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9,911
2012
01
月號論壇主題
台灣大選總觀察
兩個中國黨與臺灣黨的民主戰爭
評二零一二年臺灣大選
曾建元 /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灣)
  中華民國第十三任正、副總統暨第八屆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已於民國一百零一年一月十四日完成,中國國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吳敦義贏得六百七十八票,而以八十萬票的差距擊敗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蔡英文與蘇嘉全,得以繼續執政。國民黨總統得票率為過半之百分之五十一點六,民進黨則為百分之四十五點六。
  立法院方面,國民黨在全部一百一十三席中贏得六十四席,席次雖由第七屆的八十一席大幅消退,但仍保有國會多數,民進黨則由二十七席上升為四十席,在國會中的影響力大幅增加。本屆立委選舉為第七次修憲國會選舉制度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後的首次選舉,全國不分區立委席次依各政黨在政黨票之得票率單獨分配,因而政黨票之得票率為選民政黨取向投票結果之直接反映,國民黨得票率百分之四十四點五,民進黨為百分之三十四點六,在總統選舉中支持民進黨的臺灣團結聯盟,則獲得百分之八點九的政黨票,民、臺兩黨之政黨票總計為百分之四十三點五,與國民黨僅差一個百分點。與總統選舉之得票率相較,綠營在兩者間的得票率所差無幾,但國民黨則於總統選舉多出七點一個百分點,顯示馬吳配乃成功地爭取到中間選民的支持,這是其勝出的關鍵。而儘管國民黨仍可繼續完全執政,但四年來民進黨一路纏鬥,國民黨大小選戰節節敗退,此次大選則僥倖小勝,這亦顯示,人民對於國民黨之施政表現仍未盡滿意。
  本次大選,國、民兩黨勢均力敵、精銳盡出,馬英九和蔡英文都是兩黨大廈將傾之際的最後支柱,兩人皆非典型的國、民兩黨政治人物,因此,這一場選舉亦帶動著兩黨的轉型。馬英九重用金溥聰主持選戰,媒體攻勢無比凌厲,一開始即藉蘇嘉全農舍風波及其家族在屏東地方之視聽強力壓制民進黨氣勢,在全國不分區立委的提名上,亦招徠社會賢達,在相當程度上,利用這些防腐劑(或化妝師),有效提振了國民黨的公益形象,而國民黨的執政地位以及維持兩岸與國際關係和平穩定之能力,亦對於中產階級發揮安定民心的作用,而換得其相當之信任與支持。
  蔡英文則將選戰主軸設定在社會階級議題,以三隻小豬對抗大野狼的意象突出了臺灣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在社會住宅、在地經濟、老農津貼、工資與勞動條件等問題上迫使國民黨政府跟進處理,引領社會進步,乃值得一書。更者,蔡英文亦避免粗暴挑動統獨意識型態,小心翼翼地維護了臺灣的國家認同和社會和諧。無可否認,過去陳水扁激化統獨的政治操作,雖然團結了支持者,卻也導致了與不同意見者間的嚴重對立,引來保守勢力的猛烈反撲,也才讓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了插手臺灣政治的機會,這一次蔡英文充分展現出其對於政治責任倫理的堅持,對臺灣人民的臺灣國家認同滿懷信心,並使民進黨重新成為臺灣社會價值的守護者,可謂雖敗猶榮。
  不過,我們也明顯地看出了中國因素在這一場選戰當中的作用。二零零五年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以虛擬的九二共識作為共識基礎展開對話與合作,隨著二零零八年國民黨在臺灣重返執政,而使國民黨主席連戰與共產黨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之五項〈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成為馬英九執政後的臺灣國家政策,共產黨並藉由國共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以及國共間之各種平臺實際影響臺灣政府決策,〈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簽訂與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建構,更為兩岸建立了經濟統合的架構,誘使臺灣經濟進入大中華經濟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這一場選戰中,通過釋放惠臺措施、要求臺商投票挺馬,以及低調面對臺灣選情等方式,形同實際參與臺灣的選舉,因此這一場選舉也可以說是兩個中國黨與臺灣黨之戰。或許有人認為國民黨勝之不武,但筆者毋寧對此一現象的後續效應持審慎的樂觀態度,因為一向迷信國家暴力的共產黨,終於在臺灣的民主選舉中,體會到要壓制臺灣獨立運動,最好的方法不是讓臺灣恐懼戰爭,而是看到和平的紅利;不是孤立和打壓臺灣,而是讓臺灣人對中國放心。而當共產黨挾其經濟影響力成為臺灣政治的行動者之後,民進黨就不能再單單把國民黨視為政治對手了,民進黨必須超越國民黨,把共產黨視為未來真正的對手,職是之故,民進黨不能只在臺灣內部追求臺灣共識,民進黨還必須在和平發展的國際大氣候中找出與共產黨的共同遊戲規則。
當共產黨人學會如何爭取臺灣民心,則他們也會懂得下一步該如何在中國大陸爭取民心,當共產黨人看到蔣經國的民主遺產,讓國民黨可以轉換統治正當性的基礎而在臺灣贏得本地多數人民的支持,則他們也當反思,亟早擺脫鄧小平遺留的六四魔咒,學習蔣經國立地成佛的作法,共產黨也才能成為「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真正代表,這是今年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後新一代領導人最重要的功課。
  這一次大選,暴露出民進黨面對中國問題的極限,這是需要徹底進行路線檢討的。馬英九任內,臺灣國家認同屢屢創下歷史高峰,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八十六點六的民眾不贊成與中國統一,有百分之四十五點五的民眾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政府並不友善,但卻亦有百分之三十二點六認為友善;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人民友善者則各佔百分之四十。由此可見,國家認同已經不能解釋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屬性差異以及選民的投票意向,臺灣事實主權獨立已經成為臺灣的公共財,民進黨獨佔的局面已經過去,當前臺灣人民更在意的,是哪一個政黨有能力維持兩岸的和平發展。國民黨面對共產黨時,對於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立國價值不夠堅定,這是民進黨的長項,但民進黨對於兩岸議題的管理能力卻也受到臺灣人民的懷疑。民進黨要重返執政,未來四年必須做好中國功課,讓人民相信民進黨有能力維護臺灣人民的尊嚴與利益,也要讓共產黨相信,排斥民進黨所代表的另一半臺灣人民的心聲,不修文德以服遠人,兩岸關係永遠不能如其所願。
  兩岸和平協議的商談,隨著國民黨繼續執政,恐怕將成為〈兩岸經協〉之後的另一波兩岸統合的政治議程。馬英九於選前宣示未來兩岸和平協議的簽訂將以公民投票尋求臺灣人民的同意,我們要以民意作為馬英九政府與共產黨開展政治談判的最大後盾,也要嚴格監督馬英九落實政治承諾。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曾建元 /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灣)
學者、教授(1966年生於台北市、台灣苗栗客家籍,祖籍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
現任: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係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客家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華人民主書院董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兼任副教授。
東吳大學法律係比較法學組法學士、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碩士、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2002年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會暨紀念陳同仁先生台灣研究博士論文獎得主。
曾任: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