尤其在第七次江陳會中,具體擬定的五大產業合作類項,加上之前放寬的服務業合作類項的深度與廣度,一方面固然會大大改變了兩岸產業廠商可營運市場的定義,使彼此產業的練兵場與消費市場規模格局,都發生重大質變現象,而且服務業市場准入規則與營運規範,也在ECFA後作出重要改變,甚至對於未來兩岸產業結構配置與升級改造,都會因此加大其量變與質變的發展效應,是極其可能樂觀期待的一個新境界。
第四個深效應是,臺灣製造MIT價值與相對於中國製造MIC之國內外市場優勢地位的新趨勢現象,在ECFA後,已正式由地下轉為地上,甚至也隨之擴散到國際市場。此一重要的市場效應,將大大改變未來相當時間,兩岸產業廠商相互投資經營的「陸骨臺皮」與「臺骨陸皮」之事業模式,包括其在兩岸境內的發展,乃至在全世界市場行銷領域的擴張。
第五個深效應是,是全球化的促進,尤其對於臺灣經濟的未來性影響,殊極重要。在後ECFA時代,目前所可能見的,是中國當局對於臺灣讓利幅度範圍的更大放寬、與國際之政府機構合作程度、限度的更大容忍,乃至對國際組織之深化參與的逐漸退讓,無一不是代表了中國當局之敵意及封鎖尺度的鬆解與和緩。這一效應,尤其對於下一階段兩岸的和平互動、協力全球發展的長期願景,是具有絕對正面的助益的。
奠基於九二共識的ECFA機制之永續運作,應該對於中國和諧社會經濟與臺灣黃金十年展望,都會帶來彼此共同加速度遞增的加分作用的。
我們深深期待這一態勢的再進一步深化演進。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學者、教授(生於1949年,台灣花蓮人)
現任: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知名制度經濟學者,專注於公共政策、應用經濟與國際事務。美國聯邦政府韓福瑞獎金中華民國首位得主、美國聯邦智庫經濟評議會亞太經濟預測工作委員、中國傅爾布萊特學友會級美國馬利蘭大學在台校友會理事、蘇聯遠東基金會台灣地區秘書長、並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等多所大學。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碩士、美國拉撤勒大學經濟管理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政策學人。
曾任:經濟部外銷服務團團長、環保署環境評估常任審查委員、勞委會職訓諮詢委員會,以及國科會、交通部、僑委會、外交部、國防部、全國工業總會等政府公、民營單位之公共事務之公共事務重要顧問及諮詢角色。
著作:《經濟知識學》、《商情預測》、《產業政策與產業管理》、《現代服務謝行銷學》、《台灣企業原理》、《永續政策經濟學》、《讓市場真正市場化》等二十一種,並經常著文評論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