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3,690
2011
12
月號論壇主題
ECFA一周年前瞻與回顧
ECFA對兩岸經濟的影響效果評估
——基於GTAP模型的類比分析
李非、蔣含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陸)
內容提要:本文採用GTAP全球貿易分析模型,在研究兩岸貿易特點與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兩岸簽署ECFA的背景框架,並基於GTAP模型從宏觀經濟和產業層面模擬預測了ECFA的建立對兩岸經濟貿易等方面所可能造成的影響。GTAP模型的類比結果顯示,總體而言,ECFA的簽訂推動了兩岸貿易的成長,提高了兩岸實際GDP的增長速度與福利水準。從產業層面看,ECFA的簽訂一方面對臺灣的農產品出口與生產較為有利,另一方面有助於大陸更好地發揮在石油及煤炭製品、化學橡膠製品等工業品的生產與出口方面的潛力。此外,ECFA的簽訂通過構建自由貿易區所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還將有效地調整與優化大陸的產業結構,大陸的工業品生產會得到拉動,而農產品生產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關鍵字:ECFA GTAP 兩岸經貿
一、引言
    近年來,以雙邊、多邊或區域為基礎的自由貿易安排已成為國際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特徵。中國政府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要將建設自由貿易區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性政策。目前中國不僅與新西蘭、智利等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而且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一巴基斯坦自由貿易區都已經正式建立,另外,中國與澳大利亞、瑞士、韓國等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正在積極磋商之中。不過,當前最受關注的當屬大陸與中國臺灣之間的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
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利用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來類比分析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的貿易與經濟效應。Brown(1991)最先應用GTAP模型對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可能造成的經濟效應進行模擬分析,模擬分析的結果表明NAFTA的簽訂能有效促進北美區域經濟一體化,由此造成的貿易創造效應等將顯著提高美、墨、加三國的國民收入與福利水準;Linda M.young和KarenM.Huff(2007)則採用GTAP模型分析了亞太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影響,詳細地分析了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各國的福利、進出口、GDP等的影響。Elena Ianchovichina和Terrie Wahnsley(2003)對中國加入WTO後對東亞經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認為因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品行業出口到發達國家配額的減少,中國加入WTO後東亞發展中國家的真實GDP和福利將有所減少。
國內方面楊軍等(2005)、周曙東(2006)等利用可計算一般均衡的GTAP模型,著重從產業層面模擬分析了中國和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對中澳兩國經濟活動的影響,認為中澳兩國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而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將有效地調整產業結構。從中國方面看,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中國工業和農業生產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大多數農產品產量將會下降,而大多數工業品產量將會上升;從澳大利亞方面看,其工業產品受自由貿易區建立的衝擊比較大,而其農產品的生產受到的影響則各不相同。黃淩雲和張偉(2007)利用了一般均衡的GTAP模型實證考察了中、日、韓三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指出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後,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具有加工優勢的產業可能會更多地分享FTA的貿易創造效應。這些產業的開放度對日、韓市場的出口依存度較高,自由化特別是削減關稅可能為中國企業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上述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運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眾多自由貿易區建立產生的經濟影響,
然而,從現有文獻看,運用GTAP模型全面研究ECFA對兩岸經濟影響的文章還比較缺乏,特別是ECFA對大陸與臺灣的產業影響多數還只停留在理論分析層面。由於兩岸經濟具有較大的互補性,構建ECFA對兩岸經濟的發展都是有利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兩岸產業比較優勢的差異,ECFA的建立對兩岸不同產業的影響並不相同。因此,如何從產業層面來考察ECFA對兩岸有關產業的影響,也是值得深人研究的問題。筆者首先回顧與分析兩岸貿易的特點與現狀,並在深入研究兩岸簽署ECA的背景框架下,基於GTAP模型從宏觀經濟和產業層面分析ECFA的建立對兩岸經濟的影響,並給出相關的政策建議,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
二、兩岸貿易發展的現狀與特點
兩岸貿易恢復於20世紀70年代末,1987年是重要的轉捩點。1987年7月,臺灣當局宣佈結束長達38年之久的“戒嚴時代”,並於1987年11月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在臺灣赴大陸的民眾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以借探親名義進行經商活動的,兩岸經貿往來隨之迅速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兩岸經貿關係得到了突飛猛進地發展,2000-2010年兩岸貿易的具體情況見表1。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2000年兩岸貿易總額為305.3億美元,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額50.4億美元,從臺灣進口額254.9億美元;至2010年兩岸貿易總額達到1453.7億美元,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額296.8億美元,從臺灣進口額1156.9億美元。從貿易總額角度看,兩岸貿易總額平均年增長率為15.96%;從貿易依存度角度看,2010年兩岸貿易占大陸貿易總額的5.09%,占臺灣貿易總額的28.05%。可見,無論是對大陸,還是對臺灣來說,兩岸貿易都佔據了各自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2000-2010年的兩岸貿易額請見表1 )http://www.freeworld.com.tw/edm/Kpwan/1207-2.html
從貿易結構角度看,兩岸貿易經歷了由土特產、初級產品為主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變化的過程。兩岸貿易恢復初期,主要貿易產品是大陸的土特產品(如中草藥,農產品等)與臺灣的生活用品(如紡織品)。隨著兩岸經濟發展帶來經濟結構的轉型,以及臺灣向大陸的產業轉移,兩岸主要貿易產品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臺灣電子產業向大陸的轉移,電機電氣類產品成了兩岸主要貿易產品,佔據了大陸對台進出口貿易的半壁江山。從圖1中可以看出,目前在大陸對臺灣出口商品中占比例最大的為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附件(HS編碼85,占比約30%),其次是核反應爐、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HS編碼84,占比約15%),排列第三和第四的是有機化學品(HS編碼29,占比約14%)和礦物燃料,礦物油(HS編碼27,占比約13%);從圖2可以看出,大陸從臺灣進口主要產品依次為:電機、電氣、音響設備及其零附件(HS編碼85,占比約39%),光學、照相、醫療等設備及零附件(HS編碼90,占比約20%),塑膠及其製品(HS編碼39,占比約11%),核反應爐、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HS編碼84,占比約7%),有機化學品(HS編碼29,占比約7%),鋼鐵(HS編碼72,占比約3%),礦物燃料、礦物油等(HS編碼27,占比約3%)。(大陸對台進口商品結構 以及 大陸自台進口商品結構請見 圖1 & 圖2)http://www.freeworld.com.tw/edm/Kpwan/1207-2.html
從兩岸貿易方式來看,兩岸貿易的迅速增長和商品結構的變化與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密不可分。在兩岸貿易中,台資企業是最重要的貿易主體,以機電產品為例,由於台商在大陸投資的主體是加工型出口企業,比較普遍生產的流程是“臺灣接單並設計,大陸從臺灣進口原材料及零部件,大陸加工,海外銷售”。因此,以往兩岸的主要貿易方式主要屬於加工貿易。
三、ECFA影響分析的一般均衡模型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是一份規範兩岸之間經濟合作活動的基本協定。2010年1月26日,ECFA第一次“兩會”專家工作商談在北京舉行。2010年6月29日,兩岸“兩會”正式簽訂合作協議。2010年8月17日,臺灣立法機構正式通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所謂“框架協定”,是指正式簽署協議之前所擬定的綱要,僅就框架與框架的目標進行規範,具體內容待日後商議。由於簽訂正式協定需要的時間很長,所以先簽署綱要式的“框架協議”,並通過“早收清單”(Early Harvest)針對關鍵產業先進行互免關稅等優惠性的貿易措施。從2011年1月起,ECFA早期收穫清單正式開始實施,其中大陸對臺灣開放539項,主要涵蓋農產品(18項)、石化產品(88項)、機械產品(107項)、紡織產品(136項)、運輸工具(50項)等,是臺灣對大陸開放267項的兩倍,涉及臺灣出口金額138.3億美元,是涉及大陸出口金額28.6億美元的4.8倍。
本文採用己被廣泛應用的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來研究海峽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後所產生的經濟影響。該分析所採用的資料庫基於2002年的GTAP資料庫(VER R6.0 final release)。GTAP是美國Purclue大學開發的多個國家或地區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它是一個比較靜態模型。如圖3所示,假設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生產的規模報酬不變,生產者最小化生產成本,消費者最大化效用,所有產品和投入要素全部出清。每種產品的生產採用嵌套的常係數替代彈性方程,中間投入品是由國(區)內和國(區)外產品通過常係數替代彈性方程複合而成。
不同的國(區)外產品按原產地進行分類,並通過常係數替代彈性方程複合為單一的進口產品。在要素市場,勞動力在國(區)內是可以自由流動的,而土地在部門間不是完全流動的,所以不同用途的土地價格可以不一致。每個國家或地區只有一個帳戶,所有的稅收和稟賦收入都積聚到這個帳戶,並通過柯布一道格拉斯效用方程,以固定比例將收入分配到私人消費、存款和政府消費。私人的支出方程採用CDE(constant difference of elasticity)方程,政府的支出方程採用柯布一道格拉斯方程。另外在GTAP模型中,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儲蓄匯總到“國際銀行”,並根據資本的回報率在各個國家或地區間分配。( GTAP基本模型框架請見圖三 )http://www.freeworld.com.tw/edm/Kpwan/1207-2.html
總體來說,GTAP模型通過建立可細緻描述每個國家(或地區)生產、消費、政府支出等行為的子模型,再根據國(區)際間商品貿易的關係,將各子模型連結成一個多國(區)多部門的一般均衡模型。GTAP模型包含了87個國家(或地區)的65種產品,在此模型架構中進行政策仿真時,可以同時探討政策調整對各國(或地區)各部門生產、進出口、商品價格、要素供需、要素報酬、國內生產總值及社會福利水準的變化。該模型劃分了13個產業部門(表2),劃分的國家和地區有: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東盟、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和其他國家地區。為了準確評估貿易自由化的效果,我們在模型中假定海峽兩岸要素的總存量不變,另外兩岸的總儲蓄與總投資之差等於資本淨流出,全球總儲蓄等於總投資。(GTAP的13個產業部門分類請見表2 )http://www.freeworld.com.tw/edm/Kpwan/1207-2.html
    另外,在採用GTAP模型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進行政策類比時,主要考慮的貿易政策影響為關稅、部分產品實施的關稅配額以及其他貿易壁壘。按照WTO框架下的GTAP(1994)第24條第8款規定:“對於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成員之間的產自該領上的絕大多數貿易,應取消關稅和其他限制性貿易法規”。因此,本情景模擬假設三年後兩岸雙方對所有對方進口產品的關稅降為0以及其他貿易壁壘的關稅等值為0,並且取消關稅配額。
四、模擬結果與分析
    (一)ECFA對兩岸貿易的影響
從模擬結果中可以看出,建立ECFA後,臺灣與大陸的貿易額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增加,且部分產品增加的幅度較大。在這裏值得注意的是,GTAP模型類比結果顯示的是變化的相對數,然而,在模擬結果中,臺灣對大陸的一些出口產品增加的相對數較大,但由於其基數小,所以增加的絕對數並不大。相反,大陸對臺灣出口的一些產品增加的相對數並不大,但是,由於基數較大,所以增加的絕對數卻比較大。筆者在此基礎上,根據GTAP模型的資料庫資料,最終得出了進出口貿易增加的絕對量。表3顯示了我們運用GTAP模型的類比結果。對於大陸來說,ECFA的建立將使大陸對臺灣的貿易出口總額增加22.6億美元。總體來看,工業產品的出口總額增加17.5億美元,而農產品總出口額增加5.1億美元。相對於工業產品出口額的增長幅度,一些農產品的出口額的增長幅度要小一些。農產品中其他糧食作物、蔬菜、水果、堅果、石斑魚等海產品,臺灣具有較強的出口潛力( ECFA導致兩岸出口變化的模擬結果請見表3 )http://www.freeworld.com.tw/edm/Kpwan/1207-2.html
依據最新的大陸海關統計資料,2011年1~6月大陸自臺灣進口總額為615.6億美元,較2010年同期成長10.5%。臺灣自大陸進口總值為219.26億美元,較2010年成長34.2%。其中大陸給予臺灣早期收穫清單內貨物進口額為101.81億美元,臺灣給予大陸早期收穫清單貨物進口額25.45億美元。
對於臺灣來說,ECFA的建立使臺灣對大陸的出口總額有更大的增長,達到了159.8億美元,增長幅度要超過大陸。這一增長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ECFA建立後臺灣對大陸農產品出口的大幅度增長。研究結果表明,臺灣的穀物(含其他糧食作物)、海產品等對大陸具有很強的出口競爭力,蔬菜、水果等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這些優勢使得臺灣對大陸的農產品出口增長達到82.5億美元,遠遠超過大陸對臺灣的農產品的出口增長。而臺灣對大陸工業產品的出口增長相對於農產品偏少,但絕對數量還是達到了77.3億美元。因此,就大陸立場而言,從行業角度看,建立ECFA對工業生產是利大於弊,相比較而言,大陸農業所面對的衝擊要大於機遇。
   (二)ECFA對兩岸產業部門的影響
海峽兩岸通過建立ECFA而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將有效地調整大陸與臺灣的產業結構。從大陸方面看,工業產品中除了一些工業原料生產行業的產出將會有不超過0.1%的減少,其他工業行業產量都出現了增加,但增幅不大,基本上不超過0.5%;而農產品生產行業在ECFA建立以後會出現小幅下降趨勢,但下降幅度不大。除了海產品產量下降幅度為0.6%以外,其他農產品產量下降幅度都在0.5以內(見表4)。可見,ECFA的建立對大陸的工業和農業生產的影響並不大。總體來看,ECFA對大陸工業生產是正面影響,而對農業生產是負面衝擊。
從臺灣方面看,其工業產品的產量在ECFA建立之後普遍得到提升,在個別產業部分,以製造業生產為例,金額增幅較大的依次為機械業(約 83~85億美元)、化學塑膠橡膠業(約 87~92 億美元)、紡織業(約 28~31 億美元)、鋼鐵業(約 21億美元)、與石油及煤製品業(約 19 億美元)。另外,生產金額減少幅度較大的依次為電機及電子產品業 (約減少 76 億美元)、其他運輸工具業(約減少 2~4 億美元)以及木材製品業(約減少 1 億美元);而臺灣農產品行業生產受ECFA的影響互有不同,其中其他糧食作物、汕菜籽、糖類、牛羊馬、乳製品和水產品產量都有一定的增加,而水稻、小麥、棉花及其他動物產量都出現了下降( ECFA導致兩岸產業部門產出變化影響的模擬結果請見表4 )http://www.freeworld.com.tw/edm/Kpwan/1207-2.html
    觀察早期收穫清單貨物在大陸市場的表現,在工業產品部分,2011年1~6月大陸自臺灣進口額達到3億60萬美元,相較2010年同期的1億8570億美元增加了1億1490億美元,成長率為61.9%,高於大陸自全球進口成長率42.6%。另外在農產品部分,兩岸簽署直航和ECFA後2010年1~6月臺灣出口至大陸的早收清單18個稅項貨物額較2010年同期增長345%。
另外,通過模擬結果我們還可以知道,ECFA的建立帶來的貿易變動將會影響大陸與臺灣的生產,而生產的變動在一定程度上會帶動生產要素的需求變動,進而表現為要素價格的變動。從表4中可以看出,隨著大陸農產品進口的增加,土地資源的價格將相對下降,而臺灣土地資源的價格則相對上升。大陸與臺灣對勞動力與資本的需求都呈現出增長的趨勢,這也是由於產出增加而異致的要素價格上漲。
    (三)ECFA對兩岸宏觀經濟的影響
海峽兩岸簽訂ECFA後,大陸的實際GDP增長0.02%,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分別增長0.15%和0.25%,,貿易順差減少0.32%;而臺灣的實際GDP增長1.67%,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分別增長6.95%和4.87%,貿易順差增加8.5%。
在貿易條件方面,GTAP模型是用如下的公式表示貿易條件的變化率:tots=psws-pdws。其中tots為貿易條件的變化率,psws為出口價格指數的變化率,pdws為進口價格指數的變化率。從表5的模擬結果可以看出,兩岸簽訂ECFA後,臺灣的貿易條件變化為正,說明建立ECFA後有利於臺灣貿易條件的改善,而大陸的貿易條件是負的,兩岸簽訂ECFA後就業水準以及純福利均有所增加(詳見表5),大陸與臺灣出現“雙贏”的局面。
依據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臺灣2011年1~5月的製造業受雇人數較2010年同期增長4.78%。整體而言,列入ECFA早期收穫計畫各個產業的受雇工人數以及成長率普遍都要高於整體製造業的成長率。反映出了ECFA對島內宏觀經濟的積極影響( ECFA的簽訂對大陸與臺灣宏觀經濟的影響請見表 5 )http://www.freeworld.com.tw/edm/Kpwan/1207-2.html
五、結論
本文通過對一些條件(如關稅變數等)的假定基礎上,應用GTAP模型對ECFA的建立對大陸及臺灣的經濟影響效應進行了模擬研究。通過實證模擬,結果表明:
(一)從短期靜態效應來看,ECFA的建立擴大了海峽兩岸的貿易規模和總量,在大陸與臺灣之間形成貿易創造效應。
(三)從長期動態效應來看,ECFA的建立會改善大陸和臺灣的福利水準,有利於海峽兩岸的經濟增長,對於臺灣的貿易條件有所改善,擴大了臺灣的進出口貿易總額,有助於臺灣建構更優質、穩定及具可預測性的兩岸經貿經營環境。臺灣除了可以借助ECFA的簽訂擴大兩岸貿易和投資,更有利於吸引外資來台佈局,設立營運總部,有助於舒緩臺灣面臨經濟邊緣化的危機。
(三)在建立ECFA後,由於大陸各部門或地區,投入、產出和貿易結構的差異以及技術水準、勞動生產率和生產規模的差異,大陸一些部門如漁業、糧食作物以及機械電子業等領域會受到輕微程度的衝擊。因此,大陸一方面要積極融入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步伐,同時,也要重點關注受到不同程度衝擊的一些行業的負面影響,抓住機遇,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提高這些部門的勞動生產率,進行技術創新,提高技術水準。
End
參考文獻:
杜新,(2005)《關聯經濟:一種新的財富視角》,新華出版。
韓立華,(2006)“東南亞地區能源競爭與合作問題研究”,《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第1期。
胡俊芳,(2007)《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貿易效果的實證分析》,復旦大學出版。
黃淩雲、張偉,(2007)“中日韓三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實證分析與模擬”,《現代財經》第4期。
李眾敏、唐忠,(2006)“東亞區域合作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中國農村觀察》第3期。
周曙東,(2006)“東亞地區貿易自由化的福利影響及前景展望”,《世界經濟》第1期。
邵兵家、李麗,(2006)“CAFTA的構建對成員國經濟影響的計量研究”,《經濟科學》第6期。
楊軍、仇煥廣,(2005)“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對我國經濟和區域農業影響的預測”,《戰略與決策》第1期。
吳強、胡冰川、崔奇峰,(2006)“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經濟影響分析”,《農業技術經濟》第6期。
Brown P.,(1991)“A Canada-US Customs Union:An EconomicEvaluaiton”,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5,37-76.
Linda M.,and KarenM.,(2007)“The Geograhic Pattern of Trade and the Effects of free trade zone in Asian with GTAP modle”,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s 16,176-188.
Ianchovichina P.,and Wahnsley K.,(2003)“Potential Economic Impacts in East Asian for China Enter into WTO”,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7,811-827.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ECFA toward cross trait economy
LI Fei JIANAG Han-ming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reaserch the feature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ross trait trade,then use global trade analysis model throughly analysis the framework and background of ECFA signed by the trait and base on the GTAP modle to simulation and predict the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between the trait.The GTAP modle appears that overall ECFA will promote the growth of trait trade,improve the increase rate and warefare of Taiwan and mainland.From the industry angle,ECFA has great advantage for the argriculture export and manufac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coal products and chemical rubber products for mailand.Signed of ECFA also will effectively transfer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mainland through constrct the free trade area.The industrial product of mainland will be promoted,but the argriculture product of mainland will be attacked.
Key wordsECFA GTAP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李非、蔣含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陸)
作者 李非
1962年8月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區域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導師,經濟學科高訪學者聯繫導師。兼任中央統戰部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兩岸產業合作諮詢小組專家成員、商務部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理事、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民建中央對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廈門市委副主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廈門市人大代表,《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科分支主編等。主要研究方向為臺灣經濟與兩岸經濟關係。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