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638
2011
12
月號論壇主題
ECFA一周年前瞻與回顧
ECFA實施一週年的成效評估
童振源/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台灣)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生效至今已經超過一週年,本文將評估ECFA實施一週年的成效。ECFA只是一個架構協議,並不是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或完整的經濟整合協定,因此ECFA的經濟效應侷限在早期收穫清單項目的自由化效應,及國內外企業的預期效果。ECFA是否能產生全面效益取決於ECFA後續的四項議題談判,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及爭端解決,以及台灣能否藉此順利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
然而,後續四項議題談判與台灣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進程並沒有時間表,而且後續進展未必能夠達成,因此本文將評估ECFA實施至今的實際成效。此外,本文評估ECFA成效的指標為馬英九總統在去年6月29日兩岸簽訂ECFA之後召開國際記者會所宣示的四項目標,包括台灣對中國出口競爭力、外商對台灣投資、台灣國內投資動能及台灣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成效等四個面向。
一、   台灣對中國出口競爭力持續下跌
根據台灣國貿局的資料,今年1-8月,早收清單貨品出口值中申報適用優惠稅率之比率(利用率)為20.1%,顯示台灣企業利用ECFA的早收清單優惠關稅比例仍低。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1-8月,中國自台灣進口總額為831億美元,成長9.5%,早收清單內貨品之台灣進口額為136億美元,成長13.4%,並沒有比中國自台灣進口成長率高出很多。由於缺乏早收清單項目貿易金額的詳細歷史與跨國資料,無法判斷國際景氣與各國需求因素對早收清單效益的影響,以致無法準確評估ECFA早收清單的效益。
        根據今年上半年的總體貿易資料,ECFA並沒有強化台灣對中國(含香港)出口的競爭力。以各國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市占率判斷各國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從2000到2002年,台灣的市占率從11.3%增加到12.9%,2003年以後每年都逐漸下滑,至2010年只剩下8.3%。今年初開始實施ECFA早收清單計畫之後,今年上半年台灣的市占率反而下跌到7.4%,10月份的市占率進一步下跌到6.8%,是1993年以來的最低值。很顯然,ECFA並沒有改變台灣對中國出口競爭力下降的趨勢。
二、   外商對台灣的投資仍維持低檔
外商對台灣的投資仍維持低檔,顯然馬政府對ECFA的效應過度樂觀,而忽略國內投資環境與國際經濟環境的改善。馬總統上台後,2008年台灣吸引的外資金額衰退46.4%為82億美元,2009年衰退41.8%為48億美元,即使2010年世界金融危機已經平息,仍衰退20.6%到38億美元,幾乎只有2000-2007年每年平均71.4億美元的一半。今年1-10月成長20.6%到36億美元,但仍維持在相當低檔的金額。ECFA簽訂後,外商對台灣的投資增加幅度仍然有限。
如果觀察包括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及來台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資產與負債)的國際資金流動,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正在快速流失。1990年代,台灣的淨國際投資(淨直接投資加上淨證券投資)為負198億美元,平均每年為負19.8億美元。2000-2007年民進黨執政時期,台灣的淨國際投資為負1,058億美元,平均每年為負132.3億美元。2008-2010年馬總統執政期間,台灣的淨國際投資為負602億美元,平均每年為負200.8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共流出465億美元,是歷年來資金外流最嚴重的一年。
三、   台灣的國內投資動能持續下降
ECFA沒有逆轉台灣的國內投資動能持續下降趨勢。1990年代,台灣的存款超過放款金額(存貸差或閒置資金)每年超過2.5兆台幣,投資成長率為7.56%,實質投資率為28.04%。民進黨執政八年台灣的閒置資金平均每年為7兆台幣,投資成長率為0.95%,實質投資率為23.68%。馬總統執政三年台灣閒置資金平均每年超過10兆台幣,投資成長率為0.02%,實質投資率為17.91%。在馬總統執政三年期間,2008年的實質投資率為18.41%,2009年衰退到16.71%,是1981年來最低紀錄,2010年恢復到18.60%。但是,台灣在今年前十個月的存貸差仍高達11.2兆台幣,台灣主計處預估台灣今年的實質投資率只有17.44%,是僅次於2009年的歷史第二低紀錄。
四、   台灣仍無法參加東亞經濟整合體制
在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方面,馬政府至今仍沒有與任何一個東亞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也無法啟動與台灣主要貿易夥伴美國、日本與歐盟的FTA協商。目前,台灣只有與新加坡正在協商經濟伙伴協議(類似FTA),但是馬英九政府卻沒全盤的談判規劃與推動貿易自由化的決心,導致雙邊的談判進展緩慢。即使新加坡與台灣談成自由貿易協定,台灣與新加坡的貿易僅占台灣對外貿易的3.6%,對台灣整體經濟的幫助有限。此外,今年10月25日台灣與紐西蘭宣布開始進行經濟合作協議(類似FTA)的可行性評估,但是雙方在去年的貿易金額僅僅10.8億美元,占台灣對外貿易的0.2%,對台灣要成為東亞經濟平台的幫助更加有限。
然而,當台灣的主要經濟競爭對手韓國與歐盟的FTA已在今年7月1日生效,歐盟將取消韓國平均7.9%進口關稅,而台灣與韓國出口歐盟的產品約七成重疊,台商在歐洲市場競爭上將面臨韓商強大壓力。此外,韓國與美國的FTA即將於明年初生效,而且中國、日本與韓國的自由貿易區談判可能於明年正式啟動。根據國貿局的資料,韓國與歐盟的FTA衝擊台灣出口金額為一千五百億台幣,韓國與美國FTA影響台灣出口金額為三千五百億台幣,兩者合計對台灣出口衝擊高達五千億台幣,占台灣出口的6.2%。而且,韓國已經與東協、印度、歐盟、美國都簽署FTA,正在與六個國家或地區洽談FTA。韓國正迅速邁向東亞自由貿易中心、東亞經濟平台的國家目標。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流失的壓力將更加嚴重,台灣要成為東亞經濟平台的機會更加困難。
五、   結論與展望
雖然馬英九政府提出兩岸簽署ECFA作為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與突破台灣在東亞區域整合的困境,但是ECFA實施至今的成效相當有限,包括台灣出口競爭力、外商對台灣的投資、台灣的國內投資動能都沒有明顯改善,甚至還在惡化當中,也沒有解決台灣無法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的困境。面對韓國建構東亞自由貿易中心與東亞經濟平台的顯著成效,台灣應該儘速調整全球經濟整合戰略與國內經濟開放規劃,以因應這項嚴厲的挑戰,進而推動台灣成為東亞經濟平台的戰略地位。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童振源/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台灣)
學者,教授。

現任: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國際事務碩士與博士。
曾任:2006年9月至2008年5月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8年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秀年輕學者獎。
主要學術專長為國際政治經濟、中國經濟發展、臺、美、中三邊關係及預測市場等領域。著有《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2003)、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China’s Leverage and Taiwan’s Vulnerability(2008)、與《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2009)等專書,編著《人民幣匯率:經濟與戰略分析》(2004),《胡錦濤時代的挑戰》(2002)書中專章、《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2002)書中專章、《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2004)書中專章、及《 China as the World Factory 》(2006)書中專章。
個人網頁:http://www3.nccu.edu.tw/~ctung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