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359,652
2012
01
月號論壇主題
台灣大選總觀察
伊朗核事件激盪能源價格對新興經濟體的衝擊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波斯灣風雲再惡,引致2011年底歐美決定禁運伊朗石油,立即嚴重震盪世界能源價格,加劇了新興經濟體的資產泡沫與通貨膨脹危機,而成為歐債危機之外,另一個衝擊世界經濟情勢的最重要變數。
禁運伊朗石油的嚴重性,乃因為柯莫茲海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石油孔道,每天計有1,600萬桶原油通過,也就是說全球將近40%的石油必須經過柯莫茲海峽運往世界各地。而伊朗在對抗歐美禁運杯葛之際,聲言關閉柯莫茲海峽的威脅,旨在於推高油價,迫使西方放棄制裁;不過專家認為波斯灣的軍事行動,無疑正在增大了衝突事件爆發機率,國際市場油價的確處於非常敏感時刻。
據路透社報道,國際能源總署已議定一項應對計畫:一旦伊朗關閉柯莫茲海峽,美國、歐洲、日本及其它石油進口國的石油庫存,將會每天釋放高達1,400萬桶儲存,以緩解危機;如此龐大的計畫釋出儲備石油量,可謂是空前的。
2011年12月1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決議將產量目標訂為每日3,000萬桶,雖然該決議影響很小,但證明瞭沙烏地阿拉伯再次在OPEC內部佔據了上風。但掌握全球75%石油儲量的OPEC很清楚全球原油需求並未萎縮,因此不會因需求旺盛而過分增產,那反而會拉低油價。對於石油輸出國來講,價格才是其真正關心的。
未來OPEC的石油產量還將由全球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需求決定;最新OPEC產量調查, 2011年12月平均每天抽採3,083萬桶原油,比11月高出23萬桶,達到了三年來日均抽採量的峰值。
國際油價超越每桶80美元價位的基本格局
目前影響世界石油價格的因素,不只是圍繞伊朗核問題所引發的緊張局勢,也包括奈及利亞石油工人罷工中斷石油開採作業之因素,以致世界油價在最近幾個月都一直維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的高位,甚至有時更超過每桶110美元。歐債危機、美國經濟不景氣、新興經濟體經濟成長率放緩,原本應該會促使世界油價普遍下調,而難以超過每桶80美元的價位;但是,現在卻因為地緣政治變素的影響,而形成不跌反漲的新局面。
國際能源專家認為,一旦美國和歐盟對伊朗石油出口工業實施禁運制裁,世界油價將會繼續維持在高位。對於美國和加拿大等北美國家來說,開採葉岩氣和葉岩油,將因此變得有利可圖;儘管美國和加拿大的能源儲量十分豐富,但大多是屬於難以開採的葉岩氣、葉岩油以及油砂礦,惟有在國際油價很高,亦即至少不低於每桶100美元的情況下,開採葉岩氣、油、砂,才可能會有利可圖。
歐美對伊朗石油出口工業實施制裁對世界油價的影響,完全取決於歐盟對伊朗制裁的嚴厲程度。歐美對伊朗實施制裁後,其他國家會否增加伊朗石油的進口,對世界油價的走勢,會有很大程度上影響著。
西方國家防禦性彌補措施降低油價衝擊
波斯灣新局勢對國際油價走勢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四個面向的因素:第一是心理作用因素,目前國際間尚處在石油的高需求季節,伊朗核事件緊張帶來的心理恐慌,可以直接推高石油期貨市場價格;第二是沙烏地阿拉伯在最短期內提高石油出口產量的能力,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可以經由東西石油管系統輸送到紅海港口延布出口,祇要油管運作良好,預計將有每天300萬桶的出口能力,對國際油價可以發揮穩定作用;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是,石油貿易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由於伊朗核事件是個長期存在問題,石油貿易公司早已建立一系列風險規避途徑,短期內,油公司之間、油公司與國家政府之間,早已可以相互調度石油戰略儲備,可以一定程度緩和瞬間油價的波動。綜括而言,國際油價短期會上漲,但長期影響則不會不大;國際能源總署之釋出石油儲備,旨在防制期貨市場炒作;第四是,地緣政治的緊張與歐元區的經濟二次衰退危機,也影響到了石油市場,導致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
但現在市場擔心的是,伊朗既下決心讓西方的制裁代價變得更昂貴,所以威脅關閉柯莫茲海峽。但是,時間差使得西方國家得以預先採取彌補措施;何況,制裁並不會完全禁絕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仍可以經由黑市流入全球市場。
亞洲國家應變能力已較過去大為提升
據美國數據,2010年伊朗石油出口前五大目標市場國家中,四個在亞洲,分別是中國、日本、印度和南韓;隨著歐美西方國家對中東石油依賴度的降低,亞洲國家已然成為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但目前,亞洲國家都在尋找替代供應方案:南韓政府正在研究將伊朗原油進口比重降至2010年水準,以回應歐美的禁運制裁;日本則轉向沙烏地阿拉伯的更穩定供油,以協助日本震災核變一年後原油需求的成長;中國進口伊朗石油的依存比重為11%,由於中國石油戰略儲備規模較小,伊朗核局勢短期內會對中國產生一定影響,但從長期看,畢竟伊朗還會逐步恢復其出口,影響應很有限。自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對國際原油市場供需,特別是油價,持續具有重要影響力。2005年到2010年,中國的新增原油需求,幾乎佔據了全球的65%;同時,中國汽車數量在過去10年間成長了20倍,而且工業化進程也遠未結束,都使得「中國需求」成為國際原油市場長期需求和價格的有利支撐。2011年12月中國的原油進口成長2,091萬噸,年率上升5.1%,相當於日均成長518萬桶。儘管中國未來的石油需求成長速率可能會較往年放緩,但仍將超過世界其他國家。因此,中國已經加強重視石油安全,擴大國家戰略儲備,並積極參與國際能源儲備的合作與協調。

就亞洲而言,伊朗核局勢對日本石油供應的影響比較小,因為日本戰略儲備較大,可以達到供應140天的用量;對南韓影響大一些,但是基於韓美盟友關係,可以借調美國的戰略儲備;對新加坡影響則較大,因為新加坡沒有太大的石油儲備,必將影響其石油進口加工業。總體來說,亞洲國家應對這種不確定性的能力也有提高,建立國家戰略儲備,尋找進口替代,提高煉化能力,發展新能源等,都將使得此次伊朗核局勢對亞洲國家的影響大為減低。
國際油價將保持在每桶90美元至120美元之間變動
地緣政治風險的高升與全球經濟前景惡化,已在2011年以至未來半年內,給世界經濟帶來極大的衝擊:一方面,歐洲經濟的持續疲軟,且已顯然對美國和亞洲經濟成長造成的傳染性風險,使得國際油價不太可能會突破120美元;另一方面,全球性經濟衰退一旦成真,則國際油價甚至可能跌破90美元。
在國際市場上,2012年1月5日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創8個月來新高,突破每桶103.7美元,倫敦布倫特原油價格也一度飆升至每桶114.53美元,達2011年11月中旬以來的最高點,但事隔一天時間,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和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均又開始走低,主要是由於長期以來,石油進口國逐步提高了風險規避能力,進口伊朗石油較多的亞洲國家也具有了一定的應對石油市場波動的能力。
歐洲專家認為,伊朗核問題的確會對國際原油市場形成短期刺激;不過,實際供需基本面才是直接影響國際油價長期走勢的因素。2012年的國際原油市場狀況,很可能成為2009年世界金融海嘯後的一個翻版,亦即包括油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在全球經濟下挫的大情境下,或許會有所上揚,專業推計認為,2012年國際油價將保持在每桶90美元至120美元區間之水準變動。
對新興經濟體資產泡沫與通貨膨脹情勢火上添油
目前國際油價波動幅度顯著加大的主要原因,是基本面推動的。從歷史資料的解讀,經濟循環週期,仍然對國際油價走勢最具有引導性影響的底層因素:過去幾十年間,大宗商品循環週期,最能具體反映經濟循環週期,從1982年到2010年,美國供應鏈管理學會(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走勢,與美國商品研究局指數(CRBI)走勢,在基本上是相吻合的,顯示實物的供需基本面,才是直接影響國際油價長期走勢的因素;而投機意願,祇能造成會短期市場的影響,不會形成長期市場的持續效力。
目前國際原油市場很可能會重複2009年情況,即在全球經濟下挫的同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自2000年以來,國際投資市場仍對大宗商品保持高度熱情,致使全球大宗商品的估值循環週期,為之大大拖長。
展望2012年,無論是原油、基本金屬、農產品還是貴金屬,都受到全球經濟成長進一步下滑的影響,再加上歐債危機延燒不止,全球大宗商品的供需不平衡狀況,更將因此而益發加劇,大宗商品的走勢,尤其對新興經濟體的資產泡沫與通貨膨脹情勢,會帶來極大的火上添油激勵作用。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學者、教授(生於1949年,台灣花蓮人)
現任: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知名制度經濟學者,專注於公共政策、應用經濟與國際事務。美國聯邦政府韓福瑞獎金中華民國首位得主、美國聯邦智庫經濟評議會亞太經濟預測工作委員、中國傅爾布萊特學友會級美國馬利蘭大學在台校友會理事、蘇聯遠東基金會台灣地區秘書長、並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等多所大學。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碩士、美國拉撤勒大學經濟管理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政策學人。
曾任:經濟部外銷服務團團長、環保署環境評估常任審查委員、勞委會職訓諮詢委員會,以及國科會、交通部、僑委會、外交部、國防部、全國工業總會等政府公、民營單位之公共事務之公共事務重要顧問及諮詢角色。
著作:《經濟知識學》、《商情預測》、《產業政策與產業管理》、《現代服務謝行銷學》、《台灣企業原理》、《永續政策經濟學》、《讓市場真正市場化》等二十一種,並經常著文評論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