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69,236
2012
01
月號論壇主題
台灣大選總觀察
雙英都很務實,但可以相信他們嗎?
楊羽雯/資深媒體工作者(台灣)
無論大選結果是馬蔡何者勝出,這場大選是兩個務實的政客所發動的一場生存路線之爭,這場「保衛既得利益v.s利益重新分配」的戰爭中,勝負的關鍵不在馬英九與蔡英文的統獨立場,反而是人格特質。因為立場可以扮演,但人格特質卻決定了所有政治扮演的說服力。
「九二共識」在2012總統大選過程中,一直是主戰場,選戰議題起如走馬燈般冷熱起落,但「九二共識」不時跳出,挑動藍綠在兩岸政策上交鋒,甚至有人指出大選如同對有無「九二共識」的公投。但大選真的是意識型態之爭嗎?馬英九與蔡英文均非基本教義派,從他們處理統獨爭議可知,是非常典型的政治現實主義者,馬蔡二人因時制宜的彈性其實不相上下。
馬英九所堅持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其實植基於國統會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政策文件,內容與國統綱領一脈相承,馬本人當年親身參與,豈不知有此前身。但廿年後時移勢易,台灣民情已往獨台發展,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也易幟為「不統不獨不武」,這是在選票與兩岸政治現實之間的平衡點。馬從九六年之後的李登輝、陳水扁執政經驗中清楚看到,沒有與大陸和解,台灣前途不可能風平浪靜。
馬的兩岸政策開創兩岸六十多年來最關鍵的新局,這條政治和解之路已不可回頭,來自大陸的政治善意、經濟利益、人民情感、社會關係網絡確始改變著台灣的生存路線,過去的歐美利益圈往中國利益圈位移、固著。台灣社會對此趨勢不是沒有疑慮,馬英九是基於務實原則選擇全民最大利益的道路,但還是有人誤會他是基於政治立場作決定,不放心他的政治認同,擔心馬面對北京的統一壓力不會說「不」。
這種疑慮抵消了一部分對他執政績效的肯定,只能說馬自塑的道德家光環太成功,遮掩了他的務實性格。按理說,全台受到兩岸和平紅利的民眾不在少數,是新興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和馬英九是同一個利益基礎,但馬選得如此辛苦,主因便在於這些人並不認為自己的現況和馬休戚與共。
十月初馬企圖藉兩岸政策成績一舉甩開緊追的蔡英文,在黃金十年政策宣傳的序幕前,拋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暴走的後座力造成民調重挫,他馬上用公投來作簽署前提,用以彌補錯估選情的傷害。草率宣示兩岸和平協議作競選支票,這是他領導風格中最大的問題,即缺乏政治幕僚,情勢預判能力薄弱,但他的務實彈性同時展現,公投這種政治毒藥也可以用來化解一時危急,惹毛北京也無所謂。
中華民國能在台灣延命到百年,很重要的前提是冷戰架構提供的政經支持,民主政治結構與時漸進,經濟發展依賴歐美市場壯大,但這生存條件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經濟藉全球化趨勢迅速崛起後面臨極大變局。兩岸政治和解走一步退兩步,折騰到經濟已走向極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局面。
台灣民眾的國家意識高漲與經濟依賴大陸,這個吊詭的政經兩難格局,不只馬英九感受到,作為李登輝、陳水扁重要國安幕僚的蔡英文更有深沉體會,她曾和李扁兩位領導人力圖衝破困局,但不僅沒能兼顧國家地位及兩岸和解,甚至還引發國安危機,置台灣近似北韓的麻煩制造者孤立處境。
由此不難理解,蔡英文在此次大選裡面對兩岸問題始終保持相當大的彈性,統一可以談、ECFA等兩岸協議會概括承受不會推翻、兩岸關係不會倒退等。她有意促成民共和解,她與馬英九最大的不同,就是不願接受九二共識,但她也說台灣共識是可以包容九二共識。蔡的問題癥結在於,這些彈性空間不被北京接受;除了北京堅持國共內戰史觀解決台灣問題,以及蔡任扁李幕僚背景的負面影響,蔡本身慣以處事的模糊手段是
一大信任障礙,最大的可能性也意味著最大的不確定性,中共當局及台灣的既得利益者有著一樣的恐懼,擔心蔡上台過去四年全作白工。
北京早在選戰熱身時就明說不接受否認九二共識的對手,台灣選民卻置若罔聞,北京對台系統要員看著蔡英文民調始終緊咬馬英九,極度不解為什麼他們心力物力財力無上限付出,但還是有這麼多民眾要支持和大
陸對抗的候選人。對台官員選前兩個多月陸續會見台灣各界領袖,憂憤傾吐這種委曲心情,結果這些具影響力的社會人士先後公開支持九二共識,媒體效應加倍放大後,蔡也感受到這種利益網絡的影響力,不得不走金門表態,希望已加入九二共識紅利聯盟的人相信,她當選,陸客照來、人民幣照賺。只是她值此倒數時刻還表態得很不到位,也曝露出她危機處理能力不足。
馬英九連任,兩岸關係可順勢再加油門,和平紅利聯盟可就既有基礎持續放大,就算兩岸和平協議已被馬玩殘,中共當局也能泰然接受;但若是蔡英文出線變天,無論民共兩黨有沒有戲,總得花時間熱身過場,和平紅利的清單也難免在新當家手裡重新盤點一番,這中間的政策不確定性,不只北京交接班的權力班子很煩惱,正在現有紅利基礎上努力的台灣士農工商也不安,畢竟民共兩黨互信太薄弱,動不動就翻桌罵人,搞得烽火連天民不聊生。倒是對現況不滿的人自會期待在新局中是否有翻身機會。總的來說,雙英都是務實者,不會天真到想改變現況,只是他們人格上的弱點嚴重影響外界對其信心,連帶兩岸和解這條不歸路也不免波折迭起。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楊羽雯/資深媒體工作者(台灣)
曾任聯合報撰述委員、政治組長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